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涛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相关部门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扶持力度,使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经济活动的数量实现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和审计监督问题。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未能给予重视,使高校承担着较大的廉政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在新常态下,落实审计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高校财务工作的规范有效,成为高校内涵式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时,各级审计单位针对全面实现小康的工作任务,提出全面落实审计工作职能,做好新常态下经济体检工作的要求。各级部门需要在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审计对于强化国家治理能力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于当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国家召开审计会议,并在会议中强调:“要深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审计工作发表的意见和重要论述精神,将审计工作放到国家发展规划中,促进各级党委形成行动上的自觉。”同时还需要抓住审计监督关键点,围绕服务主体落实监督治理的职能,为服务对象的运行风险的防范和把控工作带来指导性意见。高校作为社会公益性组织,不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输送主体。高校内部管控工作的质量,不但影响到高校运行环境,还反映着财务管理工作职能的落实情况。在审计监督常态化下,高校调动内部和外部审计力量,并促进内外部审计工作的协作,完成内部风险的有效防控,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没有问题防患于未然。
高校作为教育部门,其大部分资金的来源为政府部门财政拨款,依据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为高校的稳步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扶持。相关数据显示,普通高校的资产构成复杂,其总体的资金量丰厚。不但体现在固定资产上,高校专利、科研等项目获得的社会效益,也是高校持有的无形资产。这种复杂的财务情况,为高校财务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通过分析当前各大院校财务管控现状,发现与高校持有大量资源和资金不相适应的是,高校内部财务约束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而外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过小。在监督管控上留有的空白,不但为高校内部的发展带来经济上的风险和隐患,影响高校的运行情况,而且还影响我国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政府资金的使用安全。为此,在国家提出审计工作常态化发展的要求下,高校应完善审计监督体制,重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保持内部各项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减低高校承担的财务风险。还应以风险导向的要求,来确定各项经济活动中风险较高的范围和领域,对其展开重点的审计监督,从而完成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审计监督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形成更加完善的工作职能。除基础的监督的作用外,审计工作能够发挥评价的职能,通过对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财务管理薄弱的环节,并发现工作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为高校财务工作提供建设性建议,并生成对外披露的审计意见。这种审计监督的方式,可对高校形成倒逼的作用。通过审计意见和信息的公开,使高校高层人员了解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完善工作的流程,加强内部的整改。这种反作用于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审计职能,可有效地促进内部规范,利于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这种审计监督常态化的工作形态,可有效地警示和提醒高校财会人员,使财务人员加强自我管理,形成自律的意识,自觉依据财务工作新标准,来落实各项财务活动。更加自觉遵循高校的制度要求,减少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通过审计工作促进高校内部财务部门工作的优化,可形成对其他部门的提醒效果。高校内部控制各个环节,都能够提升工作自主性,并通过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高校内部强大的改革创新动能,从而有效地增加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
新常态发展理念的提出,使国家的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针对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问题,我国提出要加强国家治理的力度,促进国家财政工作的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等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对高校内部管理工作和财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更是强调要将审计工作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完成对高校财务各个流程的全覆盖。这种新的要求,在高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审计工作的落实有效地规范各类经济活动,有效地把控运行风险。使高校也逐步迈入到发展的新常态中,高校内部各项工作顺应新的形式,做出的调整与改变,使审计工作的职能实现进一步的扩展,内部管控的水平也相应地提升。审计工作从单一的监督标准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将监督管理的重点落实到高校内部资产和预算上,可保障财务资产计价的合理性,减少资产损失的风险,增加财务管理的效能,促进财务各项工作的有序规范开展,实现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我国审计署于2020年1月份提出的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的经济体验,推动稳增长,促改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性因素,高校财务管理也应当做好审计监督的常态化工作,将财物管理纳入审计监督常态化之中,以保证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深化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高校首先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当中,结合财务管理进行总体谋划。将内部审计作为“十四五”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相结合。使审计监督不仅局限于微观个体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成为能够起到风险防范与预警的监督机制,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其次,为保证将财务管理能够顺利纳入审计监督常态化工作进程中,还需要积极建立健全的审计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学校行政一把手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领导力度,强化审计机构独立性建设,提高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权威性。最后,在审计监督常态化下,相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提高廉政风险的防范意识,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早谋划,做好廉政风险预防工作。可通过积极建立内部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财务管理廉政风险中的作用与价值。尤其是针对高校预算编制与执行环节的审计,更是要强化审计监督作用,科学、合理的规范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环节,以此来保证预算编制与执行落到实处,降低高校财务廉政风险。
