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特点,重点阐述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精选阅读内容,提供学习文本;依据教学规律,建构知识体系;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投入度;同步课堂内外,实现知识运用。借此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应用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借鉴,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2)32-0023-03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阐明了教材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把握教材特点,有依据地实施语文教学。众所周知,部编版语文教材是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依据。温儒敏教授在解读部编版语文教材时,反复提及“双线并行”这一编排特点,建议教师紧扣人文主题,用好语文要素,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特点,教育工作者提出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教材编排特点为基础,以单元人文主题为线索,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创设系列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理解、审美等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1]。已有实践证明,有效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还可以丰富学生阅读储备,拓宽学生认知视野,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所以,教师应以部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特点为抓手,多策略地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一、精选阅读内容,提供学习文本
阅读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先精选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文本,切实打好教学基础。
(一)统整单元内容,凸显整体价值
人文主题是部编版教材的重要构成,是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中心[2]。部编版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设有一个人文主题,为教师提供了单元整体教学依据。对此,教师可以以人文主题为中心,统整单元内容,增强教学整体性。
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心系家国”。第十一课安排了三首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在实施教学活动前,教师认真研读这三首古诗,发现前两首古诗的时代相同,内容相关,情感相似。对此,教师打破教材限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准备实施对比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其相似之处,借此由浅入深地认知单元主题,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二)拓展阅读材料,链接丰富资源
《课程标准》提倡结合课内、课外实施阅读教学,丰富阅读资源,拓展阅读活动,增强阅读教学效果。虽然教材围绕单元主题设置了相关阅读文本,但文本内容有限,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内涵,影响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指导,挖掘课外资源,拓展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大量阅读,深入认知主题内涵。
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进鲁迅”。本单元设置了与鲁迅先生有关的四篇文章:《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鲁迅先生的文章大都意蕴深刻。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难以深刻体会其意蕴。对此,教师以单元人文主题为指导,收集其他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如《回忆鲁迅》(郁达夫)、《一面》(阿累)等。通过整合课内外阅读内容,学生获取大量的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认知鲁迅先生,自觉地在脑海中浮现爱憎分明的鲁迅形象,为真正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依据教学规律,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有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途径和目的。有意义的建构是指学习者形成完整认知结构的活动。只有高度概括知识和组织语言,方能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据教学规律,整合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一)激发已有经验,明确教学“生发点”
学生已有经验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建构的基础,也是教师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依据。在实施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借此明确教学“生发点”,为引导学生融合新旧认知打好基础。
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描写了不同的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在实施教学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并提出阅读任务:“边阅读文本边思考古代的小朋友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在此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自觉结合读与思,做到读有所得,初步认知文本内容。同时,不少学生自觉地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描述自己的阅读所得和童年生活。在学生描述之际,教师认真倾听,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和童年生活情况,由此确定课堂教学要点,推动课堂教学发展。此外,通过阅读和描述,不少学生将阅读内容与自身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实现新旧认知的融合,切实夯实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
(二)利用对比阅读,理清知识本质
有效阅读强调把握知识本质和内在联系,建构系统认知。对比是学生把握知识本质和内在联系的重要方法[3]。例如,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比较相关内容,发现异同之处,进而抽丝剥茧,逐步探寻知识本质和内在联系,顺其自然地建构知识体系。由此,在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逐步探寻知识本质。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人文主题,编排三篇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些课文有的赞扬了无私的父爱,有的赞美了深沉的父爱,有的展现了父母不同的爱孩子的方式。其中,《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凸显了父爱,但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以,教师组织对比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比表现形式,深入探寻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浓浓父爱,以此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知识本质,
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投入
