【摘要】本文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岗课赛证”脱节的现状,探寻将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建设成为“岗课赛证”融通的“金课”的策略,提出应制订“岗课赛证”融通的“金课”课程标准、以模块化形式重构“金课”标准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内容、开发“金课”标准下“岗课赛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融媒体”教学资源、探索“金课”标准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实施路径、形成基于成果导向的“岗课赛证”融通的“金课”教学评价等对策。
【关键词】岗课赛证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金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023-04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时代、新阶段,职业教育需要承担起新使命、落实好新愿景。然而,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对接不够紧密、人岗技能不匹配等突出问题。“岗课赛证”作为一种综合育人机制,强调职业岗位、教学课程、技能大赛、职业资格的有机联结、融合贯通,在人才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之间搭建起更为快速、贴近、紧密的信息传导通道。课程,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最微观的要素,是落实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现阶段,课程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短板、瓶颈和软肋。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通过“岗课赛证”融合贯通的方式建设一批学前教育“金课”,有助于提高学前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人才培养质量,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任何时代、任何行业,人才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学前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从需求侧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是学前教育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从供给侧分析,高校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层次化、多样化才能适应学前教育领域日新月异的人才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通常来说,学前教育领域所需人才的岗位技能标准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但现实情况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与学前教育机构所需的岗位技能标准存在脱节。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技能大赛,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2017—2020年)》等文件,鼓励高校通过比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自大赛举办以来,各高校对大赛日益重视,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收效仍不够明显,表现在:了解大赛的内容和方式的教师少、参加比赛的学生少、教师以赛促教的意识不强和“赛课”融合能力不足,致使大赛的受益面狭窄,“赛课”脱节较为严重。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目前,在X证书中,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是部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软肋”,通过率不高。究其原因,学生原有的文化知识底子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资格证考点不统一、教师将教师资格证考点融入课堂教学的意识不强、“课证”脱节也是资格证通过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岗课”脱节、“赛课”脱节、“证课”脱节以及“岗课赛证”未融合是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现状。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作为一门理实一体、以实为主的课程,几乎涵盖了学前教育专业所有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该课程的学习需建立在学生已熟练掌握所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学生利用理论去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并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课程有一定难度,对学生而言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在“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将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建设成一门“金课”,不仅是落实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质培优的载体之一,也是推进“三教”改革、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有力抓手。
一、建设“岗课赛证”融通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金课”的理论依据
(一)顶层设计理论
顶层设计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自上而下、从高端向低端展开设计是顶层设计的特征,就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的顶层设计而言,需要从专业到课程,从符合当地岗位需求的职业标准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再到课程标准,自上而下进行规划。
(二)课程整合理论
课程整合又称为“课程统整”。整合指通过整理、协调、重组等衔接相关的、零散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统一体。课程整合是使课程中分化了的东西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将分散、分裂的学习内容进行统筹融合,将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岗课赛证”融合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以形成新的课程架构。
(三)教育生态系统理论
20世纪30年代,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指在一定地域(或空间)内所有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将该理论引入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分为宏观生态和微观生态,前者主要研究国家领域内大教育系统的问题,后者研究学校、课程、教学设备等对教学具有直接影响的微观问题。“岗课赛证”作为影响课程建设的微观生态,建构课程时需要考量该生态系统,探究该系统与相关课程融合贯通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动态循环、互相支撑的良性系统。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金课”的建设内容
(一)制订“岗课赛证”融通的“金课”课程标准
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评估与指导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岗课赛证”融通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应以“金课”“两性一度”为标准,即以课程为主线,结合“岗赛证”三个维度,融会贯通,确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属性。学前教育专业所有的理论知识是该课程必备的理论基础,理论层面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岗位人才标准、幼儿教师资格证、技能大赛赛项涉及的理论内容融通后的知识体系为着力点,确定理论部分的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主要是让学生在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户外活动中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身心发展、认知发展、情绪表现、社会交往、游戏水平等方面的方法,习得对幼儿行为的评估技能及指导策略。课程标准的制订还应考虑学生的不同学情。“对口”“单招”“普高”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最主要的生源类型,生源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學习态度等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应根据生源情况、遵循“最近发展区”理念设置进阶性、有区别的课程标准。
(二)以模块化形式重构“金课”标准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内容
根据顶层设计理论,设计“岗课赛证”融通内容。挖掘并厘清“岗赛证”3个模块所涵盖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模块化重构“岗课赛证”融通的“金课”内容的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王亚盛等(2021)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逻辑终点都是职业岗位,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要对应工作模块开发课程内容模块。因此,“岗课赛证”融通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金课”课程内容应以“岗”为主线,以“赛证”为补充,形成“立德树人,创新思维,学习成果导向,贴合岗位要求”为指导思想的课程内容。
“岗”,即岗位技能。学生岗位技能要能贴合学前教育机构人才需求标准。根据对本地区学前教育机构课程体系的调研情况,发现当地学前教育机构课程体系分为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家园互动、生活渗透5个模块,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课程内容可参考这5个模块设置理论基础、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家园互动、生活渗透6个模块,将“赛证”中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融入这6个模块中,形成理实一体的课程模块主线。“赛”,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证”即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等证书。“赛证”着重考查学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情绪情感、言语发展、游戏活动、教师保教言行、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等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充分挖掘“赛证”中涉及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的知识技能点,将知识技能点融入重构的6个课程模块中。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不应被人为割裂,在“课”中融入“赛证”知识技能点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区别,在内容方面的融通应是隐性的、“润物细无声”般的浸入式融通;形式方面的融通则可教授学生“赛证”的答题方法,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另外,“岗课赛证”融通不仅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隐性主线,在注重课程思政的开发与渗透的同时,还要注重成果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最终落脚点。
