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琴,李安洪,梁繁荣△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 621053)
《针灸甲乙经》是由魏晋时期的皇甫谧编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主要引用《针经》(即《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本书进行研究[1],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国际经络委员会还把它作为必读参考书之一[2]。该书在前人腧穴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腧穴理论体系,尤其是文中首载了十六郄穴的名称并厘定其在人体的分布、刺灸的方法及主治病证[3],奠定了“阳经郄穴多治急证、痛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的基础[4],现代临床运用广泛,在痛证和血证的基础上有所发挥,用于治疗多个系统的现代疾病,本文仅就郄穴近十年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
在治疗痛证方面,并不局限于选取阳经郄穴,十六经郄穴均有所涉及。现代临床研究涉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头痛、肝癌患者疼痛状态、肾绞痛、胃溃疡、急性胃痛、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痛风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外踝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跟痛症、足底筋膜炎、痛经等疾病。
1.1 内科疾病
1.1.1 神经痛 孙远征等[5]采用手三阳经郄穴及后枕部疼痛区阿是穴围刺枕神经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孙远征等[6]采用电针足少阳胆经、阳跷脉及阳维脉之郄穴梁丘、跗阳、阳交穴结合疱疹皮损部位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照组采用单纯围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的。这可能与其能够激活某些受体蛋白,调控神经递质,产生镇痛效应有关,具体的现代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1.1.2 偏头痛 李宝吉[7]采取针刺患侧会宗穴,配痛点齐刺治疗普通型偏头痛,总有效率达到了93.3%,明显优于对照组。会宗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郄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理,结合阳经郄穴通常用来治疗各种急症、痛症的理论,所以临床可以用来治疗偏头痛。
1.1.3 肝癌 李扬帆等[8]测定117 例肝癌患者疼痛状态下十六经郄穴导电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心经、心包经、肝胆经、脾胃经、阳维脉等经脉郄穴均出现左右导电量不对称的现象,说明阴阳经郄穴均与疼痛发病相关,为郄穴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客观证据。
1.1.4 肾绞痛 陈敏等[9]在电针组采用电针肾经膀胱经郄穴水泉、金门及相关募穴京门、中极;药物组于患侧臀部一次性肌注强痛定100mg 治疗肾绞痛。电针组疼痛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药物组。这体现了足太阳膀胱经郄穴用于治疗痛证的理论;肾与膀胱经相表里,故结合肾经郄穴治疗肾绞痛有较好疗效。
1.1.5 胃部疾病 于东东等[10]以郄穴为主埋线经治疗胃溃疡27 例,痊显率为96.3%。涂少女[11]使用不同泻法针刺胃经郄穴梁丘治疗急性胃痛各30例,结果发现捻转泻法的镇痛效应优于提插泻法,可能与捻转泻法具有行气,促进气血经脉运行的作用有关,而提插泻法对实热证具有良好效果。
1.2 骨伤科疾病
1.2.1 神经根型颈椎病、肩周炎 庄子齐等[12]电针颈夹脊、会宗、养老、温溜穴配合TDP 照射患侧颈肩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李华等[13]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依据手三阳经辨经诊断选相应的郄穴为主,再配合局部和循经选穴。取温溜穴、会宗穴及养老穴时,针尖向肘部方向斜刺,采用提插捻转补法,局部有热酸胀感或针感至肘部或肩部为最佳,其余穴位均常规操作。临床总有效率97.1%。吕妮娜等[14]采用患肩局部取穴配合对侧养老穴电针治疗肩周炎肩部疼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运用手三阳经郄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者,可能与手三阳经郄穴位于现代神经解剖学中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主干或其分支的分配区域中,可以达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效应有关。
1.2.2 急性软组织损伤 张保国[15]等根据损伤部位辨经取穴,即腘绳肌拉伤、小腿三头肌拉伤、急性腰扭伤均取金门,距腓前韧带损伤取外丘,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取地机。先针刺患处郄穴,待局部产生酸麻感后,取局部3-5 个痛点进行针刺,配合TDP 灯照射。不通则痛,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多因扭挫跌仆,导致局部经络阻滞,气血闭阻。针刺局部郄穴配合痛点有助于经络气血的流通,消除局部炎症,达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功效。
1.2.3 痛风性关节炎 许素瑜等[16]对35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其疼痛部位采用火针点刺患侧相应经络的郄穴放血治疗,每次选择两个穴位进行火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的第6 天对患者的血尿酸(UA)和疼痛评分进行测试,并对停止治疗的患者随访3 个月,计算其复发率。最后治愈14例,好转19 例,总有效33 例。这可能与郄穴能够调节脏腑功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同时火针放血可以调节痛风关节的超微结构,改善局部症状有关。可根据患者的疼痛强度及体质强弱决定出血量多少。
