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标,袁汝亮,林 琳,陈求赞
1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功能科,海南 三亚 572000
2 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海南 三亚 572000
大隐静脉曲张是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常见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随着病情发展引发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瘙痒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溃疡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2]。针对大隐静脉曲张,临床通常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的前提在于诊断,只有明确静脉曲张的部位及严重程度,才能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静脉造影是诊断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之一,尽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属于有创操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本身造成不利影响[3]。超声因具有分辨率高、无创等优点,广泛用于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中,通过观察下肢静脉解剖结构、逆向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4]。临床上关于超声评估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效果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与41例下肢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病程≥2年;(2)下肢大隐静脉曲张;(3)临床分级为C2~C6级。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静脉直径<2 mm或>15 mm;(3)有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4)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1例下肢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下肢血管正常;(2)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同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情况、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1 超声检查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7.5~10 MHz,患者取仰卧位,肢体保持轻微屈曲状态,从患肢大腿根部偏内侧开始检查,采取自上而下的顺序扫描下肢静脉,观察大隐静脉走行,先使用灰阶超声扫描穿静脉,测量穿静脉内径后改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降低量程,增加彩色增益,挤压足部并放松,观察大隐静脉和穿静脉有无反流,同时测量反流时间、反流速度,并根据反流时间进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5],评估静脉反流严重程度:Ⅰ级,反流时间为1~2 s;Ⅱ级,反流时间为2~3 s;Ⅲ级,反流时间为4~6 s,Ⅳ级,反流时间>6 s。
1.2.2 治疗方法
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腔内激光治疗。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于卵圆窝处做一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5个分支,并于内踝上方进行穿刺,待穿刺成功后放置导丝。将5 F导管插入腹股沟下方,将导丝退出后,经导管置入激光光纤,连接FD-30-A型激光治疗仪,并透过皮肤将光标送至腹股沟下方,撤导管约3 cm,启动激光治疗仪。参数设置:功率12 W,发射脉冲激光,持续1 s,间隔1 s。以0.5 cm/s的速度一边退出光纤,一边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腔内烧灼闭合,浅静脉采用多点穿刺,分段进行腔内烧灼闭合。操作完毕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后改穿医用弹力袜,持续1个月。
(1)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前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和反流程度。(2)分析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对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效能。(3)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疗效的判定标准:治愈,曲张静脉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血流信号;有效,部分曲张静脉再通,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少量血流信号;未愈,曲张静脉完全再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大量血流信号[6]。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对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76、28.904,P<0.01)。观察组静脉反流程度中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而0级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689、11.236、11.942、78.26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反流程度中Ⅰ级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诊断大隐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975、0.999、0.953,灵敏度分别为91.50%、97.60%、93.90%,特异度分别为97.60%、100%、85.40%。(表3、图1)
表3 术前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对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效能
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治愈率为98.78%(81/82),手术时间为(36.52±4.58)min,住院时间为(3.23±1.05)d。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1周,8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分别为(6.02±1.15)mm、(1.12±0.32)cm/s,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82、24.599,P<0.01);反流程度均为0级。术前患者大隐静脉内径扩大明显,反流时间高达6 s,反流速度高达31.7 cm/s。术后患者大隐静脉内径显著缩小,反流情况明显好转(图2)。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男性的发生率为10.00%~15.00%,而女性的发生率为20.00%~25.00%[7]。研究发现,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生与深静脉瓣膜无法紧密闭合具有直接关系;另外,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等也是造成大隐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之一[8]。目前,临床上,手术是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方法,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确切[9],但因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慢、易复发等缺点,加之术后易遗留手术瘢痕,影响美观,患者的接受度相对较低,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随着临床微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腔内射频闭合、激光闭合等微创手术在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激光腔内治疗,其因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利于降低复发率[10-12]。本研究中,8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治愈率为100%,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均无复发,佐证了激光腔内治疗效果的可靠性。然而,术前详细了解深静脉瓣膜状态,清晰、有效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准确评估血流状况及管腔中透声情况至关重要,是决定手术成功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因能通过测量瓣膜反流情况实现定量诊断瓣膜功能而成为临床判断大隐静脉曲张程度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3]。另外,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通过评估深静脉、浅静脉和穿静脉的病变,为鉴别原发性静脉曲张和血栓后继发性静脉曲张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发现,两组受试者的大隐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正常情况下,大隐静脉处于完全闭塞的状态,穿静脉作为连接深静脉与浅静脉的交通支,其作用在于将浅静脉血流引入深静脉,但当大隐静脉存在曲张时则会引发瓣膜功能不全,导致引入深静脉的血流出现反流现象[14-16]。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两组受试者的术前静脉反流程度,发现观察组的反流程度分级以Ⅱ级、Ⅲ级、Ⅳ级为主,而对照组的反流程度分级以0级为主,提示观察组患者的反流时间延长至2~6 s,甚至大于6 s,也间接提示反流时间会随着瓣膜功能不全程度的加重而延长[17-18]。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指标在大隐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价值,本研究将其纳入ROC曲线模型中,结果显示,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诊断大隐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975、0.999、0.953,提示这些指标对大隐静脉曲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另外,本研究发现,治疗后,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均明显低于术前,分析原因可能与病变程度的减轻、受累静脉的减少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改变有关[19-20],提示静脉内径、反流速度、反流程度亦能够为大隐静脉曲张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了解受累静脉的部位、静脉反流情况,为手术治疗和术后随访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