(三)开发“金课”标准下“岗课賽证”融通的“活页式教材+融媒体”教学资源
传统教材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已经很难满足不同院校、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发基于学情的院本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工作模块重构课程内容,开发新型教材形式,符合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理念。
2019年1月起,国务院、教育部等先后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都将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作为职业教育的新型教材形式。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是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所开展的理实一体、以实为主的课程,开发该课程的模块化、任务导向的“活页式教材+融媒体”教学资源,更贴近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活页式教材的定位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前一线最新工作模式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为目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由教师的预设(教师发布任务清单)和学生的生成(学生完成任务,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材料)两部分组成,以“活页学材+活页笔记”等活页式和融媒体形式呈现,按照“模块+任务”的方式设置不同层级的内容。每个任务下依次设置“任务目标”“背景知识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融媒体”“任务描述”“任务实施”“案例分析与训练”“测评”项目。教材的开发主体由学前领域专家、幼儿园一线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学生共同组成。
挖掘和利用线上融媒体教学资源。线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线上优质学前教育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能够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与指导必须建立在具备较为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但根据对几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发现,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在这一阶段,学生只完成了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且对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鉴于此,将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线上平台中优质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知识系统中前概念的回顾和搭建,有利于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前经验准备。二是对线上幼儿真实游戏和生活情境视频的挖掘和利用。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与幼儿园合作、发动学生力量等方式,搜索更多的幼儿游戏和生活视频作为课程的融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丰富和拓宽线上课程资源。
(四)探索“金课”标准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实施路径
1.构建校内线上线下同向并进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
线上线下同向并进的混合式教学操作流程具体表现为:(1)线上发布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与课程模块相关的线上优质学前教育课程,做好前经验准备;(2)线上检查学习进度,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发布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成果;(3)线下完成任务目标,开展“模块+任务”的实践训练,学生积累个性化的活页材料;(4)线上知识点的巩固,进行“赛证”相关知识点的习题练习。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的性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更适合线下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多元评价、人人成才为理念,激励学生通过任务导向、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达到人人皆可成功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建设融媒体信息化资源与活页式纸质教材内容相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并合理确定线上线下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根据线上线下不同的教学方式,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2.多渠道多形式获取校外实践教学机会
职业教育不只是在教室里学习,更多的是在真实职业岗位环境条件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和职业熏陶。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校内真实实训环境建设的局限性,那么,获取校外真实职业岗位的实践教学机会就显得尤为迫切。校外实践机会的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依托于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二是利用学生的寒暑假、周末等时间,通过志愿者活动、社区教育、第二课堂等活动渗入行为观察实践课程。总体来说,教师要将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实践训练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成果导向、学分银行等方式,在由企业和校内教师组成的双导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提高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形成基于成果导向的“岗课赛证”融通的“金课”教学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以学生学习成果或能力产出为导向设计并实施教学。基于成果导向的“岗课赛证”融通的“金课”教学评价模块是完整教学系统的一环,是以学生为评价对象,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评价内容,以此反向检验影响学生学习产出的课程标准是否对接岗位标准,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否全面、是否涵盖“岗赛证”,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基于学情学况等。评价的目的不是终结而是改进,是使教学体系持续改进,实现良性循环,以持续支撑学生的学习产出。由此,教学评价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学生的学习产出。
學生的学习产出是多维度的,针对学生学习产出的评价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制订考核评价量规表。试卷、测验等评价方式适用于考核学生的“赛证”水平,却不适合评价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量规表作为一种结构化的等级量化评价工具,通过对考核项目的细化分析,形成客观标准的量化工具来评价学生对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时形成的复杂能力和表现。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评价量规表由评价要素、权重、评价主体、评价依据、得分五个维度组成,其中评价要素、评价主体、评价依据会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而有所区分。二是团队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提倡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的教学项目中,学生个体的学习产出很难被单独评测和量化,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够比较客观地评测出每个个体的产出效果。团队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是个体评价建立在团队评价基础上,以团队评价结果为基准,根据团队成员的贡献度形成个体成绩;具体的做法是:运用考核评价量规表给团体打分,然后以团体得分为基准,组内成员商定每位成员在项目实施中的贡献值,由团队成绩乘以个人贡献值得出个人成绩。团队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能避免“养懒人”,能有效区分个体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形成基于成果导向的“岗课赛证”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金课”教学评价机制,要以金课“两性一度”标准为主线,以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为中心,以适切性、多元化、过程性为原则制订“岗课赛证”融通的评价体系。
“金课”是高质量课程建设标准,“岗课赛证”融通是新的课程重构理念,两者互不矛盾。在“岗课赛证”融通理念下建设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金课”,是提升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速度和成效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纪大海,杜萍.顶层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新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2]刘童,范舒楠.系统论视域下课程整合的辨析、挑战与优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4).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5]王亚盛,张传勇,于春晓.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系统设计与开发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
[6]张立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9).
注:本文系2021年度北海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岗课赛证’融通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金课’建设研究与实践”(2021YJZ02)、2022年度北海职业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2022JPKC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莉萍(1978— ),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