1.2.4 急性腰扭伤、急性外踝扭伤 孟令成等[17]运用指压扭伤养老穴及周边反应点配合运动治疗急性外踝扭伤。杨晶等[18]采用针刺扭伤对侧养老穴结合局部阿是穴刺络放血法治疗踝关节扭伤患者。徐波克[19]取患侧养老穴(两侧皆扭伤者可取双侧养老穴)强刺激,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治疗50 例急性腰扭伤,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愈44 例,好转4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养老为手太阳小肠经的郄穴,是经脉气血深聚的部位,通络止痛效果强,外踝关节扭伤,疼痛拒按,取阳经上的养老穴,补充阳经的正气,可驱邪外出,使阴阳气血调和;养老穴周边肌肉浅薄,压痛明显,在某种心理作用上可以起到疼痛转移的效果。在按压穴位期间配合运动,通过牵拉受损的筋脉,可恢复其轻微的关节移位及骨节错缝,使疼痛消失,功能恢复。
1.2.5 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 候建强[20]点刺侠溪穴放血3-5 滴后,并毫针刺郄穴治疗40 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对照组常规局部取穴为主。治疗后观察组血清ⅠL-1β、ⅠL-6水平,红细胞比积、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高/低切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针刺郄穴可有效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可以调节患者血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度。朱德宇[21]治疗组采用跗阳穴单穴灸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对照组取膀胱经穴电针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跗阳穴足太阳经穴及奇经八脉之一的阳跷脉郄穴,根据经脉循行理论,故可治疗坐骨神经痛。
1.2.6 跟痛证、足底筋膜炎 曾火英[22]采用水泉穴位注射利多卡因2ml、曲安奈得40mg 混合液结合推拿治疗骨刺性跟痛症26例,效果良好。水泉穴为肾经郄穴且附近有胚神经通过,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支配足底的组织,打封闭针可有效止痛。蔡琇年[23]以患侧水泉穴作为进针点治疗足底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沿第2、3、4、5 跖骨掌侧面徐徐刺入,边捻转边进针,针用泻法,以捻转为主,辅以提插,使足踩及2、3、4、5 跖骨至足掌心均有明显的酸胀感。临床治愈率为60%。
1.3 痛经
张凯等[24]取正常女大学生组、痛经女大学生组足太阴脾经的地机穴,足厥阴肝经的中都穴,足少阴肾经的水泉穴,于经期第1 天和月经结束后第3天的相同时点连续动态探测2组受试者的经穴体表电阻30min,以同名穴位电阻失衡度作为结局指标。结果显示,痛经组足太阴脾经的郄穴地机的左右两侧同名穴位电阻失衡度在经期第1天与月经结束后第3天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初步推测脾经的郄穴地机有可能是原发性痛经病证一个反应点。高夏梦[25]临床试验得出针刺三阴交(双)、地机(双)、合谷(双)治疗原发性痛经能起到即刻缓解患者主观疼痛的作用,并起到缩短痛经临床部分症状持续总时间以及减轻痛经临床部分症状严重程度的作用。李蔚江等[26]通过针刺30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地机穴发现脾经郄穴地机对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发现与推拿地机穴止痛效果无显著差异。地机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能健脾胃,调经带。“脾足太阴之脉……上循膝骨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足太阴脾经在循行过程中抵少腹。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为地机穴治疗痛经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在治疗血证方面,研究者们也有许多新颖的观点提出。研究涉及慢性HBⅤ感染、末梢循环、咯血、尿血、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等。研究的郄穴包括肝经郄穴中都穴、小肠经郄穴养老穴、心经郄穴阴郄穴、肺经郄穴孔最穴、肾经郄穴水泉、心包经郄穴郄门穴、胃经郄穴梁丘穴、膀胱经郄穴金门穴等。
2.1 内科疾病
2.1.1 慢性HBⅤ感染 杜天龙等[27]将采集HBⅤDNA定量≥100ⅠU/mL 的患者作为疾病组,检测双侧足三阴经小腿部全部腧穴的红外温度并计算相对温度(经穴温度/膻中穴温度),发现HBⅤ感染患者右侧中都呈现相对的病理性高温表现,温度变化与门静脉瘀血状态相关。结论得出HBⅤ感染后肝经肾经小腿部的郄穴红外温度与肝内静脉瘀血状态相关,体现了阴经郄穴治疗血证理论的科学性。
2.1.2 末梢循环 赵丹等[28]选取健康大学生志愿者10 名,艾灸养老穴后冷水复温时间短于艾灸前和艾灸阴郄穴,其中右手无名指、左手小指冷水复温时间显著短于艾灸前和艾灸阴郄穴。表明艾灸养老穴后可以缩短冷水复温的时间,改善手部末梢微循环障碍,且冷水复温时间短于艾灸阴郄穴,提示阳经郄穴在改善末梢微循环方面作用可能优于阴经的郄穴。
2.1.3 血证 冷安明等[29]选取134 例中小量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综合治疗组、穴位注射酚磺乙胺组、穴位注射注射用水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孔最穴穴位注射治疗咯血疗效最好,而穴位注射酚磺乙胺组与穴位注射注射用水组比较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谢平安等[30]给1 例尿血(气阴两虚)的患者针刺治疗,水泉、阴陵泉穴行泻法,足三里行补法,配合呼吸进针,留针30min,每15min 行针1 次,每天1次,治疗12 次后,病情稳定出院,随访1 年未复发。这体现了“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血证”的论点。
2.1.4 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 何玲[31]取双侧梁丘、双侧郄门穴位结合随症配穴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62 例乳痛症(单纯乳腺上皮增生症)患者,治愈4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96.8%。不通则痛,从经络辨证分析,乳房属胃,胃经循行经乳房正中穿行,心包经的外行经脉起于天池穴(乳头外1 寸),下腋3 寸,再绕腋前纹头行于上肢内侧正中,在外侧乳房部形成了一个大S,这些正是经络运行容易受阻的部位,这些经脉的郄穴善于治疗急痛之证的特点,阴经郄穴还擅长治疗血证,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作用。故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手厥阴心包经郄穴郄门为主能快速止痛。
