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竹雪 胡帅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主渠道。红色基因内容丰富,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契合度高,紧扣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的内在发展需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要立足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深度融入红色基因,做到专题式嵌入思政课程,耦合式创新教学载体,沉浸式优化实践教学,多维式引导过程考核。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道德与法治;逻辑理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2-00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研究”(课题编号:2020-ZXGJ-05)的研究成果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深入挖掘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政课中独有的育人功能,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党的十九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积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历史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1.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
思政课实现育人育心,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契合度高,两者融合能够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和鲜活性,从而提升育人实效,达到“守正”的效果。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指出,要建设“大思政课”,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由此,充分利用红色基因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发挥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基地在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优势,能够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发展,符合思政课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2.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红色基因融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承载着丰富的革命文化,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营养剂”。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宣传的过程,更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探索它在思政课中的逻辑理路,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增进当代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食粮,促使红色基因成为大学生的思想之魂、精神支柱,进而凝聚高校文化之魂。
3.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红色基因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思政课要借助红色基因发挥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因此,用红色基因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共识引领大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增强大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开拓有为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意识形态斗争的能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及价值观,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活教材”。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基因,提高思政课教学成效,存在着多维的逻辑合理性。
1.教学目标:契合度高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大学生的必选性课程,它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等问题,立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在内容上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思想理论目标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思想道德目标方面,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品质;在思维目标方面,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和用法能力;在行为目标方面,激励大学生把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需要加强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最鲜亮的底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存在一致性,契合度极高。
2.教学内容:共通性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扎根于红色文化的土壤中,积极延续并传承红色血脉。红色基因中蕴含的人生价值、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革命道德等,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为充实和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坚实的支撑,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红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类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其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内容上具有极强的共通性,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红色基因的历史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思政课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四史”教育,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3.教学手段:互鉴性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政课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手段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在思政课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特别是以PPT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中青年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PPT的信息承载和展示功能虽然强大,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但是它存在表达壁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以线性陈述为主,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特征,不易体现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发展的瓶颈,找到大学生喜闻乐见、实效性强的教学手段是思政课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红色基因的弘扬逐步开拓了更加丰富的教育、传承手段与方式,如微课程、微视频,学习强国平台推出的多媒体教学资料,虚拟仿真技术和VR课堂等。这种数字化传承方式既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又能满足红色基因传承的现实需要,更为化解教学手段单一问题提供了帮助。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利用现场实践教学、多媒体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实现教学手段的数字化、智能化,让思政课教学更加“有滋有味”。
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而红色基因则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素,二者相融互进是现实趋势。但就目前各高校红色基因传承的情况来看,红色基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内容、方式创新、学生认同等方面面临以下困境,亟待突破。
1.融入内容:有待深入挖掘
现阶段,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涉及的红色基因深层次精神内涵的教学内容较少。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够丰富,碎片化、机械化特征明显,无法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和固有的历史思维框架,导致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不强。红色基因教育存在教学内容不具体、深层次内容触及不够、创新发展不及时等问题。
新时期背景下,仍有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得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深入挖掘和融入更丰富、更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四史”进行生动的展示,让红色旧址成为思政课“课堂”,使红色革命史料成为思政课“教材”,让革命英雄成为最红的思政课“教师”,带动大学生主动学习革命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深挖红色基因多元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红色基因的教育与熏陶,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与优良传统外化于行,坚定其共产主义信仰。
2.融入实践:亟须发展完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据调查,当前思政课更重视理论教学,贴合学生需求和生活现实的实践教学不足,学生被动式接受已成为常态。這导致思政课课堂抬头率低,部分大学生学习兴趣匮乏,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发挥红色基因育人作用,更难以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作用。