为了避免在审计监督常态化下,使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审计工作落在微观个体监督上,必须要积极建立有效的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形成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监督力度,扩大高校内部审计范围。首先,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各项职能,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可通过仔细审核专项资金审计的合法性、合规性与合理性,对其进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与事后评审,保证各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避免项目重复投入或低效运转。其次,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审计监督管控力度。可通过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发展战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财务活动,事前、事中与事后三方面的管控力度,对学校资金运转、经营决策等实施全方位监督,可有效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损失。再次,审计部门还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工作方法,对高校偿债能力、贷款经费使用的合理化进行分析与评价,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为高校各项投资活动的开展提供意见和审计建议,确保高校各项投资活动的安全性。最后,为进一步强化高校财务风险监督控制力度,还可通过积极改进审计手段,加强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联网审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审计手段的合理运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转换与分析,整合网络平台中的审计资源,不断扩大高校财务管理范围,提高审计效率与科学性。
在审计监督常态化背景下,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发展,首先,高校管理层要积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与时俱进更新财务管理模式、观念与手段。明确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保障高校长久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质量的关键手段。因此,必须要理顺高校自身发展模式与举债规模,树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形成单独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针对审计监督常态化战略部署,制定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对一切高校经营发展中,因资金活动而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督与管控,以此来保障高校财务风险水平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防与规避。其次,构建内部财务风险审计控制体系,划分审计与财务管理责任范围,明确各自所需担任的职责重任。可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将审计与财务各项责任落到个人,以起到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保证财务审计人员干实事。再次,还可通过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的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合理安排财务人员岗位与数量,明确审计与财务部门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在通过不断完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及廉政风险预防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保证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规范性。最后,积极建立财务部门与学校二级单位既独立又联动的新型财务管理工作体系,赋予财务管理部门一定的权责,保证财务管理部门独立性的同时,与学校二级单位及分支机构共同制定审计监督管理办法。以此来保障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促进高校财务健康科学运行。
首先,高校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精神,努力克服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现状,根据全球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按照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诉求,明确或建立专门的信息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维护校内信息化工程建设,为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与支撑。同时,应明确划分校内各职能部门在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信息化建设中各自承担的职责,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向信息中心提供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信息中心及时了解并反馈。再由信息中心针对内部审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要求,积极开发建设与维护行之有效的财务审计软件系统与共享平台,以此来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财务系统规范构建。其次,高校财务系统的建立,需要逐步推行一定范围的信息,依法共享与公开。其中分别包括财务、资产、人事、科研等信息,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间的联网与共享,供有关人员及时查询、收集有关数据和信息、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最后,为有效提高财务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推进财务审计风险的转变,还需要积极利用大数据、电子数据等审计方式,构建数据网络系统。开发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模块,完善审计经济指标评价模块,以及科研经费信息模块,满足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一切需求。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内部财务工作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对审计监督的要求也随之增加。面对新常态下,针对审计工作落实的新标准,高校应针对财务管理薄弱的环节,采取强化监督管理的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制度,来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同时,高校应加强与监督部门和审计机构的联系,不但在高校内部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优化财务管理和把控的质量。在外部设计上,也能够促进审计部门发挥实效,与内部审计工作形成协作,为高校内涵式的建设提供内外部的保障,进而更加及时地了解财务风险和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快速的反应,保障审计监督的高效性,从而促进高校的现代化建设与稳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