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耕读为何“渔”为首

2022-11-14 13:39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渔樵杨慎贤人

古人将贤人分为渔、樵、耕、读四种,第四种才是读书人。为什么要把渔翁放在最前面呢?打鱼人出没风波里,社会地位那么低,有什么好的?在这里,我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渔翁的了不起。

第一个故事是在春秋时期,楚平王昏庸,杀了伍奢一家三百余人,只有伍奢的第二个儿子伍子胥逃了出来。

伍子胥历尽磨难逃到昭关,这是吴楚分界的边城。此时,前有大江堵截,后有楚平王派的追兵,跑不掉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突然,芦苇深处荡来了一只小船,一个老渔翁把船摇到伍子胥跟前,说:“你上船吧。”伍子胥刚上船,楚国的追兵就到了岸边,追兵高叫渔翁将船开回来。渔翁笑了笑,仍是一边唱歌一边将船摇到江中心。伍子胥脱离了危险,他非常感谢这位渔翁,便说:“我这里有一把祖传的宝剑,我把它送给你。”

谁知渔翁笑了笑说:“我知道你是伍子胥,我知道楚王在追杀你,我也知道楚王悬赏的价值,如果我将你交出去,不但可以得到五万石粮食,还可以加官晋爵。我连那些都不要,还会要你这把剑吗?”

伍子胥非常感动,渔翁仍然一边唱歌,一边摇船将伍子胥送走。等伍子胥上岸再回头一看,小船上已经没有人了——渔翁知道自己回去就会被楚王杀掉,于是干脆沉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渔翁的形象,渔翁是中国智慧的化身,是英雄的化身。

第二个渔翁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晚期。与伟大的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遭到放逐,沿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这时,他遇见一个渔翁。渔翁问他为什么落到这般田地。屈原说,奸人当道,只有我不愿同流合污,因此被放逐。这时,渔翁针对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话,回应“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渔翁这是告诉屈原,你要接受一切,接受命运的安排。但屈原没有接受渔翁的劝告,最终还是选择了投江自尽。

这个渔翁的形象也随着屈原的故事一同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中。这个渔翁是中国的老庄哲学的代表,明哲保身,不与世界对抗,只讲求“独善其身”。

现在讲第三个渔翁的故事。大家还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词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明正德年间状元出身的杨慎写的一首词,杨慎学问很好,但官运不佳,因为参与大礼案,與嘉靖皇帝结下不解的仇恨。他被嘉靖皇帝流放云南,终生不赦。

杨慎是在流放的路上写下这首词的。个人的坎坷遭遇,让他羡慕一辈子与世无争的江上渔翁。从古到今几千年,朝代更迭,在渔翁眼里,不过是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是自然的规律。人间的兴衰更替,不必太认真。渔翁在日夜流淌的江流上,长年累月看着秋风春雨,不会被小人构陷,不会为功名所累,多好呀!

通过以上这三个渔翁的形象,大家就知道“渔樵耕读,四大贤人”,为什么要把渔翁放在首位。中国的四大贤人排座次,是中国的读书人给自己排的位置。渔翁是独善其身的,他永远是那么悠闲,这是读书人将他摆在第一位的原因。读书人羡慕渔翁的那份平淡和自得,也正因如此,渔翁经常担任着历史仲裁者的角色。

猜你喜欢
渔樵杨慎贤人
贤人喝贤酒
打渔人
努力打造班级文化,塑造现代小贤人
渔樵与历史哲学
渔樵问答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朱买臣故事人性书写的两种偏轴——以息机子本《渔樵记》、《万壑清音·负薪记》为例
小杨慎智对先生
杨慎:这个状元郎没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