教师应该坚持“大思政”格局,将思想道德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带领大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目前,高校与红色教育基地建立联系成为常态,众多红色教育基地是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但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如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受区域空间限制,无法实现更多的现场式学习与实践。同时,部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对蕴含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运用不够,造成红色教育“点”多“面”少。同时,对红色基因故事挖掘深度不够,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融入载体:有待改革创新
高校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载体方面的创新性不强,对红色基因传承载体所具有的价值功能认识不足,对新媒体载体的发掘不够,教学载体简单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新媒体、新技术进课堂,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深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创新红色基因的融入载体。高校要利用线上共享性教学渠道,如慕课、雨课堂等平台以“接地气”的文化传播方式,丰富红色基因传播渠道,增强大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的热情,使红色基因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应加强手机软件教学载体的开发,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主动发挥公众号、小程序的典型优势,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多维视角系统地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丰富红色文化的储量。
1.专题式嵌入思政课程,丰富“红”的内容
专题化教学是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式,其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整合,能够使整体课程形成逻辑联系。讲授知识体系和实现价值观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担负的双重职责,而红色基因深度融入思政课,既能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又能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和感染力。教师要找到红色基因与思政课的契合点,根据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学生思维特点等,将知识体系转化为课堂教学体系,设计不同的教学专题,有机嵌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
教师要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中的育人元素,形成丰富的红色基因资料库。要按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体系、思维逻辑体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构逻辑,设计成思想、道德、法律三大版块,再按照知识体系、课堂语言体系、学生思维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形成主题,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法治中国”等主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动性,避免出现红色基因内容与课堂教授内容两张皮的问题。可以将红色基因资料库与不同专题建立联系,细化成不同专题的红色基因资源库,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化教学提供源头活水,实现红色资源的精准供给、有效匹配,促进红色精神的有机渗透,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2.耦合式创新教学载体,彰显“红”的力量
信息化、数字媒体的高速发展,衍生出了多元化的教学载体。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凸显,思维活跃,追求潮流,善于接受新事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变化发展快,教师应跟上发展步伐,适时调整,如借助互联网获取最新的“红色大片”,引导学生分享,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红色教育资源,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军营,赴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等物质载体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精神。
随着微信、抖音的日渐普及,高校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素养高、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在各类平台推送有关红色基因的学习资料,全方位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深刻、直观的红色基因“大餐”。另外,高校可以依托具体教育实践形式,定期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活动,如举办红色文化答题、主题摄影等活动,并设立相应的文创奖品,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
3.沉浸式优化实践教学,发挥“红”的作用
沉浸式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主动、全身心地融入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当前,实践范围狭窄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中的“通病”。对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内外红色文化实践资源,并以“传承弘扬红色精神,做新时代红色传人”等为主题,组织学生建造“区域红色文化纪念馆”,创作《地雷战》舞台剧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革命老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另外,伴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加强虚拟实践教学探索,让学生沉浸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将红色基因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的方方面面。
規范和升级大学生红色基因培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现实发展需要。一要唤醒,通过分析、思考、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红色情结。二要体验,通过营造真实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从而激发其行动的欲望。三要培育,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将红色基因培育转化为日常化的当代精神,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实践动力,唤醒学生积极的实践自觉。
4.多维式引导过程考核,确保“红”的实效
思政课教学实践要打破单一评价方式,多维式引导过程考核,构建立体式评价机制,对一线教师的实际体会与学生的建议“两手抓”。高效的多维、立体式评价,可以促进红色基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反馈及反思。考核过程应坚持学生主体性,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高校要发挥区域优势,积极进行兄弟院校互评,相互借鉴。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构建本校同行自我评估、大学生反馈评价和兄弟高校互评的多维评估体系,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立体式评价更加科学化。在具体考核中,要坚持量化与质化相结合,注重考查知识传授与教师引领的统一性。
综上所述,红色基因是当代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主动践行红色基因深度融入思政课的逻辑理路研究,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作用。要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促使新时代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的优秀传承者,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质量提升和改革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蒋昌忠.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N].人民日报,2021-03-23.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 2020(17).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Research on the Logic of Red Gene’s Deep Integ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s an Example
Sun Zhuxue, Hu Shuai
(Yantai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264000,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should become the main position and channel for inheriting the red gene. The content of red gene is rich, and i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osely following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as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wh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red gene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Teacher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deeply integrate the red gene, achieve thematic embedd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upling innovative teaching carriers, immersive optimiz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guidance process assessment.
Key words: red gene;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ogical reaso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