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月 王小莹 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财务部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长远目标,如何将高质量发展目标传递到每个部门和员工的职责中,企业用好绩效管理工具是关键。财务绩效管理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目标是绩效管理指标的核心,是各项经营活动的最终业绩值。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把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统一起来,通过制定目标、考核评价、监控分析、沟通反馈,确保企业按照战略规划的路径采取行动,从而实现企业所期望的长期经营业绩。部门是促成企业财务绩效目标实现的基本责任主体,其行为结果决定了企业整体目标的完成情况。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管理方法和制定专项激励制度的方式,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对企业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建立部门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以匹配企业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
以质量、效益、效率为导向支撑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将每个部门作为一个责任中心,从经营理念出发,按照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架。财务绩效体系的横向维度从持续发展、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本管控、资金管控、人员效能六方面建立指标;纵向维度运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制定考核管理,制定专项激励制度针对特定事项进行专项奖励,形成有效的引导、约束与激励作用。
财务绩效管理指标要综合反映部门的经营管理能力。在进行具体指标选取时,企业从经营管理角度出发,从业务前端和资源配置角度,选取价值链上的关键表征指标,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设置指标。
1.持续发展指标
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单位在追求长久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经营目标,又能在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的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落实到部门级,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是营业收入、产值收入、经费收入、研发收入指标。
营业收入=当期销售商品数量×产品销售单价
产值收入=当期完工入库产品数量×产品内部结算价格
经费收入=当期争取的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及上级单位等拨付的各类经费
研发收入=当期研发项目数量×项目内部结算价格
2.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体现资本增值的能力,表现为一定时期的收益情况。盈利能力落实到部门级,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是净利润/内部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毛利率、EVA,在激励制度中的指标是协外项目净利润。
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投资收益-所得税费用
内部利润=产值收入-第三方采购成本-期间费用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总资产收益率=内部利润/平均总资产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产值收入-第三方采购成本)/产值收入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成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协外项目利润=协外项目收入-协外项目成本-税金
3.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是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企业对经济资源管理、运用的效率。营运能力落实到部门级,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是存货、应收账款增速不超过营业收入增速、材料入库金额、资产购置金额、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存货=期初存货×营业收入增长率
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营业收入增长率
材料入库金额=材料采购入库金额
资产购置金额=购买机器设备软件等的购置金额
资产周转率=产值收入/平均总资产
4.成本管控指标
加强成本管控是为企业争取发展空间的长效举措,也是应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升企业价值空间的迫切需求。成本管控落实到部门级,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是部门可控费用、燃动费用、人工成本/工资总额、外协试验费占产值收入比、材料外协费占营业成本比、成本费用率;在激励制度中的指标是项目成本管控,即项目全周期研制费预算、成本设计目标成本。
(1)平衡计分卡财务绩效指标
部门可控费用=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专项费用(维修费、运输费、租赁费等)
燃动费用=水、电、天然气及取暖费用
人工成本=工资总额+社保+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其他
工资总额=职工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其他
外协试验费占产值收入比=外协试验费/产值收入
材料外协费占营业成本比=营业成本中材料外协费/营业成本
成本费用率=(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收入
(2)激励制度指标
项目全周期研制费用预算=项目研制费用+研制阶段产品费
5.资金管控指标
资金管控的目的是企业保持资金流均衡稳定、控制资金风险、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开源节流是主要方式,落实到部门级,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回款、第三方采购付款、资产购置付款、基建支出、各项费用支出等指标。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性现金流入-经营性现金流出
回款=销售回款
第三方采购付款=支付给供应商的各种材料外协款
资产购置付款=支付给供应商的机器设备及软件等资产购置款
基建支出=支付的基建项目建设款
各项费用支出=支付的各类费用支出之和
6.人员效能指标
人员效能是反映企业单位人员产出的经济效益,落实到部门级,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是人均利润、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及人均折旧及摊销。
人均利润=净利润/平均从业人数 =内部利润/平均从业人数
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平均从业人数
人均折旧及摊销=(折旧费+摊销费)/平均从业人数
