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水,白劲松,刘 俊,陈海云,李重熙,艾志琼
(1.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2.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
艾 滋 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可控的慢性病,随着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使用,HIV/AIDS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生存寿命逐渐延长,其合并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多见。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患HIV/AID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人数[1]和死亡比例[2]均增加了2倍,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广泛,故本研究对HIV/AIDS 患者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HIV/AIDS相关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
1.1 对象 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纳入标准:① 艾滋病患者应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中的诊断标准[3];② 分析的指标均为研究期间第一次检查所得。③ 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排除标准:① 重复病例;② 资料不齐全;③ 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疾病史。本研究经过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伦理编号为:2021120609)。
1.2 方法
1.2.1 资料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状况、HIV 感染途径、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使用ART治疗时间、合并肝炎情况、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等。
1.2.2 检查方法 超声图采用常规的二维、M型、超声血流多普勒测量;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多部位、多节段数据采集及相关测量。青年患者定义标准[4]:年龄≤44岁;高血压判定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标准[5],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判定标准: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标准[6],空腹血糖≥7.0mmo/L,既往有糖尿病史或正在服用降糖药物。高脂血症判定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标准[7]总胆固醇(TC)≥6.2mmol/L、甘油三酯(TG)≥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mmol/L,一项或多项异常或正在服用降脂药物。
1.2.3 统计方法 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表示。
2.1 HIV/AIDS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413例HIV/AIDS患者中,男291例(70.46%),女122例(29.54%),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1.9±12.7)岁,青年患者122例(29.54%)、中年患者195例(47.22%)和老年患者96例(23.24%),超过90%以上是汉族人群,68.52%为已婚人士,无业人员占比最多(46.00%)。15.98%的患者有超重(BMI ≥24.0kg/m2),56.42%的患者吸烟,45.52%的患者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患病分别为22.52%、27.36%和23.00%,18.16%的患者合并肝炎,丙肝(16.95%,70/413)最为多见。性传播(54.24%)是主要的传播途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ul占58.84%,67.80%的患者HIV病毒载量<5000拷贝/ml,小于检测线(<100拷贝/ml)是病毒载量的主要分布区间,高于检测线者,71.61%(111/155)的病毒载量仍>105拷贝/ml。接受ART治疗的时间多为5年及以下(39.95%)和10年及以上(19.37%),但本次资料收集前仍有1/5的患者未接受ART治疗,详见表1。
表1 HIV/AIDS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n=413)
续表1 表1 HIV/AIDS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n=413)
2.2 HIV/AIDS患者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分析 从检查结果来看,超声心动图的异常率为54.48%(225/413),颈动脉超声的异常率为40.68%(168/413)。其中,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最为多见(40.68%),其他的有主动脉钙化63例(15.25%),肺动脉收缩压升高51例(12.35%),主动脉瓣反流43例(10.41%),室间隔增厚26例(6.30%),左房内径增大26例(6.30%),心包积液25例(6.05%),左室收缩功能障碍9例(2.18%),室间隔向心性肥厚8例(1.94%),左室内径增大7例(1.69%),室壁运动减弱6例(1.46%),右房内径增大5例(1.21%),二尖瓣钙化5例(1.21%),二尖瓣反流5例(1.21%),右室内径增大4例(0.97%),房间隔膨出4例(0.97%),室间隔变薄1例(0.24%),三尖瓣反流1例(0.24%),全心扩大1例(0.24%)。从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中来看,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36.80%)高于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12.59%),详见表2。
表2 HIV/AIDS患者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分析(n,%)
续表2
2.3 HIV/AIDS患者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 HIV/AIDS患者主要诊断常为HIV或AIDS,次要诊断多为HIV或AIDS引起的相关疾病,超声心动图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患者次要诊断的总体诊断一致率为84.50%,高于单独使用超声心动图的总体诊断一致率(64.16%)和单独使用颈动脉超声的总体诊断一致率(69.98%)。109例HIV/AIDS患者的次要诊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其中,近一半(49.54%,54/109)的患者伴高血压疾病,心功能不全占24.77%(27/109)等;超声心动图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异常检出率达(94.50%),高于单独使用超声心动图的异常检出率(85.32%)和单独使用颈动脉超声的异常检出率(69.72%),详见表3。
