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琪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大庆 163853)
国企承担着合理开发国有资源、有效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生产、保持并强化国家对命脉行业掌控力度的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思想文化建设战略的推进,国企对于团员青年职员的素养要求已经从单纯的生产技术、知识的娴熟掌握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多元提升,其中,在当前生产发展和竞争参与中最能发挥作用和价值的便是团员青年职员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高超的思想觉悟。为了使团员青年职员能够成为国企综合发展和实力强化的强劲引擎,国企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制定出具体的、体系性的、具有职业素养发展联动效果的丰富策略,从而让国企能够在新形势下打开发展的新局面。
对于任何一种知识、技能和思想认知的教育来说,集中式的课程教育永远是开展有关工作的主要阵地,国企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据此,国企管理者对于团员青年职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以课程集中教育为主要依托,通过优化思政课程教育模式、落实业务课程中的思政课程模式改造,以及开设主题思想教育课程等方法来取得更为显著的工作成效。
思政课程是针对国企团员青年职员的思想政治修养而开设的专门课程,自然应当在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体系中担当“主攻”角色。为了进一步优化思政课程的教育维度和效力,国企管理者要改变过去过度强调思政理论输出形式的工作模式,根据团员青年职员的专业、生活实际和兴趣等情况融入更多的专业化、日常化成分。借助这种工作模式,团员青年职员一方面可以感受到思政教育内容更强的真实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来降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吸收难度。
例如,面对从事计算机岗位工作的职员,在进行有关“民族自豪感”这一方面的思政教育引导时,管理者可以结合我国自建国,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行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飞速进步和骄人成果来做具体阐述,并带领职员从业内体系中多位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研究人员身上总结出“勤恳奉献、敢于创新、服务社会”的共有精神,来作为对相应职业素养的核心诠释。
必须看到的一点是,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宏大的工程,不可能完全依靠某一种独立的课程活动来真正实现,必须依托于整个课程体系的高效配合,方能取得有效的成果。所以,国企管理者除了要重视思政课程的“主干”作用外,还应当在面向团员青年职员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中发挥出其他业务培训类课程的“支干”作用,将思政教育宣传成分渗透融合进每一个业务课程中。这样一来,职员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思想教育接触面,而且还能从多个角度出发,完善对思想综合素养的含义、表现和作用形式的认知。
比如,对于负责文化艺术宣传工作的青年职员,业务领导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指导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向职员介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经常出现在宣传资料中的舞蹈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可选择《六代舞》《九部乐》《十部乐》等中国传统舞蹈作为具体的业务培训内容,以此来培养职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将这份对民族艺术的情怀融入他们的职业追求和事业向往中。
国企团员青年职员虽然已经基本具备了成熟的思想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他们毕竟处于青春洋溢的年纪,因而也会存在着比较浓重的感性主义色彩,更喜欢通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的载体来形成理念感知。出于对这一事实的承认和尊重,国企管理者要将主题思想教育课程作为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来看待,结合当前青年职员所关注的热点职业事件,通过讲座、讨论会等形式来进行主题教育,一来使职员能够产生更浓厚的认知兴趣,二来也在更深层面上揭示了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现实生活和职业发展四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例如,随着当前我国防疫工作的不断落实,各地纷纷涌现出很多在医护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那么医疗设备生产行业的国企管理者就可组织内部青年职员举行一场以“担当责任,尊重生命”为主题的讲座,结合一些职员们耳熟能详的优秀医护工作者的突出事迹,来诠释“担当精神”和医疗生产行业职业操守的深刻含义。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高质量的实践引导永远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而牢固的精神认知的绝佳路径。根据这一点,国企管理者面向团员青年职员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也要体现出较强的实践属性,借助开发企业内部实践资源、整合岗位专业教育资源,以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推进青年职员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重提高,并让有关成果的形成更有质感和长效性。
和其他形式的企业相比,国企所具有的一大特征就是完备的人文建设工作和丰富的职员生活安排,这无疑也为国企管理者引导团员青年职员参加多元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条件。在进行理论讲解形式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同时,国企管理者还要根据青年职员的岗位、专业、能力及个人意愿,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企业内部的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职员在实践当中更为真实而直接地感受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内涵和现实价值,并在客观上反馈青年职员专业技能的稳步优化。
