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赋能,构建“双减”之下的高效课堂

2022-11-16 07:50马景云李小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教育家 2022年40期
关键词:双减目标过程

马景云 李小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从根本上要求对学生负担做“减法”,对课堂教学做“加法”,以“加”促“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是新时代实现育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减负提质的题中之义。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在坚持国家教育导向、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实现三维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精细化,聚焦核心素养培养

课堂目标的清晰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参考,具有定向和调控功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参照课程标准,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学情,制定可测量、可评价、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保证目标的清晰度,使之能够为教学实施提供指导、为学生学习指引方向、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问题设计的精巧度。课堂提问主要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提供教学提示或传递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然而,真实课堂中的教师提问常常流于形式,问题简单、随意、重复、缺乏层次,课堂参与度和效率都不高。为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提问目的、提问方式、提问内容、提问表述、提问时机等方面,针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需要,精心设置具有诱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教学目标达成。

思维呈现的透彻度。教学思维是教师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过程思维。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呈现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预制学案、师生互动、结构化板书等方式进行思维的显性呈现,包括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和思维的深化过程等,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框架的支撑,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提高掌握学科知识的效率,促进学科思维的发展。在设计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思维的逻辑性和呈现的透彻度,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参与。

课堂容量的适切度。课堂教学不可一味地追求量大、面宽,以快节奏完成冗杂的教学任务,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实际收获少。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确保课堂教学容量的合理性,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将教学容量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进行合理筹划,实现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广度和深度,达到计数量和质效量的统一。课堂教学容量的确定,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学科知识和学生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保证学生课堂参与,实现学生行为、认知、情感上的动态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实效化,关注学习效果达成

问题投放的精准度。教师课堂提问不是随机的、任意的,提问目的、提问对象、提问时机、等待时间、理答方式等都会影响提问的质量和效果,预先设计的问题也可能受到实际课堂进程的影响。这要求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同时,根据课堂的动态变化生成有效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和提问时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把握等待时间和理答方式,从而保证问题投放精准,实现提问目的。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进行有挑战性的思维训练、深化教学内容、追求有意义的内容生成、驱动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实现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要以学生当前的水平为起点,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参照,根据真实情境生成有意义的问题,形成推动思维层层深化的问题链,同时保证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使课堂提问自然融入教学进程,并合理把控时间。

学生投入的专注度。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专注度,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清晰呈现教学思维过程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确保学生投入其中。教师既要基于学情精心备课,投学生之所需,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要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即时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投入的专注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对话的有效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对话是课堂教学进程的助推器。有效的课堂对话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合发展,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有效的课堂对话既不能随意、无目的地发起,也不能按照所谓理想模式仿刻,而应该基于对特定情境特征的理解,立足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习任务,运用探究性话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和反思能力,在对话过程中灵活选择具体对话模式,引导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思维体验的真切度。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化多元、知识繁杂、鼓励创新、思维开放的时代,学生被希冀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生成实践智慧,提升生命质量和人生意义。这要求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体验。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反思评价,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分析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得到真切的思维体验,完成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提升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成果最优化,确保提质增效落地

知识生成的关联度。知识的生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通过观察、推理、分析、应用、评价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内化和建构。生成性知识建立在学生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所用。知识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而不是互相割裂的各个部分。知识关联即把各种看似杂乱无章的碎片化知识加以梳理、联系、整合,生成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和梳理,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某一话题之下或情境之中,帮助学生生成结构化知识,提升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提取、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训练的规范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求保证课堂训练的规范度,提高课堂训练效益。首先,教师要精准把握课堂训练时机,巧设课堂训练时长,确保课堂训练的时效性;其次,教师要精确把握学情,选题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和有效性;再次,教师要留有空间,敢放手,发挥学生主体性,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最后,教师要灵活反馈,诱导学生积极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提炼,确保课堂训练的发展性。

课堂氛围的融洽度。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融洽的课堂氛围表现为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要求教师注意自身上课情绪、态度和对学生的反馈评价等;其次,融洽的课堂氛围表现为师生积极和谐的互动,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的课堂参与和专注的课堂投入;再次,融洽的课堂氛围根据具体教学情境灵活生成,与学科特点等相符,可严肃、可活跃、可轻松、可紧张等;最后,融洽的课堂氛围是良好教学效果的表征之一,但课堂氛围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应该为教学质量和效果服务。

课堂目标的达成度。对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验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是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课堂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参与,但对课堂目标达成度的检验主要基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课堂目标达成度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和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从课堂教学过程和实际教学效果两方面来预设、判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就课堂教学过程而言,主要看教学活动、问题设置、师生互动等教学环节是否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展开,以及是否有助于课堂目标的完成。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态度等,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内容与预设课堂目标是否和谐一致,能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双减目标过程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