企业根据部门职责划分为产业公司、事业部、车间、科研保障部门、职能管理部门五大类,在此基础上,按照部门的细分职责、管理要求、发展定位等内容将六个维度的财务绩效指标落实到各部门财务管控目标中。每个部门的财务管控目标分为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指标和激励制度指标,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层面指标与其他层面指标权重加起来为100,不同指标按照重要程度占比不同,财务层面指标权重合计在平衡计分卡占比从5%到90%不等,每个指标通过下达目标值、计算完成率进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指标通过制定专项奖励制度设置不同的指标激励办法,在有专项奖励事项的部门设置相应的指标,从而建立差异化财务绩效考核评价方法。
1.产业公司考核评价模式
产业公司是企业中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经营主体,制定与企业整体绩效考核相同的财务绩效指标,纳入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两金”增速、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资产收益率、EVA、毛利率、成本费用率、材料外协费占营业成本比、第三方采购成本支出、资产购置及支出、各项费用支出等,各项指标所占权重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企业为了鼓励产业公司加快发展,财务绩效指标占平衡计分卡总比重为90%。产业化公司对项目成本管理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设置项目全周期研制费预算及成本设计目标成本指标。
2.事业部考核评价模式
企业将事业部划分为任务型事业部和模拟公司化运营事业部,以持续发展、营运能力、成本管控为重点。任务型事业部的职责是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包括产值收入(20%)、第三方采购付款(10%)、部门可控费用(5%)、外协试验费占产值收入比(3%)以及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40%。模拟公司化运营事业部的职责是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市场规模及提升运营效率,与产业公司类似的管理模式,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包括营业收入(15%)、产值收入(10%)、内部利润(15%)、人均内部利润(5%)、第三方采购付款(2%)、总资产收益率(2%)、毛利率(2%)、成本费用率(1%)、材料外协费占比(1%)、人均折旧及摊销(1%)、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1%),存货是营业收入的抵减项,抵减金额=期初存货×(存货增速-营业收入增速)×60%,指标总占比55%。两类事业部对项目成本管理制定与产业化公司相同的激励制度。
3.车间考核评价模式
车间的管控重点是生产加工中的人员效能、设备效能及材料的消耗,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是内部利润(20%)、人均内部利润(10%)、资产周转率(10%)、人均折旧及摊销(5%),指标总占比45%。为鼓励车间提升产能承揽外部任务以获取更多收益,企业制定协外项目承揽激励制度,按协外项目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奖励金额。
4.科研保障类部门考核模式
科研保障部门分为研发部门、物资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动力保障部门、库房管理部门,发展能力、营运能力、资金管控是重点,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设置主要包括:①研发部门的职责是完成技术创新等研发任务,指标是研发收入(20%),第三方采购付款(5%)、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30%;②物资采购部门的职责是用最低的成本获得符合要求的材料,指标是第三方采购入库(15%)、第三方采购付款(15%)、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比重为35%;③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是管理、购置资产,指标是资产购置(5%)、资产购置付款(5%)、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15%;④动力保障部门是负责单位的水电器暖等动力的正常供应,指标是燃动费用(10%)、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15%;⑤库房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加强存货管理,指标是材料余额(30%)、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35%。
5.职能管理部门考核模式
职能管理部门分为市场部门、产业发展部门、基建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五类,在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的指标设置主要包括:①市场部门指标:营业收入(30%)、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0%)、三年以上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回款(20%)、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70%;②产业发展部门指标:经费收入(20%)、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25%;③基建管理部门指标:基建支出(10%)、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15%;④人力资源部门指标:人工成本(15%)、工资总额(10%)、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30%;⑤其他部门指标:部门可控费用(3%)、人均一般性管理费用(2%),指标总占比5%。
企业部门财务绩效管理通过平衡计分卡财务层面及激励制度,把财务绩效指标完成度与绩效奖金挂钩,形成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解决了绩效管理从目标向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按照季度对各部门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制定改进措施,解决指标考核的应用问题。
1.平衡计分卡考核
以财务绩效指标实际完成率为计算基础,将考核结果兑现到部门领导和部门绩效奖金,具体奖罚金额计算方法如下:
部门奖罚金额=部门绩效奖金×Σ〔(1-单项指标实际完成率)×单项指标占比〕
部门领导实行绩效问责制,按照实际未完成率(即1-实际完成率)折合成分值,按照每分固定金额/季度确定部门领导奖罚金额,副职领导奖罚金额为正职领导奖罚金额的80%,计算方法为:
领导奖罚金额=固定金额×Σ〔(1-单项考核指标实际完成率)×单项考核指标占比〕
2.制度激励
企业制定项目全寿命周期考核管理办法,对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完成率进行绩效评价,按照项目预算指标与预算执行差异率确定奖罚金额,对于预算执行差异率在±10%以内的,不予以奖罚,超出的部分按照项目预算超支额或节约额的百分比确定项目奖罚金额,并兑现到项目团队。
企业制定成本设计奖励制度,以该项目的成本节约为基础计提奖励金额,按照该项目的后期市场规模和推广应用情况分设不同的奖励计提比例,兑现到项目团队。
企业制定协外项目承揽奖励办法,按照协外项目净利润的百分比计提奖励额,兑现到车间。
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企业实际,从持续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本管控、资金管控、人员效能六个维度设置部门级财务绩效考核指标,并根据部门职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匹配相应的指标,制定财务指标考核模式,深化分类考核,突出管控重点,强化指标监测及评价在过程管控中的应用,以达到年度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约束与激励效果,促进实现企业整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