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e 小调钢琴奏鸣曲民族性研究

2022-11-13 00:38吴忠超
戏剧之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格里格拍子奏鸣曲

吴忠超

(江苏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一、格里格及挪威民族主义音乐

(一)格里格简介

19 世纪后半叶,挪威民族主义音乐家格里格在继承了德奥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将挪威民族主义音乐元素大量融入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使得后来的挪威民族音乐在世界上流传开来。1843 年,格里格出生于挪威卑尔根的一个商人家庭。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开始教他弹钢琴,他从中得到了第一次音乐方面的启发。格里格深受家庭音乐氛围的影响,坚持走音乐道路,他将挪威民族的旋律与古典传统的结构融合在一起,使音乐与挪威民间音乐融为一体。

(二)挪威民族主义音乐

挪威民间音乐在音乐题材上的特点主要是运用音乐来表现挪威民间生活的壮丽自然风光、民间歌舞、民间英雄故事、古代史诗和神话等。在音乐形式上,主要体现在民间音乐中旋律、动机、节奏与节拍、调式、和声等方面的运用。在旋律中,通常会使用挪威民间音乐的五声调式,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下行半音关系旋律,七级音至一级音的和声走向常常出现在旋律中,节奏和节拍继承和发展了挪威民间舞蹈的节奏风格特征;其中包括在挪威流行的活泼的双人组合舞蹈斯普林格(springar),节奏活泼而多变,而且交换着轻微的重音;哈林格(hang)是挪威民间舞蹈中由男子表演的二拍子舞蹈,节奏轻快活泼,跳跃有力;刚加尔(gangar)是挪威民间舞蹈,具有缓慢的步伐和进行曲的节奏。在调式上,大部分采用自然调式音阶,同时具有丰富的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自然调式音阶与大、小、和声、旋律小调之间的色彩交替:同一主调式与多种调式的交替使用。在和声方面,格里格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在民间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和声风格:如半音和声技巧、连续音、四六和弦的使用、平行和弦进行曲(特别是平行五度)和大量的半减七和弦,增加了三和弦等声音特征。丰富的色彩结构,表现了挪威民族独特的和声风格。

二、奏鸣曲中的民族性元素

格里格在22 岁那年只用了11 天的时间就创作完成了他一生中唯一一部钢琴奏鸣曲。这部e 小调奏鸣曲一共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是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第二乐章行板、第三乐章稍慢的小布舞曲风格、第四乐章快板。四个乐章各不相同,但是在音调、动机、和声的运用方面都体现了格里格在吸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作曲技法的同时,又很大胆地借鉴了挪威民族音乐元素。本章将以e 小调钢琴奏鸣曲为例,从旋律、和声、节奏三个方面来探索乐曲中的民族性。

(一)旋律中的民族特征

格里格遵循古典主义时期传统奏鸣曲式的创作特点,即主题明确,要让听众听清楚乐曲的动机。他在旋律创作中使用的素材一般来自挪威民间曲调,动机比较短小,比古典主义时期的主题动机要不稳定得多。他将旋律分割为只有一两小节长的短小动机或乐句,使旋律片段以重复、变奏、模进或者序列方式重新陈述的形式出现。一般认为的奏鸣曲在呈示部会有两个主题,但是第一乐章中的主题就有五六处之多,有学者认为其动机繁多且主题不明确,但是繁多的主题并不妨碍呈示部乐句之间的内部联系,通过拉长和缩紧旋律之间的关系不断丰富形式。

格里格在创作旋律时善于运用半音阶化的走向,他曾经说“要找到表现内在情感的半音阶化旋律”。在第一乐章中,动机A 与动机B 分别是4 个小节,此时的左手是阿尔贝蒂伴奏音型,这种伴奏音型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织体形式。在开始主题进入时是四连音随后发展到六连音,不断丰富主题,但是运用的动机都是一致的。随后在呈示部的过门,以卡农形式出现的4 小节动机A 与动机B,之后每四个小节为一组,对这两个动机进行音调四度模进。

在格里格早期创作的音乐作品中,经常使用一些特殊技法,造就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尽管乐曲中很少有炫技的部分,但是他能够将短小精悍的动机发展成为庞大的四个乐章的奏鸣曲,正是借用了挪威的民间曲调,使得格里格的作品与挪威民族音乐密不可分。

(二)和声中的民族特征

和声主宰着格里格的音乐语言,因为他擅长以特殊的和声色彩传达他的音乐理念。半音进行的发展更加建立了和声的重要性。在作品和声处理上,格里格在继承传统和声的同时,不断借鉴挪威民间器乐、舞蹈、民歌,挖掘和声中最精彩、微妙的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和声风格,表现挪威民族音乐和声的独特性。

