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伟 曲爱红
(1.辽宁省大连市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普兰店区办事处,大连 116200;2.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大连 116200)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医疗市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大量民营和合资类型的医疗机构发展起来,给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公立医院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药品加成和财政投入逐渐减少,造成医疗业务的收入不断降低。为了能够保障公立医院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从公立医院内部管控入手,采用规范化的成本管理手段,实现对公立医院运营成本的合理控制,进而实现保障经营效益的目的,使公立医院能够在新市场经济发展中稳定发展。
随着我国公立医院被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公立医院的运作基本上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公立医院的投入和产出不计成本和效益,与普通的私营医院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公立医院的各项业务当中,无法自主地进行服务费用标准的制定,全部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来执行。然而,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多,公立医院的服务项目也在不断增多,而国家给予的政策性补偿与公立医院逐渐递增的运营成本并不成正比,给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当面临一些重要的突发事件和社会救助等问题时,更会严重降低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使公立医院的发展陷入困境。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优化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医疗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是保障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进而能够转变工作人员的职责理念,使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通过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的就医费用高和看病贵等问题,给患者减轻看病压力,群众对于公立医院的信任度也会有所提高。因此,应树立良好的公立医院形象,使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保障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并且可以取得理想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评价体系、合理的标准,以及人员的调配和管理机制等。然而,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情况来看,因为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各方面的理论、制度、标准等还处于摸索和完善的阶段。例如,在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中,比较重视对各项业务费用的直接分配,而对医院存在的一些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等的利用率较低,会形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不利于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设备来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然而,在目前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十分有限,公立医院未能充分地利用好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优化与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很大一部分工作还需要人工进行核算,不仅效率低,而且科学性与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会严重降低成本管理的质量。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导致在各项数据的信息统计、核算和分析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形中增加了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因此,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大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随着公立医院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现阶段公立医院内部的业务类型不断丰富,成本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因此,成本管理工作需要深入细节,做到精细化管理,保障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在成本管理的标准下规范地进行,这样才能全面控制好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为提高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益和提高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供良好的保障。缺乏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就无法避免在公立医院经营与发展中存在的不合理用材、不合理用药等问题,久而久之会严重增加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为此,公立医院应该形成成本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对成本管理方法和医院成本结构的优化。
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成本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是由财务工作人员负责的。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对于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还无法满足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因此,需要在强化成本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及工作能力的提升。
为了保障公立医院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而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保障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以及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公立医院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对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视,充分分析目前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在完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
(1)加强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良好的制度体系是成本管理工作运行的基础。在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市场经济环境加强分析,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对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全面掌握,如分析公立医院现实的发展情况、了解公立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等。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从而构建起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结合成本管理的相关要求,对公立医院的财务成本核算功能做进一步完善与拓展。与此同时,要对财务成本核算的对象、方法和范围进行重新明确,以此来保障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另外,要转变以往事后核算的财务核算模式。要将成本核算贯穿各项业务经营的始末,从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三个环节来完善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成本核算制度对于公立医院运营与发展的控制与管理作用。
(2)加强对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要想有效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保障成本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并充分地发挥成本管理的职能作用,促进公立医院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除了要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还要加强对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来反馈成本管理的实施情况,了解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保障后续的成本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好成本管理评价体系的作用,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不断地规范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公立医院的社会形象。此外,还要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优化管理,对固定资产、隐性资产设立账册,加强对这部分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在价值。
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范围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医院所有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在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然而,在传统的公立医院发展模式中,各个部门的经营与管理基本上各自为政、互不干扰。而且,每个部门所使用的系统也是专用的系统,这给财务部门成本管理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保障各类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是提高成本管理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加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实施。
(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成本管理系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事实上,相关部门针对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需要将公立医院年收入的5 %用来进行信息化建设。这不仅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也为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标准。在此基础上,政府也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可以发动社会各方力量,获取更多资金的支持,从而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构建功能齐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信息化成本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在公立医院内部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各个部门各类信息的有效整合,解决以往系统专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给成本管理带来的困扰。同时,也要加大对信息安全的保障,通过多种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来提高公立医院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
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公立医院运营的成本。为此,在强化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形成精细化管理理念,结合公立医院实际运营情况,打造成本精细化管理体系。
首先,要加强公立医院药品精细化管理。结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将各个类别药品的规格、数量和价格等信息进行归档管理,根据每天的消耗情况及时进行数量的更新,并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数据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要对责任人进行明确,如果出现数据信息不匹配的情况,需要追求责任人的责任,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在工作中能够有意识地强化药品的管理。
其次,要加强公立医院材料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医院运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医疗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如果未能进行精细化管理,就无法有效控制在运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问题。为此,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严格管理医疗材料的使用。对不同患者,需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医疗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保障材料使用的安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避免医疗材料的浪费,降低医疗材料的成本,也能够减少患者的就医费用。
最后,要加强对公立医院成本的精细化分析。开展精细化的成本分析可以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深入。与此同时,还可以分析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情况、各类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立医院资源的利用率。为了保障成本精细化分析的有效进行,公立医院在日常的经营与管理中要注重对各类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例如,各项成本的预算要记录在册,各项成本的支出情况也要详细记录,同时要全面掌握公立医院各个科室的业务情况和成本消耗情况。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建立各个科室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出现成本波动时要及时地沟通,以了解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保障。
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对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医院在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公立医院的领导要加大自身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准确认知,从而起到带头作用。要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使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了解成本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流程,并对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有所掌握,为全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公立医院的领导要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视,能够结合成本管理工作的需求和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通过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与此同时,要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不断促进财务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公立医院已经被列入事业单位编制中,目前在其发展和运营中受到政府的统一管理,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顺应新医改政策的相关要求,需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通过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和精细化管理不够等问题。为此,公立医院的领导和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