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宝贵
(三亚学院财经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后疫情时代如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主要问题。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互为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依赖于金融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反过来又促进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随着移动支付、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未来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
货币和货币收付活动与信用、银行等机构日益紧密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时,就产生了金融的概念。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媒介和杠杆。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活动主要涵盖货币流通、信用活动、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等方面。广义来说,实体经济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利用工具在地球上所创造出的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包括物质产品,还包括知识、信息、文化等精神产品,以及各种服务活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行业都隶属于实体经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实体经济中的金融支持,除了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还包括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为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实体经济不断增长的融资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不断通过制度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在融资规模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金融行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持续增加。自2015年起全社会融资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5万亿元,至2017年突破19万亿元,2019年达到25万亿元。可以看出,金融行业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总量上看是增长的。
第二,从实体经济领域的融资构成看,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和间接融资规模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直接融资金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间接融资金额的增长速度。近年来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渐上升,融资规模也在快速扩大,融资品种也在增多。因此,在融资的结构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也是不断提升的。
第三,数字经济时代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赋能传统金融融资渠道,区块链等新兴的金融科技发展,直接推动了移动支付、P2P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大大拓宽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可以看出,近几年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技术红利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得到释放。
1.监管缺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级政府制定了较多的招商引资的政策奖励,用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投资风险等方面的关注力度仍然不够,缺少统一的监管机制,并且在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许多的缺点。财政资金的投入也不均衡,在新兴产业及农业相关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比例较低,以及政府性的融资担保体系发展还不完善,提供的各种商业保险的产品较少,实体经济在融资时没有有效的担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行业监管缺位问题也随之而来,套利、脱实向虚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2.制度缺失。随着新兴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方面相对落后;金融业在对实体经济支持中缺乏完备的制度支撑,存在较大的制度缺口。例如,相对而言,针对实体经济领域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明显偏少,不论是融资规模总量,还是金融产品提供的种类以及便利性等金融环境方面的制度设计,都存在供给不足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困扰实体经济中这支重要市场力量作用的发挥。还有,针对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如何有效规范监管科技在金融领域的作用空间等方面的制度也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到位。
3.结构失衡。我国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一直存在结构失衡问题。首先,实体经济中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直接融资的比例相对较低,在金融业参与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其次,正规官方的金融机构与民间的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协调,没能发挥互补性、最大化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门槛过高,民间金融机构规范性有待提高。
4.政策滞后。相较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支持政策设计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针对中西部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专门的针对性的经济金融政策缺位,存在政策“一刀切”现象。导致政策执行不力,执行效果不好,从而实体经济发展不能最大限度得到金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1.政策执行不到位。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在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有效监督缺失,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金融支持力度打折扣,金融支持政策红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金融机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制度传达不及时、不到位,导致“无章可循”;或者执行能力不强,导致“有章难循”。
2.金融产品营销滞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大部分基层金融机构产品研发受限,上级金融部门产品研发有效调研不够,导致金融产品与市场需求匹配不足;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市场服务意识不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有效激励不够,阻碍实体经济共享金融创新成果。
3.银政企信息不对称。目前银行与政府、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有效信息传递不畅;金融机构对政策导向及重点问题把握不充分,不能进行有效对接,造成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缺少信心。
1.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尤其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综合考虑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以及实体经济发展实情,需要完善我国的信贷政策,调整我国融资结构,减少对夕阳产业、高能耗产业以及高污染产业的资金投入。结合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融资的需求,培养优质的融资市场,加大对新兴企业、高科技企业及低能耗企业等符合国家发展前景的企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实体产业与金融部门的相互协作,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优化银行信贷构成,在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不断加强金融杠杆作用。政府还应当加大对金融业的引导,推动银行加大力度对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企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前进。政府还要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投入,针对这些涉农企业的发展,可以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当出现损失时,政府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补偿,更好地引导金融信贷政策向中小企业、“三农”企业倾斜。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专门针对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支持政策,精准做好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服务。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同时,还要适当延长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减少企业的信贷成本,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为金融体系的稳健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需要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才能确保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到位。首先,应该凭借各种手段,构建和完善一个环境良好的金融市场,能够让金融主体自主稳定地发展,尽最大可能减少纠纷。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遇到困难时,政府能够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引导、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其次,加强地方金融监督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关注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有效破解金融机构抵押资产处置难、执行难问题,从而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
3.加快构建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提升征信系统服务社会的能力。建立各行业的失信档案,并连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使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能被金融体系及时发现,从而降低金融机构贷款的信用风险。积极宣传与征信相关的知识,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规范企业法人行为,增强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违规成本,形成不敢违规也不能违规的环境,保障信贷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时归还,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从而使得金融体系信贷资金安全,良性有序地循环。
1.利用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产品创新实践,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产品。我国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逐步增强,传统的金融产品由于其时代性,早已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为此,金融业应该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包括加快创新债券产品,制定出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债券产品,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积极尝试知识产权等权利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广“小微企业信用贷”“各种权利质押融资贷”“产业链融资贷”等多元化的创新产品。金融机构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立足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创新,这不仅可以助力实体经济,还可以反向推动金融机构的更好更快发展。
2.发展金融中介服务。金融中介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实体经济融资过程中间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解决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可以分担和化解金融市场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要推动金融中介行业发展,优化金融中介机构的外部发展环境,为金融中介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体制保障。
3.建立和完善风险内控机制。为确保信贷资金安全,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内部控制机制,通过自我调整构建有效的管理机制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创新业务机制、补偿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问责机制、培训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内容。首先,构建适合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及业务运行机制。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企业经营规模小、可抵押的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差等,一般都不符合金融机构传统的贷款要求。所以要采取差别化机制,实行差别化授权,明确内部授权职责,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根据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行业进行信用评级,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创新性以及风险可控性等金融产品,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其次,构筑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在落实企业资产抵押和担保的同时,要将企业法人代表和其他管理人员个人的部分资产进行抵押,并负有连带责任,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要提高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的比例。再次,构建快速的风险预警机制。利用互联网金融软件,开发风险监控系统平台,建立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为多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问责机制。构建问责机制,发挥激励机制作用。通过问责机制,可以有效规范金融企业行为,推动金融业更健康发展,增强各方市场主体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为提高问责机制有效性,同时要做好系统性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激励机制作用,采用多样化与科学化的激励手段,推动金融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