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后疫情下生鲜产品物流成本高企的原因

2022-11-14 07:34冯继伟
时代经贸 2022年6期
关键词:冷藏冷链生鲜

冯继伟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我国生鲜行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高频、刚需的消费领域,目前生鲜行业正处于井喷期,面对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众多企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跃跃欲试。例如,阿里的盒马鲜生、京东的7Fresh、苏宁的苏鲜生、步步高的鲜食演义、美团的小象生鲜、易果生鲜、天天果园、大润发优鲜等。据统计,2014-2018年期间,我国生鲜物流费用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6%,2019年我国生鲜物流费用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费用规模近12676亿元。2020年全国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量快速增长,整个生鲜电商市场的交易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预计到2025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量将超过万亿元。

由于生鲜产品具有易腐烂、易损耗、非标品等特性,且其鲜活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因此对于我国生鲜行业来说迫切需要构建以生鲜产品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化制度和作业程序,建设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据调查,国内生鲜农产品物流占总成本的60%,而对于生鲜行业来说这一比例会更高。因此如何优化生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从而有效降低生鲜产品的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生鲜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比如冷库、冷藏车等设备设施总量较少,存在较大的缺口。从冷藏运输率来看,2019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4%、56%、68%,而发达国家平均冷藏运输率高达91%以上。从人均冷库面积来看,2019年美国人均库容面积达到0.54立方米,日本为0.345立方米,加拿大为0. 336立方米,中国仅有0.142立方米。从损耗率来看,欧美国家现在已经将生鲜产品的损耗率控制在5%左右的稳定水平,其他食品的损耗率也已经降到了1%以下,而我国的生鲜平均损耗率在12%以上,是欧美国家的2-3倍。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冷链企业数量有限,整体规模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强,管理模式粗放,作业不规范,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断链”问题突出,物流质量难以保证,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生鲜农产品发展的瓶颈。

另一方面,生鲜物流行业基础设施利用率偏低,在调查的120家提供冷链服务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中,只有不到30%的服务商提供冷链运输、仓储、销售、包装四类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使用三类冷链物流企业占比为27%,使用两类冷链物流企业占比为22%,使用一类冷链物流企业的占比为20%。因为基础设施薄弱,生鲜产品在物流环节损耗率上升,导致冷链物流成本难以下降。

(二)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首先,农户自有资本和能力限制了对生鲜农产品采摘后的冷链运营。专业化的预冷设备、冷藏和其他冷链资本具有高门槛、高运营、高投入的成本特性,与我国现阶段的小农发展模式不相适应。以家庭为单元的小规模分散生产和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制约我国生鲜农产品发展规模效应,农户无力负担高昂的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

其次,由于企业物流成本较高导致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备,设备现代化程度不足,并且缺乏标准化管理,导致食品安全、农药残留等问题突出,使得冷链物流的利润被压缩,难以在冷链物流设备方面投入足够资金。造价不菲的冷库和与之配套的制冷设施设备,以及动辄几十万的承载式冷藏挂车等增加了成本,价格成为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企业都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最后,区域发展不平衡,难以有效分摊成本。生鲜食品产地分散、用户分散,国内农产品市场种类繁多,经营又比较分散,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更不能行之有效地分摊与之相对应的各项成本。

(三)标准化程度低

第一,生鲜农产品作为非标品,没有标准化的作业规范、流程、容器及包装规格等。第二,涉及生鲜农产品电商领域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相对偏少,这使得电商企业无法可依,企业行为难以规范化、标准化,例如在冷冻货物运输过程中采用高栏车加棉被的方式保温,使用制冷能力差的国外淘汰的二手冷机以及“冰块冷链运输”等现象屡屡发生。第三,我国对于生鲜品运输、产品库存管理、物流储运温度等没有清晰、严格的立法,存在国家标准匮乏的问题,对企业物流行为无法规范地进行协调。

(四)供应链整合程度不足

生鲜品物流涵盖多个功能环节,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各环节涉及人力、物力、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内容。上下游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共享,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足,人工成本偏高。运输设备、储存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包装设备、信息设备以及运输道路、仓库设施等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作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生鲜品物流存在基础设施不足、自动化设备普及率偏低、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不充分、现代化信息技术欠缺和物流专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生鲜品物流配送方面面临配送渠道散乱、配送节点多、配送周期长等问题。

