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童 郭贝贝 臧学英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关定向,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从历史维度来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长期任务。只有正确认识资本、科学把握规律,才能消除资本运行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明确资本运行规则、划清资本发展底线,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从制度建设着眼,坚持立破并举,加快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防范和化解资本运行风险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创新,对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批判,总结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认为资本是生产要素(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统一。扩张运动是资本的本质特性,一方面具有历史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生产与人民需求的偏离。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语境下认识资本属性,掌控资本这项“总体性权力”,是首先需要阐释的理论命题。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逻辑的过程中,充分肯定了资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这种进步,这种社会的进步属于资本,并为资本所利用。……只有资本才掌握历史的进步来为财富服务”。资本与生俱来就有增殖性、竞争性、扩张性等特点,在参与生产过程中,借助市场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与不断发展,彰显出资本的文明性。回望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资本占优势的条件下,国外资本、民营资本等非公资本不断激活中国发展的“一池春水”,推动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并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有资本的身影,不仅资本主义有资本,社会主义也有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对市场经济的性质与定位展开过大讨论,认为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社会专属,它只是一种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可以用这种经济手段。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是中性,在外国它就姓资,在中国就姓社。”当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结合,资本就会表现出资产阶级的私有性和剥削性;当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资本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非常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述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特性,就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手段,通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资本是逐利的,天然具有不断扩张的强烈冲动,价值增殖是资本扩张逻辑的生命线和准则。资本实现增殖的途径是将社会资源、社会成员、社会财富框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资本力量的施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利润扩张的运动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行为规律必然也是不断增殖扩张的,但是这一价值增殖的根本,必然要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所有制方面,必须是始终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方面,必须是始终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经济体制方面,必须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资本是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经济增长有利的一面,也有无序扩张扰乱市场秩序带来风险的一面。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等各类资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被激发出巨大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段时间以来,资本的消极作用,比如限制竞争、赢者通吃、价格歧视、损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也不断显现。这既折射出资本无底线逐利的本性,也暴露了存在的认识不足、监管缺位等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辩证用好资本,“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助力经济“稳中向好”。
资本扩张是价值增殖的内在要求。如果资本扩张是有序的和守规矩的,就会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如果资本扩张是无序的,甚至是肆意妄为的,资本追求无限增殖的本性和市场经济“马太效应”,必然会带来垄断,不仅会阻碍和迟滞现代化建设,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风险挑战,导致社会矛盾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限制资本发展,而是让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发力、有序发展。判断资本扩张是否有序,需要判定其是否服务于国家意志、服从现有体制、遵守监管规则。资本无序扩张不仅会造成垄断,产生“资本大鳄”,遏制创新,扰乱、干预国家政治和舆论,甚至会试图推动形成能够巩固其垄断地位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最突出的表现是唯利是图、监管套利、扭曲规则、挑战体制,并企图以资本意图来改变国家意志。
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的表征,在形态上是动态演变的,经历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资本金融化—资本平台化”四个阶段;在形态演变过程中,资本工具也不断进行变化,经历了“商业票据—银行信贷—影子银行—平台公司”四次转变。近年来,在我国的资本形态演化中呈现了投机型的“资本金融化”、垄断型的“资本平台化”和渗透型的“资本外控化”三者并行的态势。其中,“资本金融化”就是利用资本工具加大杠杆、扩大信用,形成制造资产泡沫的利益链条,如变相利用科技大搞伪金融科技等。“资本平台化”是利用数据思维和用户思维的平台经济,大力发展线上经济,培育垄断优势,进而获得资本扩张,如淘宝之于购物、美团之于饮食、滴滴之于出行。而“资本外控化”是国外资本通过控制国内头部公司,甚至一批高科技公司,收割中国财富以及抑制技术创新与发展,以达到遏制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资本无序扩张乃至野蛮生长现象,表现为形成了一批大资本集团。这种资本力量具有利用改革政策把私人领域规则转变成为一般市场规则的能力。另外,国际大资本不断渗透到我国境内,成为国内大部分头部企业的绝对股东或重要股东。这种资本势力主要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渗透和控制,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甚至会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从这个角度看,资本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和致命的环境破坏,必须出手控制。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国经济要把握“稳”,首要是要识“变”、应“变”。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资本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的消极作用逐渐凸显。如何科学管控资本行为,成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资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同时也对科学管控资本提出了更加迫切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举措。
资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近年来一些平台企业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渗透到经济社会众多领域,无序扩张、野蛮生长乃至监管套利,超越了法律底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变数”。因此,党中央当机立断,提出对资本设置“红绿灯”。一方面,着眼当下,防止资本在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横冲直撞”,根除资本野蛮生长的隐患。另一方面,更立足长远,划定资本扩张路径,引导资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背景下,资本无序扩张的表现就是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垄断行为,这也是“红灯”禁行的重点。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资本尤其是大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依法设定资本准入条件,设立明确的行政许可,全方位推动资本合规运行,把好资本“入口”,防范风险交叉传染。二要加强依法监管,坚持全链条监管。加强行业监管和市场监管的协同,提高违法成本,降低社会防范成本,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手段,建立健全资本信息披露制度,对资本进行全面、持续监管。三要加强风险预警,提升监管效能。对于进入重要领域的资本,要做好前瞻性研判,研究把握资本参与我国经济活动的运行特点、行为规律,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预警、分析,增强行业监管的预判力,形成企业自律、行业自治、行政监管、司法监督的合力。
开“绿灯”是运用法治方式,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让资本有序进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一要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让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助力,帮助民营中小微企业减负降本,打通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二要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强度。充分发挥资本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尤其要注重在攻克“卡脖子”等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本脱虚向实,鼓励资本服务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三要提升对“绿色行业”的投入度,促进绿色投融资。发行和投资绿色债券,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助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时代考验,对于中国经济能否行稳致远,那就是新时代要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一重要论断不仅表明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也为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定下了主基调。
这不仅要把住国有资本运行方向,也要促进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境外资本的融合,使各类资本互利互促,有序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一要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通过兼并重组、关闭撤销、挂牌转让、破产清算等方式,避免同质化投入。二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资本融合。既发挥国有资本的稳定作用,又激发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境外资本等参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资本合力。三要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领域集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创新资源的整合协同。
资本的良性运行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建立和完善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法规制度。加快出台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为的法律法规,强调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订之机,推进配套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等分层次分部门的法治监管规则。二要坚持问题导向监管,创新资本监管招法。强化市场监管思路,以制定指南、公布指导性案例等方式,高悬监管之剑,加强警示教育,形成常态化、精细化、一体化资本管控模式,保障各类资本依法有效运行。三要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投资环境。优化中国对外投资战略布局,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参与和助力中国经济发展。
资本的运行依托于市场,资本的监管依靠于政府。促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一方面,要严防政策执行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现象,多措并举,破除资本运行中的体制羁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性,在激活各类资本活力的同时,又要分类施策、攻守兼备,利用政府之手引导各类资本规范有序发展,降低资本监管的制度成本,提升资本监管的实施效能,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合作共赢。
在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归根结底就是要“兴利去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认清资本特性,把握资本行为规律,管控好资本运行秩序,引导资本更积极、更有效、更安全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