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娣 潘带好 陈洁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静脉溶栓是治疗AIS 的主要方法,能够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既往研究显示,AIS 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越短,神经功能恢复越好[3-4]。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窗内给予患者科学有效治疗,尽快为患者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改善神经功能,成为目前重点关注问题。护士在AIS 静脉溶栓流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且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能够大大提升AIS 患者静脉溶栓率,缩短到达急诊至静脉溶栓给药时间,使静脉溶栓药物的应用更加快速、安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在AIS 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 年4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AIS 绿色通道溶栓患者80 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IRB-2021-029)。观察组年龄43-82 岁,平均年龄(63.87±5.12)岁;男34 例,女6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 例,高中16 例,专科及以上13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69-85 岁,平均年龄(64.12±5.1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17 例,专科及以上11 例;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诊断标准;年龄>18 岁,发病时间≤6 h;首选治疗方案为静脉溶栓;患者或家属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溶栓禁忌证或拒绝接受治疗检查者;来诊时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进行紧急抢救者;病案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对照组采取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患者预检分诊后报告医生,启动绿色通道,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护理模式,具体实施如下:(1)组建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理小组。由1 名急诊抢救室护士长、5 名专科护士组成护理小组。(2)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穿专用马甲及臂带,采用FAST 评估法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怀疑卒中且发作时间≤6 h,立即开启绿色通道,通知急诊医生同时通知脑科专科医生。(3)CT预警,护送患者行CT 检查,并将CT 图像手机录像上传至脑卒中微信群。(4)CT 完毕护送患者至抢救卒中床位,测量体重。(5)行床边PT 快速检查、指尖血糖检查、开通静脉通道、抽凝血等血标本。(6)脑科医生得到家属知情同意溶栓后,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立即在抢救室取溶栓药物,遵医嘱进行药物溶栓。(7)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神志、肌力、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等内容并记录。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各项时间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1)记录两组患者从急诊至CT 检查时间、床边PT 检验出报告时间、凝血检验出报告时间、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物时间。(2)于溶栓前和溶栓后14 d 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6]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包括感觉、意识、凝视等11 个条目,总分0-42 分,得分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7]从健康教育指导、护理帮助、沟通能力等19 个项目调查患者满意度,采用1-5 分评分法,满分19-95 分,≥77分表示非常满意,58-76 分表示满意,39-57 分表示一般满意,≤38 分表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处理数据,以(x ±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各项时间指标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各项时间指标(±s,min)
表1 比较两组各项时间指标(±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急诊至CT 检查时间14.20±8.96 5.55±3.46*急诊至床边PT 检验出报告时间31.28±10.52 22.8±6.90*急诊至凝血检验出报告时间81.4±21.57 70.08±12.18*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物时间47.20±14.29 28.16±6.1*
2.2 比较两组NIHSS 评分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NIHSS 评分(±s,min)
表2 比较两组NIHSS 评分(±s,min)
注:与组内比较,*P<0.05;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感觉干预前1.57±0.18 1.55±0.16干预后0.89±0.12*0.46±0.09*#意识干预前5.17±0.54 5.13±0.52干预后3.26±0.34*1.28±0.15*#凝视干预前1.49±0.22 1.47±0.20干预后0.76±0.13*0.35±0.08*#语言干预前2.35±0.23 2.30±0.21干预后1.34±0.19*0.87±0.14*#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视野干预前2.39±0.25 2.37±0.23干预后1.54±0.18*0.67±0.12*#上肢运动干预前6.22±0.56 6.19±0.54干预后3.73±0.41*2.18±0.35*#下肢运动干预前5.98±0.42 5.96±0.40干预后3.61±0.34*2.07±0.16*#面瘫干预前2.43±0.23 2.41±0.20干预后1.86±0.19*0.52±0.11*#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共济失调干预前1.57±0.21 1.55±0.19干预后18.73±2.36*11.28±2.15*#干预后0.89±0.12*0.38±0.10*#构音障碍干预前1.38±0.25 1.36±0.21干预后0.87±0.18*0.51±0.11*#视听空间忽视干预前1.59±0.14 1.56±0.12干预后0.97±0.13*0.53±0.09*#总分干预前29.98±3.24 29.85±3.20
2.3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n(%)
AIS 发病较急,静脉溶栓作为AIS 治疗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但AIS 静脉溶栓治疗受治疗时间窗限制,治疗过程中由于溶栓物品配备不齐全、各项检查等待时间过长等因素影响,常会导致患者错失静脉溶栓时机,增加患者的致残率[7,8]。因此,急需进一步探讨优化急诊静脉溶栓流程以缩短静脉溶栓时间。
常规绿色通道护理流程未规范统一的急诊绿色通道处理流程,导致患者救治时间延误,难以取得理想的急救护理效果[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至CT 检查时间、床边PT 检验出报告时间、凝血检验出报告时间、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NIHSS 中感觉、意识、凝视、语言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能够缩短AIS 患者溶栓治疗时间,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升患者满意度。田卫平等[11]研究结果表明,在AIS 患者溶栓治疗中采取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能够缩短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证实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的应用效果。究其原因认为,采取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护理模式,护士作为AIS溶栓治疗的第一反应者,同时也是救治流程的管理者、协调者和领导者,对整个诊疗过程进行监督,通过强化培训,组建专业的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理团队,对AIS 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卒中专职护士接受过专业的溶栓培训,由其对患者进行预检诊断,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预筛查,能够减少分诊评估时间,为患者抢救争取宝贵时间[12]。提前通知各部门做好准备,可减少检查延误时间,实现救护流程衔接,尽早准备好溶栓物品,减少患者用药时间的延误,有助于缩短静脉溶栓各环节时间,提高溶栓效率,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由卒中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够更好地评估、观察其病情,保证患者各种治疗措施及时到位,促使患者尽早恢复,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由于此模式开展时间较短,且纳入样本量有限,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护理模式的长期效果仍待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行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卒中绿色通道专职护士在AIS 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缩短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