(五)商品属性的影响

生鲜产品特性及产品物流本身存在的问题使物流环节损耗高。首先,作为生活必需的一日三餐食材,生鲜产品具有很强的生物特性,有着易腐烂、易损耗、季节性强等特点,因而决定了生鲜品类高频、短消费半径的属性。如果没有适当的物流保障系统,极易造成巨大损失。我国每年果蔬物流链的损耗高达6300亿元,占到了我国每年产出额的30%。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一般生鲜产品的耗损率在10%-30%左右。其次,产品保质期较短,周转率要求很高。除了干货类,生鲜产品保质期一般都较短,平均在3-7天左右。在这么短的保质期内生鲜产品却需要经过多个仓储、运输等流通环节,这显然对于各级仓储设施及物流运输人员的要求十分高。

(六)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及人才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生鲜产品冷链运输领域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行业规范与监管,导致出现进入门槛低、小企业采用低成本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另外我国在冷链物流技术上起步较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相关人才也比较匮乏,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也是造成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我国生鲜行业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建设完备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完备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人均冷库保有量,努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一方面,需要整理利用网络节点、冷藏运送车辆、冷库等现有的物流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在现有基础设施之上,要细分商品品类,利用现有设施减少前期资金投入,结合生鲜品要求的专业化的设备、技术等走专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在生鲜冷链物流领域,可以建立资源的互利互惠、互联互通的合作共享及联合投入机制,例如共享冷库资源、冷链运输车辆的规模经济,客户信息资源的合作共享等,使冷链物流资源在多环节实现多元化和通用化,降低冷链物流资源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

(二)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多样化运输配套体系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行集约化管理,把不同产地、不同农户的生鲜产品协同管理,克服分散性、规模小的缺点和季节性的弊端,整合下游需求,以销定产,指导上游农业生产周期和规模,产生规模效益,降低物流运作成本。通过整合供应链,缩短生鲜品的流通层级,降低生鲜品的装卸搬运次数。

(三)建立相关标准化制度与作业程序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以生鲜产品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包括分类品项的标准、源头养殖和种植标准、生产标准、品质标准、流通环节标准、经营陈列标准等。另外,制定标准化制度和作业程序,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温度控制、品质控制、线路优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规范企业行为,降低生鲜产品行业供应链物流成本。同时,用户、企业、监管部门应通力合作,构建生鲜产品标准化运作体系,一是生鲜品本身的标准,如苹果的分级标准;二是物流系统的标准,如物流运输容器的标准等;三是时间控制标准,如波士顿龙虾的配送时效要求标准等,减少损耗,保障品质。

(四)创新“短链”模式

“更快”是生鲜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打造“短链”是“更快”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源头直采、自建基地、产地直销等方式,缩短冷链物流链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供应链成本。有效地建立与当地各产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优化供应链,寻找本地市场优质产品,对于季节性的产品可采用C2B预售的模式。另一方面,缩短仓配端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生鲜产品可在多个区域通过前置仓配送,进一步细化冷冻、冷藏、常温等物流温区,制定保热、常温、冷冻和冷藏四种摆物箱。配送时,配送员可据具体情况组合摆物箱,实现多温区产品配送,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加快库存周转速度。

(五)构建生鲜物流人才体系

考虑到生鲜产品的特性以及现阶段我国生鲜冷链的发展现状,专业人才建设必不可少。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冷链技术,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强化职业教育,通过岗前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针对如何减少生鲜产品的损耗率、提高冷链物流效率、节约生鲜物流的成本等方面协同研究,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合作。

(六)打造智能化生鲜信息系统

第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改进,加强连续补货系统(CRP)、预先发货通知(ASN)、厂商管理库存(VMI)等先进的信息应用系统在生鲜物流行业的应用,实时共享和传输数据,保障冷链过程的完整性。实现线上平台的信息管控,结合线下实体节点实现物流的有效配合,充分发挥信息效率和实物灵活调配的优势。通过线上信息系统,完全打通生鲜产品从采购到销售的环节,利用信息系统收集用户数据,打破信息流通壁垒,更好地指导农产品种植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打造品质高、价格优的“爆款”生鲜品。

第二,配置快检系统、分选设备、无人车等智能化的设施设备。随着智能化、无人化设施设备的普及应用,可以减少人员非必要的接触,提升生鲜冷链的物流效率,优化生鲜物流行业的管理,降低生鲜品物流成本。

第三,通过创新包装材料和发展冷媒技术,综合运用的冷藏、冷凝、气调、冷藏等先进的制冷技术、各类传感技术、自动化测量温控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以及动态信息监控技术等。从技术层面的提升,缓解前期巨大成本投入的压力,从而加快成本控制的进程。

猜你喜欢
冷藏冷链生鲜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生鲜灯的奥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冷藏方式对柏山水蜜桃品质的影响
食物储存过久易滋生肉毒杆菌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桑蚕雌蛾10 ℃冷藏适宜时间的筛选
超市集体推进生鲜合伙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