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我国高校更注重于培养其学习职业技术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理论知识以及科研经历方面会稍逊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但其在特定行业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我国高校从2009年开始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有10余年的发展历程,因地制宜构建了多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但是,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程讲授过于空泛、科学实验过程工作量较少以及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并不严格等。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上述问题在民办本科院校更加突出。为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民办本科院校普遍采用联合培养模式。
在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联合培养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应用,但这种模式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由于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缺乏清晰认知,许多培养单位仍按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其进行教育管理,这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是不利的。此外,在联合培养过程中,通常是具有招生资格的一方负责招生和教学培养,为学生讲授基础课程,联合培养单位负责开展科学研究及学术、学位论文写作。这种培养模式看似充分利用了各培养单位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培养单位之间信息交流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导致培养方案制定得不合理。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拥有的职业技能是其优势所在。为了解和掌握特定行业的职业技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需要进行实习训练和实验室系统操作,并在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完成培养方案需要各培养单位以及合作企业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和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我国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建立的实践基地或实验室寥寥无几。这导致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会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报考时需要选择明确的报考方向,其导师也有确定的研究方向,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具有很强的学术目的,整个培养方案基本不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则不同,其招生和培养方案都是以实践和就业为导向的,尤其是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甚至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来授课。这样的培养模式就需要数量庞大、专业性强的教师队伍。然而,在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负责授课的培养单位仍然按照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挑选导师,但实践性和行业专业性不强的教师并不适合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并且,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主要在企业开展,而企业十分缺乏研究生导师这样的高水平人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较少且其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为实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必要的。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各培养单位积极转变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目标。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时期,在转变的过程中,对各种高水平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满足我国经济转型的需求,各民办本科院校需要将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此外,民办本科院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将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综合来看,为了实现上述要求,需要各民办本科院校将培养方案与服务地方经济相融合,使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一。
民办本科院校需要加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素质在于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行业实践难点的能力。从培养单位的角度看,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这对于加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核心要素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例进行分析。
(1)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结论: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企业实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来说,培养单位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加强理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深度,拓宽实践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广度。
(2)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结论:首先,电子信息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迭代迅速等特点。这就需要培养单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剔除不合时宜的陈旧知识点,补充各种新技术。其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为实现这一要求,培养单位需要依据社会需求挑选教学内容,适当删减理论性太强的知识点;进一步优化各个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避免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最后,电子信息行业强调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增设大量的实践课程。具体来讲,需要在各种专业课程中尽量增加课程实验,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种实践资源,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以及团队精神。
(3)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有如下结论:目前各个民办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课程当中安排实践作业,如课程大作业或者课程设计。
对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给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授课时,可以采用理论知识与案例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运用有更清楚的认识。此外,教师在授课时对于与学生研究方向契合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地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所领悟,这对于学生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很有帮助。
对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对于工程实践性课程,教师可以采用工程驱动或者项目驱动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及学生水平选择合适的项目或者设计题目,并在课前完成对该题目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其次,教师在给定题目的时候可以提供范例或者必要的设计框架。最后,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及时指出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培养过程中穿插各种类型的工程实践项目。而工程项目的实施则须依赖各种工程实践基地,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种实践基地的建设。工程实践基地主要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讨论。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有以下3类:第一类是课程实践基地,这类实践基地主要用于课程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基本是通用仪器,采购成本较低,因此这一类实践基地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都有建设。第二类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服务于某些课程的课程设计项目,这类实践基地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但设备的通用性较差,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因此单位时间内的投入并不是很高,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都有较为完备的第二类实践基地。第三类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服务于大型的校内项目,这类实践基地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仪器和设备,如常见的机械加工机床设备和各种特种加工设备。这一类实践基地建设成本较高,后期也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造和升级,因此部分民办本科院校的这类实践基地建设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服务于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实践项目。校外实践一般建设于校外的联合培养企业,这类实践基地一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常用于培养学生的某一特定职业技能。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常常建在从事电子通信设备研发的企业,学生可以在该实践基地了解某一类型的电子通信产品从研发至使用的全过程,也可以在该实践基地开展毕业设计有关实验。此外,校外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完成毕业实习等,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对于本科生培养来说,常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作为成绩评价的标准,这一评价标准对于实践性学科或者很多工程项目来说是不适用的。因此,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成绩评价制度,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首先,针对不同学科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论方案。例如,对于高等数值分析这样的应用型理论学科,需要进一步加大实验成绩所占比重。其次,需要将传统的一次考核制度转变为全程考核制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最后,需要对学位论文评价制度进行优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一般都与工程问题相关,在进行学位论文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弱化对于理论推导的要求,强化对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要求。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仍有很大需求,这就要求广大民办本科院校提升办学层次,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责任。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各民办本科院校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