《课程标准》阐述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于阅读教学的作用,要求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增强阅读投入度,以此夯实有效阅读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兴趣是影响有效阅读教学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閱读兴趣。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建构的基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具体场景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同时,有效的情境可以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研读阅读内容,挖掘情境资源,有手段地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积极阅读,推动阅读教学发展,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所有学生都经历了数个春节,积累了欢度春节的经验,认知了春节习俗。立足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意味着新一年的到来。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我们会做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回忆生活场景,联想春节习俗,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在学生的描述下,课堂氛围愈加轻松。同时,学生也因此走入了真实的春节场景。教师则把握时机,利用课件呈现教材插图,并继续引导:“我们在欢度春节的时候,会贴春联、吃饺子。现在大家一起看看课件中的图片,这是老北京人庆祝春节的方式。你们能从图片中看到哪些人、事、物呢?你们想知道老北京人是如何庆祝春节的吗?”此时,大部分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自觉探究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二)细读阅读文本,建构深刻认知
阅读文本是单元主题的承载。认知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恰好是学生与单元主题“互动”,建构深刻认知的过程。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之际,各种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文本细读教学就是其中之一。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找准细读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探究阅读内容,建构深刻认知。由此,在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教师应紧扣单元内容,探寻细读切入点,继而有方法地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以《梅兰芳蓄须》为例,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旨在引导学生诵读相关篇章,了解主人公的人生事迹,感受主人公身上的浓浓家国情。梅兰芳先生身上的家国情是值得学生细细品读的。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研读文本内容,把握细读切入点,如梅兰芳先生的内心变化,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揣摩。具体地,教师向学生提出阅读任务:“阅读文本,找寻描写梅兰芳先生不同时期内心变化的语句。自主阅读,了解梅兰芳先生的内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阅读任务的驱使下,学生走进阅读文本,沿着故事的发展进程,探寻梅兰芳先生的内心变化。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认真思考,初步体会梅兰芳先生的内心变化及蕴含的情感。接着,教师请学生展现勾画内容,并依据这些内容进行引导。通过细读文本,学生不仅了解了文本内容,还切实地感受到了主人公身上的美好品质——浓浓爱国情,这有利于其认知单元主题内涵,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为践行爱家、爱国行为打好基础。
四、同步课堂内外,实现知识运用
综观上文,教师以语文课堂为基础,创设主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建构了阅读认知,为运用知识提供了便利。接下来,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所得,同步课内外,继续创设活动,驱动学生运用知识,实现学以致用,切实提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效率。
(一)开展交流活动,自主运用知识
交流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的具体体现。因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自觉调动已有知识储备,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借此与他人交流,碰撞思维,无形地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所以,在实施单元主题课堂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所得,开展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运用知识的机会,驱动学生亲身实践,提高学习效率。
以《忆读书》为例,这是“读书明智”主题下的一篇文章。在参与课堂阅读教学之际,学生体验情境阅读活动、细读文本活动等,梳理了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了解了作者对“好书”的看法。立足学生的阅读所得,教师以课后练习题三为抓手,创设交流活动。在个性差异的作用下,学生对作者的读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受个性认知的驱动,学生积极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虽然学生对作者的读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但都同意读书明智,由此增强对主题内容的认知。
(二)组织阅读活动,丰富知识储备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以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知识学习水平。在单元主题阅读课堂上,学生不仅阅读了文本,理解了文本内容,还掌握了阅读方法,积累了阅读经验,为进行自主阅读做好了准备。在学生阅读收获的基础上,教师继续提供相关主题内容,组织阅读活动,引导他们继续阅读,迁移应用阅读所得,丰富阅读储备,提高阅读能力。
以《少年闰土》为例,这是“走进鲁迅”单元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按照“回忆、相见、相处、离别”这样的顺序描述了发生在“我”与闰土身上的事情,展现了“我”对闰土的真挚情感,同时凸显了闰土的形象特点。《故乡》是鲁迅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塑造了中年闰土形象。了解发生在“我”和中年闰土身上的事情,学生可以了解中年闰土形象及变化原因等,由此对鲁迅先生的创作意图建构认知。基于此,教师在课后阶段,为学生推荐《故乡》,引导学生探寻中年闰土形象及变化原因。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便于学生增强阅读效果,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对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部编版语文教材特点,灵活应用多样策略,如精选阅读内容,提供学习文本;依据教学规律,建构知识体系等,创设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助力学生有效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隋蓓蕾.关于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21(30):148.
陈毅敏.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主题整合阅读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7):189-190.
田野.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
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3):10-11.
作者简介:李丽娟(1986.9-),女,甘肃陇南人,
任教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西和县优秀教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甘肃省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