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21-12-08 21:07宋思史越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电针胰岛抵抗

宋思 史越

摘要: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通过综述近10年来电针治疗 T2DM的相关研究报道,探讨电针治疗T2DM可能的作用机制,并总结相关研究的不足,为临床科研及实验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2 型糖尿病; 针刺疗法; 电针; 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临床研究过程中以电针为主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多样,医者采取的取穴和电针频率亦各不相同,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取穴频次最高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踰穴;核心度最高的穴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胃脘下俞、太溪、脾俞[1]。2型糖尿病病机为本虚标实[2],本虚为脾肾亏损,标实则因痰、湿、瘀、热互结,临床取穴以健脾补肾,理气滋阴,化痰祛湿为主要治则。较常应用的特色疗法,有耳穴电针、穴位注射配合电针、电针结合用药、电针结合体针、温针、头穴电针、电针加穴位埋线等,电针可配合一种或多种疗法来提高治疗T2DM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的刺激频率以低频电针为主,韩济生院士在1991年证实了低频电针主要释放脑啡肽,起缓慢而持久的镇痛作用[3]。

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不同时期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2型糖尿病发展进程中唯一的可逆转阶段,苏苇[4]等观察针刺耳中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中,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再结合电针治疗,主穴取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电针参数为连续波,频率20Hz,电流强度为lmA,留针20min,治疗3个月,第1个月隔日1次,每周3次,后2月至少每周1次,共针刺20次。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0%,明显优于只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对照组(P<0.05),得出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部分指标,同时也需要长期改善并保持生活习惯。

糖尿病早中期

曹昺焱[5]等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强度2mA、频率2Hz的低频电针“胃脘下俞”穴,6次/周,4周进行电针治疗干预。结果显示该法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降低的胰岛素分泌指数(P<0.05),且有利于改善胰岛形态,上调模型大鼠显著下降的胰腺GLP-1受体表达。因此得出结论:低频电针“胃脘下俞”穴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形态、功能具有正向调控作用,该作用可能与电针对胰腺GLP-1受体的调控有关。

糖尿病并发症期

1.1.1.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熊静[6]在胰岛素药物结合电针进行治疗的研究中,主穴选肾俞、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太溪、阳陵泉、曲池,采用毫针进行治疗,四肢的穴位,太溪、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曲池,三组穴位交替使用,采用电针仪进行治疗,电针采用2-10-100Hz的疏密波循环,每次留针半小时,1次/2天,总治疗时间2个月。电针结合胰岛素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单纯用胰岛素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糖尿病性胃肠功能障碍

何永昌[7]等对25例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取中脘、天枢、足三里、太冲、脾俞、胃俞、胃管下俞为主穴。除中脘外,均双侧取穴。针刺得气后,用上海产:G6805—2型治疗仪加电,连续波,频率20次/分,留针30分钟。1次/每天,5次为1疗程,休息2天后再治疗,共治疗3疗程。发现治疗组胃电功率提高明显优于口服西沙必利的对照组(P<0.01)。可見电针是治疗2型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推测作用机理与针灸对自主神经的调节有关。

机理研究

改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率下降,与T2DM关系密切。由于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和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导致的慢性炎症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T2DM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针刺能够在多个环节、多个靶点中调节人体的炎症状态,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如通过调节脂代谢水平、调节胰岛素信号关键蛋白、调节血糖水平、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改善IR。黄振等[8]通过电针刺激T2DM大鼠的实验显示:电针能降低瘦素水平、改善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来降低血糖、并改善IR。

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进行合成、组装和分泌组成的汰类激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葡萄糖利用、储存过程加快,促使血糖浓度下降。张月等[9]采用低频电针法研究针刺对T2DM大鼠糖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低频电针组可以调整胰腺组织的结构使其均匀分布接近正常组,胰岛β细胞结构较完整,说明电针可以有效调整胰岛β细胞形态和胰岛素敏感性。

神经-内分泌-脏腑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影响着诸多疾病,例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等等,Shu等[10]研究提示电针抑制食物摄入、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中心机制。通过促进下丘脑SIRT1蛋白表达,介导下丘脑FOXO1去乙酰化水平,上调POMC基因表达,下调NPY基因表达。这是电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此外,电针的介观靶点之一位于下丘脑ARC。说明了电针如何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各核团之间相关神经元网络的调节。

小结

针灸治疗T2DM取穴方便、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不但可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脂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而且能减少西药用量及不良反应。根据该领域研究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仍然缺乏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且局限于小样本临床观察;(2)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列或重点的治疗方案;(3)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基于此,日后的研究中应扩大临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大样本临床观察,建立统一的诊疗、治疗、检测方案,重点应更着重从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田环环. 基于MST1探究电针“胰俞”、“脾俞”、“肾俞”干预T2DM的机制 [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 姜立娟,李玉国,崔巍,et al. “脾主运化”理论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探微 [J]. 吉林中医药,2021,41(02): 157-9.

[3] 黄琪. 电针调控SIRT1/NF-κB炎性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 [D];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电针胰岛抵抗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电针联合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Vimentin、α-SMA、TGF-β1及p-smad2表达的影响
综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
拥抱改变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