表3 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诊断价值分析(n,%)
在全球范围内,非传染性疾病(non communicable disease,NCDs)是死亡人数最多的[8],HIV/AIDS患者合并NCDs逐渐增加[9],其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1983年,Antran等人[10]首次报道HIV感染会使心脏受到损害,之后有关AIDS致心脏受损的报道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HIV/AIDS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倍,且出现要早于普通人群[11],因此临床上需要对HIV/AIDS患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本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患者占比超过1/5,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He等[12]报道一致,这是因为近年来我国HIV/AIDS患者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高,使患者的生存寿命逐渐趋于正常人群。在所纳入的413例患者中,超重占15.98%,吸烟和饮酒均占一半左右。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2.52%,略低于Lubega等人[13]的研究(29.0%),可能受治疗方案的影响,后者79.7%的患者使用以奈韦拉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其高血压的患病率要高些;除此之外,高血压的患病还可能与ART累积使用、CD4+T淋巴细胞计数、年龄和体重指数等相关[14]。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7.36%,高于Chhoun等人[15]的研究(15.1%),却与Tadesse等人[16]的研究一致(27.6%),这不仅仅受HIV病毒感染的影响,ART方案也会使患者的血糖升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23.00%,这与患者ART的累积使用、方案及依从性有关[17]。由于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有相同的感染途径,当患者同时合并肝炎时,患中风等的风险将会增加[18],临床医生对就诊患者应加强HCV的检测。
在HIV相关检查指标中,58.84%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ul,HIV病毒载量>5000拷贝/ml的患者占比逐渐降低(不足1/3),可见抗病毒治疗初见成效,对于HIV病毒载量<5000拷贝/ml的患者,仍需结合随访结果综合判断[19]。吕海伟等人[20]认为低病毒载量会增加病毒学失败的风险,本研究中HIV病毒载量<100拷贝/ml的患者占比较多(62.47%),临床医生需格外关注。
心电图是检测心脏异常最简单的方法,但若HIV/AIDS患者的患病及治疗时间较短,心电图的变化则不明显,而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判断心脏形态、心功能以及瓣膜结构是否存在改变,通过血流信号的显示情况对周围大血管进行评估,有助于心脏疾病的诊断;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测血管内部是否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情况,间接判断心血管病变。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超声心动图的异常率为54.48%,与Ogunmodede等人[21]的研究结果一致。异常者中40.68%伴有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慢性炎症反应被认为是舒张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的关键介质,尽管部分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使病毒学受到抑制,但药物和HIV感染者本身持续的免疫炎症激活状态仍会使其升高。颈动脉超声的异常率为40.68%,高于马彩华等人[22]的研究(23.7%),马彩华的研究中入组的老年患者占5.92%(10/169),而本研究中入组的老年患者占23.24%(96/413),此差异可能是受入组人员的影响,后续将限制入组年龄来进行分析。颈动脉超声诊断异常的结果中,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较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血流病变有关,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23];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低于斑块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在颈动脉病变早期仅表现为血管壁增厚,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明显改变。另外,有研究证实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颈动脉斑块是有相关性的[24],临床中当患者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时,需要警惕患者是否有斑块的形成。
在非HIV/AIDS患者中,国外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和筛查HIV患者潜在心血管异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5];国内的中医认为,通过对心脏及颈部血管的检查可以观察心脏对外周血管血流动力的影响,可以提高对“心主动脉”的认识,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率[26],同样,肖畅等人[27]的研究也证实了超声心动图联合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提高心脏疾病的检出率。本研究结果认为,超声心动图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患者次要诊断的总体诊断一致率(84.50%)和对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异常检出率(94.50%)均高于单独使用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总体诊断一致率(64.16%、69.98%)和异常检出率(85.32%、69.72%)。可以看出,无论是否为HIV/AIDS患者,两者联合均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率和检出率。
综上,超声心动图和颈动脉超声在预判HIV/AIDS患者相关心血管疾病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发现早期心脏损害的表现,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其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做出合理地诊断,及时地调整和优化后续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