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光 祖 月 李旭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 125105)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党长期以来坚持和重视的一项基本制度。高校教工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处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斗堡垒。因此,一直以来,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都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础工程。当前,高等教育面向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面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新使命,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虽然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基本成效显著,但还存在着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创新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与成效,成为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政治生态不断净化,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纵览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勇前行。新时代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更对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校教工党支部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党内日常生活形式,坚持严格规范进行,不流于形式。要团结带领师生,将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员工作处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要着力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体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科研创新等各项任务。
高校教工党支部要以提升思想引领力为重点,充分运用和发挥党支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政治功能,高度关注党员教师的日常思想和行为动态,尤其对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及时予以提醒纠正,为新时代党支部教工党员队伍战斗力提升打造硬核政治基础。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人人既是参与者也是主人翁,要做到严肃认真、生动活泼,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持续巩固党内民主监督氛围。通过严谨规范的党内组织生活,进一步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在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的同时,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利不受侵犯,努力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提高党内监督参与度。
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既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党内政治生活针对性、实效性、导向性的有力抓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会空间和生活方式正在改变,党的组织生活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一是创新学习方式。利用信息服务载体,使党员能够随时学、趣味学,及时交流与沟通心得,从而寓教于乐。二是加强活动实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拓展多样性,在社会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三是丰富研究方法。采取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形式,深化党的组织生活研究探索,着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思政要素与教师教学、科研、生活的有机融合,全方位激发党员内活力。
基于“置身其中”,强调亲身经历、主动作为,尝试将体验环节融入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采用角色代入、参观实践、联合互动等活动形式,指导教工党员亲自参与实践、自我思考、自我领悟。这样的组织生活模式称为“体验式党组织生活”。
体验式教育的理论来源于体验式学习,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但其正式提出较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杜威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普遍被认为是体验式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20世纪80年代,大卫·库伯构建提出体验式学习圈模型,即“具体体验—观察与思考—形成抽象概念—主动实践—具体体验”的闭环学习模式。联系高校教工党支部实际,运用“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创新构建体验式党组织生活,通过开展体验式党性教育、体验式主题党日活动等,引导和帮助高校教工党员重新审视内心世界,抵御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体验式学习理论和体验式学习圈模型在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高校基层党建等领域中普遍适用,并不断进行着创新、探索与实践,如宋霞的《创设“体验式”的教育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2012年),侯聪玲的《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陈华、王双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体验式教育模式构建探析》(2014年),黄士军的《探析体验式学习下的高校基层党建》(2020年)等,研究成果显著。但在党组织生活创新研究方面涉及不多,如廖仁梅的《体验式党组织生活模式探索》(2015年),其研究范围仅限于在学生党支部施用体验式党组织生活范例,并未深入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的领域。同时,讨论提出组织生活效果是阶段性的,要尽可能做成系列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络体验式党组织生活
网络体验式党组织生活,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采取线上与线下同步,既有“面对面”,也有“键对键”,着力解决场地小、人员散等问题,搭建党支部与党员体验式互动平台。诸如开展“微信专题组织生活会”、重大事项即时线上讨论、重要学习资料在线共享、“主题党日”等活动,实现学习教育立体化、全覆盖。着力建设好党支部网络宣传空间,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创新的同时,及时报道服务师生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发挥其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把党建工作做到教工的心坎上,让心向党组织、信任党组织、依靠党组织成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使党的引领力在网络阵地不断扩大。高校党委应充分利用优秀网络媒体资源,组织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拓展支部在线学习、云端交流、网上帮扶平台,使支部工作更为便捷高效。
2.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实践体验式党组织生活
一方面,实践体验式党组织生活,是按照各教工党支部工作实际,通过红色教育、实地体验、考察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走出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能够结合国情世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体验学习中切实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积极促进高校与社会、企业对接,以提升发展推动力为抓手,助力区域地方社会发展。充分整合资源,组织高校教师从智力支持、科研带动、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助力地方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各方协同发展,有效提升教工党支部服务社会功能的效能,不断激发党员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定期邀请时代楷模、道德楷模等先进人物进校园、上讲台、讲党课,给教工党员初心使命体验,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3.支部自动与互动相结合,联合体验式党组织生活
联合体验式党组织生活,是教工党支部要探索从单一支部组织生活的局限性约束,与本单位相近或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工作领域的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一起开展组织生活,甚至是高校企业党支部的联合发展方向。诸如与学生党支部开展“教工学生手拉手”“教工党员示范课”等活动,推动教工党员深入参与体验学生育人项目,开展师生共建交流,对学生言传身教。针对存在经济贫困、心理困惑、学习困难、身体残疾的学生,开展以思想政治学习、学业指导、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困难扶助、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立体化帮扶引领,保证学生在校全程有关注、有帮助、有指引、有成长。同时,带动党员教工树立终身学习目标,提升能力素质,自觉扛起责任与使命,感受身为人师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使组织生活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
4.专业研究与党建研究相结合,项目体验式党组织生活
项目体验式党组织生活,是高校教工党支部将“党建+”思维融入高校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学科优势和研究优势,鼓励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党建项目申报与研究,将组织生活与项目研究、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相结合的体验式模式。通过思想碰撞、实实在在的交流沟通,促进教工党员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提升对党建工作的熟悉与科学研究能力,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使组织生活更加贴近党员思想,贴近工作实际,促进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增强组织生活活力。
5.理论学习与情景党课活动相结合,角色体验式党组织生活
角色体验式党组织生活,是让教工党员在扎实做好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情景党课活动,通过角色带入,产生心灵的震撼,更好地理解党的理论性知识内容的体验式组织生活模式。诸如以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为主题素材,将情景剧表演方式引入党课。充分调动教工党员积极参与情景党课的创作、编排和演绎,通过场景设计、视频播放、故事讲解、感悟分享等不同角色体验,让党员在收集资料、设计情节、创作脚本、情景演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高校教工党支部分为教师、机关、后勤党支部,各种类型的教工党支部既要把握好共性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又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密切结合学科、院系和部门特点、职能职责,设计既主题鲜明又富有个性的体验式组织生活,注重突出各自特点和差异,不搞“一刀切”“一锅煮”,对组织生活的内容安排、活动方式、保障措施等分类提出具体要求,建立每学期有计划、全年有统筹的科学机制,推动党组织生活更加有内涵、有魅力、有实效。
高校党组织应当建立共享平台,收集和发布有代表性的党支部组织生活范例,便于党支部学习借鉴,从而提炼高校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有效举措和优秀成果,并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要积极开展共建联建活动,协调组织党支部结对子、一帮一,变封闭为开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学,从而有效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全面提升组织生活质量。
高校各基层党委要加强指导,优化完善党支部书记选任机制,真正将那些注重学习、善于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党员放在一线摔打磨炼,全面实现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引导其深化使命担当意识、着力提升党务工作水平,使其对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创新实践能力,带领一班人加强先进性建设,在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丰富党建工作内涵上下真功、用实劲。
将推进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高校育人、科研、服务的主要功能,作为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的重要目标。围绕如何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工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学校中心工作,与实际岗位任务相结合,引领教工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服务地方,以党建带动全方位工作,在作用发挥中提升党性修养,有效延展党的组织生活。
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始终坚持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好,发扬组织生活的固有优势。同时,要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对党的组织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党的组织生活领域真正落地生根。高校教工党支部体验式组织生活的探索与实践,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质量提升为根本,提供了可行性思路与工作方法,使党的组织生活更加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贴近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