2.1.5 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 韩科[32]通过观察27 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经及心包经郄穴阴郄、郄门电针前和针刺结束后即刻、针刺结束后5min、15min、30min、60min 的12 导联心电图。结果发现针阴郄穴和郄门穴均能改善心肌缺血,两者在减慢心率有显著的效果,且两穴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董亚琴等[33]在12 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吸入低氧混合气体条件下,电针郄门穴,结果发现电针郄门穴能显著降低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Ⅰ)升高,能显著改善健康志愿者急性轻度缺氧所致的心功能亢奋状态,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这与“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心包经上的穴位对心脏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有关。于璐[34]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及针刺养老穴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结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养老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常用腧穴之一,为郄穴针刺该穴位可梳理、调节督脉,使气血畅通,消散瘀滞。栾菁[35]对52 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进行点按金门穴配合康复治疗和患肢管理,治疗后参照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方式,分别在仰卧位、坐位进行踝背曲评分,仰卧位总有效率92.3%,坐位总有效率86.5%。这可能与金门穴为膀胱经郄穴,点压该穴,可激发经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瘫痪肌肉得到濡养,预防、延缓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的发生。
郄穴的现代临床运用广泛,在痛证和血证的基础上有所发挥,研究涉及胃神经官能症、哮喘、职业中毒后遗症、过敏性鼻炎、全麻术后口渴、周围性面瘫等病。
3.1 胃内嘈杂、烧灼感
刘志武[36]采用梁丘穴刺络拔罐放血治疗23 例有饭后胃内嘈杂烧灼感以及口中反酸症状者,临床治愈且3 个月无复发者19 例,好转3 例。这些症状多由胃气不和,胃气上逆引起。放血疗法是一种祛除邪气的方法,梁丘乃胃经经气深聚之处,故梁丘刺络拔罐放血可祛除胃经邪气,治疗效果佳。
3.2 哮喘 李素荷等[37]对临床中67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针刺孔最、鱼际穴,得气后平补平泻或加电针,采用疏波,留针20~30min 的治疗方法。结果显效65例,全部有效。孔最为手太阴肺经穴位,且为本经郄穴,具有调理肺气的作用,用于肺气壅塞之哮喘即是对郄穴理论的发挥。
3.3 职业中毒后遗症状 陈怡等[38]将61 例职业中毒后遗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肢体麻木、疼痛、乏力等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 例,对照组31 例,治疗组采用每天拇指依次按揉筑宾穴500 次、太溪穴300次、太冲穴200次,以得气为度的治疗方法,经过两年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治疗,总有效率为63.3%。这可能与筑宾是肾经穴位,为阴维脉之郄穴,具有醒肾开窍,舒筋活络之功有功有关。按压的方法具有无创伤、疼痛小、无副作用等优点。
3.4 全麻术后口渴 郭亚洲等[39]将100例全麻术后存在口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后2h 和4h 按摩水泉穴,结果发现在术后6h观察组口渴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说明按压水泉穴可以缓解全麻术后禁食禁饮期间的口渴程度,且此方法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无不良反应。
3.5 过敏性鼻炎 黄楚峰[40]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观察73例肾阳虚型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与8例健康受试者相关腧穴温度检测和压痛检测对比,发现合谷、阴陵泉2 穴的左右温度存在差异。郄穴的压痛出现率最高,初步提示郄穴相对其他特定穴更具有反应肾阳虚型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病理状态的特性。
郄穴首载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后世医家对其应用和研究颇多,总结出“阳经郄穴治疗急证、痛证,阴经郄穴治疗血证”的论点。郄穴作为经络气血输注较深之处,其主治作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等疾病。通过研究进展得出以下:(1)临床选用郄穴多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辩证和症候所属脏腑的脏腑辩证。(2)“阳郄多治痛证,阴郄多治血证”,但也不绝对,纵观研究的文献发现现代临床研究多有发挥。(3)目前的临床研究样本含量较小,部分仅为临床个案的报道,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客观的评价其临床疗效。(4)对郄穴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这可以作为今后临床研究的方向。(5)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郄穴进行研究。比如使用不同针刺手法,应用现代相关仪器,引入临床检验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