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模式分析

2022-11-14 08:14范永欣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范永欣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1 农村金融体系在产业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创新思维、综合施策,多角度推动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当前应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当前发展来看,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显著相关。一方面,在农村,收入与储蓄具有相关性,即农民收入可以促进农户储蓄的增加,同时,储蓄的增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农业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并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而涉农领域的贷款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增收。农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要实现农村金融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改革体制机制出发,在不断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同时,引导农村金融改革纵深发展,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从县域金融出发,补齐县域发展的“短板”,让更多资本流入县域,服务农村。

发展农村经济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重新配置农村资源。微观上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调整贷款额、调整利率等行为,支持或限制某一行业;宏观上看,可以根据政策的要求,收紧或扩张货币资金的供应,进而影响购买能力。农村中的各个经营单位、农村自身各主体及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庞大的经济脉络。而农村金融机构正是这一经济脉络的枢纽,农村金融企业主营业务为收付款、转账结算和信贷业务。随着金融服务企业在农村发展,农村的网络化得到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在全网络覆盖方面进展迅速,与此同时,由于银行、保险、证券以及租赁服务等多业务之间存在合作,有效提升了金融产品开发的速度。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金融供给侧体制机制不健全

首先,滞后性是农村金融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来看,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提供转账、存取款等结算类服务,这些基本服务在个别地区仍存在缺失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并没有实现基本金融服务全覆盖。此外,金融服务布局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科学的情况,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民金融需求不匹配。其次,农民投资理财意识不强、意愿不高。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合适的理财规划有利于农民积累财富,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但当前我国农民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较低,而农村金融市场理财服务门槛高、理财产品单一,期货、证券等交易平台不足,都影响农民的投资意愿。

2.2 金融服务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服务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仅跨越了时空限制,而且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受地理空间障碍、金融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等因素制约,信息技术的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仍依靠单一、落后的金融服务方式。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金融网点无法覆盖到,对一部分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农民获取金融服务造成了阻碍。加之信息技术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应用程度不高,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种类有限,对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农村市场主体在贷款融资时,由于没有可落实的抵押物,耕地和宅基地禁止抵押,因而将农产品作为抵押物,这种抵押业务在金融行业里很难开展,特别是活体抵押业务,在估值和登记中,都存在诸多困难,使得现有的金融途径难以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2.3 农村金融的信用缺失

近几年,在农村金融领域,仍存在信用缺失引发的问题,部分农户对个人征信认识不足,提供的个人信息不真实,还款不及时,甚至恶意拖欠,信用观念淡薄,使得承接农户金融业务较多的村镇银行、信用社等承担较高的风险,因而金融机构在办理融资业务时不得不提出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降低坏账率,这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信用数据库及征信体系在进一步完善,由于部分农民不了解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存在抵触心理,导致有些农民不愿意参与信用征集。而相较于城市职工而言,对农民贷款后的管理较为困难,制约有效性不足。同时,农村地区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尚不健全,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民间借贷资金成本高,使得农户还款压力较大,阻碍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的发展。

3 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实现方式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用市场化方式,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着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借助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优势,深挖其职责定位,通过其产业开发性、政策引导性和商业发展性特点,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的支持力度。二是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创新投资及融资模式,找准农业产业科技进步与金融资本投资的结合点,实现二者精准对接,使金融资本助力农业科技化水平提升,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创新成果孵化产业园、孵化器,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三是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是加大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对涉农贷款,要建立完善的财政奖励和财政补贴相关政策,同时让金融机构参与进来,给予乡村振兴一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是加大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业务,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发挥引领性作用。

3.2 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制定合理的统计标准和长效机制,对乡村振兴方面提供的金融服务情况做有效衡量,完善考核评估体系,通过考评打分,倒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乡村振兴的力度。大力推动农村的普惠性金融服务改革,推出更多普惠金融产品。通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建立更精准的农村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农村地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构建以电子信用档案为载体的信用管理方式,使得各渠道信用资源可以实现全面整合。同时,通过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完善有效的信用共享机制,使农村地区可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开展投融资业务。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加大农业保险的保障功能,鼓励涉农保险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保险兜底作用。积极探索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因地制宜,定制化开发能解决农户实际问题的产品。提高保险的灵活性和适合性,通过对保险政策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持续优化可投保险种与保险产品的费率结构,实行差异化农业保险政策,农业项目因其自身特点,受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影响很大,因而保险服务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调整风险系数、费率等参数,使投保人的实缴保费与其所承受的风险水平相一致,通过动态调整、追踪匹配,使保险产品在不同地区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

3.3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一是针对农村金融,开发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开发面向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产品,通过对其产品、市场、发展潜力进行调研,量身定制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与企业经营发展的切合度,使资本的注入切实促进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要着眼于农业特点制定服务方式,特别是针对小额贷款的利率和还款周期问题,要为助农贷款提供优惠,并为农业贷款设置合理的、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匹配的期限。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特别是要与农业产业链相匹配、相适应,针对产业链进行全链条有效服务,牢牢把握各节点发展规律,紧紧牵住农业发展的“牛鼻子”;不局限于中小型企业,对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要敢于拿出大额信贷,特别是长期大额信贷,要设计与之匹配的产品,在期限较长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贷款利率,为这部分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另有一部分客户需要小额信贷产品,针对这些较为分散的客户,可以对还款期限进行灵活处理。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绿债(绿色金融债券)等方式,为生态保护、绿色农业发展、大气及水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构建节水型社会等筹集资金,通过专项支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生态支撑。进一步完善小额的信贷支持政策,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产品。

二是针对抵押过程,开发更适于农村的方式。进一步拓宽抵押物品类范围,在传统抵押物范围基础上,丰富不动产抵押物种类,如厂房、温室大棚及养殖圈舍等,同时,将应收账款、农业保单纳入抵押物范围,形成抵押品类丰富、抵押模式灵活的融资模式。

三是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作用,扩大其在涉农领域的应用。融资租赁的优势包括方便、灵活,可以根据融资租赁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在主体上更贴合农村规模性企业,在规模上更匹配长期大额信贷需求。对企业和农户的农业机械设备购置更新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鼓励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来解决。

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使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能够联合发挥作用。要加大风险管控力度,防范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识别、整合、监控农村信贷信用水平,在控制坏账比率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贷款比例,使金融充分发挥惠农作用。畅通沟通渠道,形成交流机制,实现金融机构与农业企业间即时信息交流,有利于金融机构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迎合当前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大力开发线上金融服务,特别是移动终端的服务,让金融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迅速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3.4 对金融机构实行有效激励

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并建立长效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将农村金融业务纳入主体业务之中,并不断推动农村金融业务模式更新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工具,如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对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机构,通过考核其服务业绩、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适当给予优惠政策,实行不同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同时实时追踪,确保优惠政策最终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培育壮大农业企业,从而对乡村振兴实行经济上的调整和干预。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费用补贴,特别是针对县一级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出县级财政资金的奖励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从当地吸收的存款,再投资于当地企业发展。

4 结语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金融机构实行有效激励,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积极意义。虽然现下农村金融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信用缺失的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是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产业和区域增速逐步放缓,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处于加速阶段,将金融资本投向农村,则更有机会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这成为金融资本流向农村的原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