比如,机械生产和维护行业的国企管理者可以组织企业青年职员成立后勤辅助部门,让职员们根据自愿的原则参加并帮助企业后勤单位开展生产机械的维护工作,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职员的岗位实操能力,同时使职员逐步形成吃苦耐劳、热情耐心、勤恳奉献的职业品质和道德修养,并进一步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作为担负着经济调控和命脉行业经营、发展责任的企业,国企在各项工作和岗位的安排方面必然体现出了对职员实践能力的重视,进而也给职员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国企管理者要将这一优势转化为促进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强劲驱动力,在带领团员青年职员参加岗位培训学习时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使职员在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的同时,细致而自然地体会到思政元素带给自己的精神动力,并在主观上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动态发展的综合精神素质。
例如,对于器械保障维修部门,管理者可以在带领机床操控岗位职员开展业务实操培训时,布置一项利用手工操作制作无缝钢管的实操任务。无缝钢管制作对于能够入职对口部门的员工而言并不难,但是通过手工操作就大大增加了作业难度。在职员们完成任务后,管理者可以向他们介绍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通过更为简陋的工具制作出新中国第一批无缝钢管的事迹,使青年职员深切感受到老一辈劳动者精益求精、踏实肯干的职业修养和精神品质。
社会是一座巨大的学校,能够让人们获得在理论层面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和认知。因此,国企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必然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国企管理者可以仿照前文所提到的企业内部实践模式,只不过将团员青年职员的实践地点转移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当中,鼓励职员利用节假日时间和企业的外派锻炼机会参加与自身专业内容有关的劳动生产,在使职员获得最为真实的专业知识应用体验和经验的同时,也可以让职员接受来自社会的磨炼和陶冶,从而形成更为完备的思想政治和职业素养体系。
比如,农业技术行业的国企管理者可以鼓励或组织科研部门青年职员在假期前往周边的农业生产站、合作社及农户家庭当中,让职员依托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让职员感受到自己肩头所担负的使命,并将之融入自己的思想政治认知体系当中。
一项素质的真正形成固然离不开有效的理论引导和实践锻炼,但这些所能起到的更多的是指明方向和传授方法的作用,真正成果的取得还是要回归到个人习惯的养成上来。因此,国企管理者要有效利用日常渗透的模式,对团员青年职员进行更具深度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通过人文环境渗透、日常行为渗透及企业内部活动渗透三种途径来达成预期引导目标。
环境对于一个人精神层面的影响是悄无声息而又巨大、深远的,这是由人类的客观认知规律所决定的。国企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中积极发挥环境渗透的优势作用,在团员青年职员经常活动的场所环境中融入一些有利于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和对应职业道德形成的“正能量”元素,使青年职员无时无刻不处在这些元素的渐进影响之下,继而取得“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成效。
例如,在油田行业国企的青年职员公寓内,管理者可以在走廊墙壁上悬挂关于我国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老牌油田的历史信息介绍,以及有关本企业发展、奋斗历程的图文信息,并张贴“铁人王进喜”等关于我国油田开发方面的故事、人物材料,宣扬这些信息背后所代表的我国油田行业劳动者所具有的敢于突破、常思进取、服务人民的可贵精神和优秀品质,并间接体现出我国在油田行业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俗话说“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真正的教育要从培养个人的习惯着手,而这一项工作的开展就离不开对日常行为的正向引导与渗透。根据这一点认识,国企管理者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要牢牢占据日常行为渗透这块高地,从小事和身边事入手引导团员青年职员形成体现正确思想政治观念和优秀职业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让职员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精神认知层面的长效优化,将“寓教于常”的理念落到实处。
比如,不同行业的国企生产车间管理者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色设计一些开工动员口号或宣言来作为当日工作开启的仪式,如医药生产行业的“毕诚毕智,生命至上”,军工行业的“矢志不渝,强军有我”,文化印刷行业的“弘扬文化,服务人民”,等等。
一如前文所言,国企的文化建设一般都颇具规模,而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就是这一项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国企管理者要依托内部活动强化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使团员青年职员在多元活动的吸引和感召下形成更为良好的精神素质提升意趣和条件,并在具体的活动形式和过程中切实体验到有关学习、认知成果的作用效力和价值,从而令思政引导工作更加顺利。
例如,管理者可在“劳动节”当天组织包括青年职工在内的所有一线职员举办以“伟大的劳动者”为主题的文艺汇演,让职员们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自己身为劳动者所具有的荣光和使命感,并通过一幕幕演出真实感受劳动者所应具有的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和行业道德。
与一个单一的个体和企业相比,社会永远是真正具有大知识容量和高思维密度的学习宝库。结合这一事实,国企管理者还应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中进一步引入、开发社会资源,通过企社合作、社会教育单位介入及鼓励团员青年职员参加社会体验活动等方式来为有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比如,管理者可以根据本企业行业类别,邀请一些在对应行业内做出突出贡献且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先进人物来为青年职员主持一场主题报告会,分享自己的从业经历、职业发展历程和事业信念,让职员在这种交流中鲜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其背后所代表的崇高政治觉悟的核心。
如果将企业比作一艘航行在市场浪潮中的船,那么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便是推动船行进的马达,而企业内部成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则是为船指明正确方向的罗盘。国企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点认识,在日常管理中加大对企业成员,尤其是团员青年职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的路径,围绕课程集中教育、工作实践教育、日常渗透教育及社会教育等形式制定长效性、体系性和多元化的工作策略,让团员青年职员充分获得具有现实支撑和职业发展牵引效果的思想引导,继而为他们日后进一步的思想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强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国企自身的健康、长效发展注入不竭而强大的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