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易
淤青是由皮下毛细血管出血造成的。一般当皮肤组织受到猛烈撞击时,毛细血管易受损或是破裂,血液从这些受伤的血管中渗漏到周围的皮下组织中,形成肉眼能看到的淤青。但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没有磕碰到,但是身上却莫名其妙青一块紫一块。这些淤青究竟是怎么来的?很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血管弹性下降
年龄的增长、日晒、激素水平的变化、胶原蛋白和维生素C 的缺乏等都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收缩能力降低,血管壁变薄。这时只需要轻微的刺激就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产生淤青。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被称为人体的“凝血因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修复受伤的血管。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瘀青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一些恶性肿瘤、感染等都可以造成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减少对人体危害很大,容易导致口、鼻反复出血,月经量增加,头晕头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便血、胃肠大出血等威胁生命的状况,所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服用药物
中老年人常服用的抗凝溶栓药可能导致淤青。有的抗生素如头孢、青霉素的使用也可能破坏血小板导致淤青。部分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安非他酮等可与血小板相互作用,影响凝血。某些保健品的部分成分也可能导致淤青出现。建议服用保健品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女性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淤青。因为女性皮肤较薄,胶原蛋白流失较快,而且雌激素也是造成淤青的原因之一,它不仅能扩张血管,还可能阻碍血管修复。
内源性疾病
白血病、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都是容易引起淤青的血液疾病。肝脏疾病也会引起凝血因子功能障碍,导致血管破裂之后难以迅速止血,形成淤青。
缺乏维生素K
维生素K 的缺乏会导致凝血因子的合成障碍,导致不明原因的淤青。
一般来说,磕碰留下的淤青会在2 周左右被人体完全吸收。如果觉得两周时间太长,还可以通过前期冷敷(伤后一天之内)、后期热敷等方法加快吸收进度。但如果身上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淤青就该引起重视,尤其出现以下4 种情况,务必就医处理:
短期内全身多个部位淤青或是淤青范围逐渐扩大,吸收延迟。
在淤青出现时伴有其他不适,如:发热、关节疼痛、皮肤瘙痒、腹痛、血尿、大便发黑、鼻出血、头晕乏力、皮肤发黄等。
少年儿童自幼便出现轻伤后大片淤青或皮下出血,且亲戚中有同样情况。
长期使用抗凝药的人群,身上出现不明淤青,建议到给开具这些药物的医生处复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