持续的固定低音效果具有挪威民族音乐特性,因为挪威的民间舞曲“哈林”舞曲中大多使用这种固定持续低音。格里格将这种固定持续的低音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凸显浓郁的民族特性。第一乐章展开部左手以弱音开始,十六分音符的颤音形式伴奏,连续出现B音后回到再现部Ⅰ级和弦。

在传统的和声学中,平行五个八度是被禁止的。而格里格最具有代表性的和声就是平行五度进行。究其原因,他受到了挪威民族音乐的影响,另外,他想要追求音乐空旷缥缈的音响效果。在这部奏鸣曲中,格里格使用大量平行五度进行,他在协和音程中经常使用连续五度音,广泛地将其融入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再现部过门,左手伴奏以两小节为单位经常在第一拍出现平行五度音。第二乐章B段前乐章,左手以八分音符与附点二分音符呈现平行五度音。第三乐章B段,左手伴奏连续平行五度音出现,延留音拉长音值强调平行五度音突出的音乐效果。

大小调交替是格里格最常用的调式形式。音乐旋律拥有大调的积极向上同时拥有小调的暗淡优雅,大小调交替加强了音乐情感的变化,给音乐以新的表现形式。格里格运用大小调式交替使整个乐章产生了音乐色彩与情感上的变化,使段落衔接更为紧密。

(三)节奏中的民族特征

这部奏鸣曲每一个乐章的节拍都不一样,而且在第一乐章中还出现了节奏的变化,第三乐章中三拍子的使用改变了原本的强弱规律,运用了挪威的民间舞曲“斯普林格”的舞曲节奏,格里格将这种节奏融入作品中,体现民族音乐元素。类似的“斯普林格”舞曲节奏出现在第一乐章的第20-65小节,同样改变三拍子原有的“强弱弱”规律,将第二拍和弦变为强拍,使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变为“弱强弱”,节奏风格也符合挪威音乐中“斯普林格”的舞曲节奏。

三对二或三对四的复节奏使得音乐更加随性自由。复节奏的使用让乐曲在节奏方面更加不可捉摸,增添了音乐的趣味性。复节奏的使用同时又是对规整节奏对位的发展,句子的发展显得更加自然和自由,丰富了节奏的层次。

第一乐章的节拍从2/4 拍到6/8 再回归到2/4 拍。节奏虽然有变化,但是主题动机都是在节奏变化中发展,奏鸣曲的两个主题在不同的调式上完成节奏也有区别,第一主题在2/4 中进行,音乐的线条比较长,运用四分音符节奏与大附点节奏将音乐表现得更加悠长,第一主题为e小调,在节拍的配合下俨然一首缓慢的吟唱。第二主题在6/8 中进行,同时左右手为“卡农式”的写作技法,与第一主题相比,速度更快,音乐性格更活泼,乐曲的情绪也随之改变。

这首曲子的节奏变化很大,为了保持四个乐章之间的逻辑性连接,格里格在各个乐章中使用了三拍子或三连音以体现乐章之间的联系。例如,在第一乐章第102-105 小节,格里格突然使用三拍子使音乐流动活泼起来;在第二乐章的第9-11 小节,用右手和左手弹奏的三连音改变了三拍子的旋转感与舞曲性质,使音乐变得更加温和;第三乐章的主题使用三连音,使音乐更具伸缩性。第四乐章更加灵活,格里格把乐句分为每三个音一组,以一种在三拍子中感觉自然的方式演奏,但是有休止符的加入,造成了节奏上的不稳定性,音乐有冲击性的节奏倾向。综上所述,本部奏鸣曲各乐章使用三拍子的创作思维使乐章之间紧密联系,三拍子同时能够体现挪威的民族音乐元素。

总的来说,格里格这部奏鸣曲的结构继承了古典奏鸣曲式,舞曲的使用凸显挪威音乐性格:多变而自然,体现作曲家本人的民族音乐情怀;奏鸣曲中的和声复杂而丰富,突出了沉重的色彩;节奏的变化混合而不混乱。格里格在和声上多运用色彩性和声与对比性和声,音乐表现更具有张力与戏剧性,这部奏鸣曲始终体现挪威民族音乐风格。格里格的音乐继承了挪威民族音乐特色,同时他也是印象主义的先驱,影响了德彪西等印象派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为20 世纪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浪漫主义之后的西方音乐渐渐地朝着民族主义音乐的方向发展。19 世纪的格里格在继承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创作技法的同时,将本国挪威的民间歌曲、舞曲等元素大量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具体表现在曲调、和声、节奏等方面。他唯一的一部钢琴奏鸣曲中的四个乐章可以看到挪威民族音乐的运用。格里格本人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生都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他的作品描绘了大量挪威民间的绮丽风光和故事,为传播挪威民族音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民族音乐方面,随着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文化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音乐的传播速度可能是最快的,世界各地的音乐创作者在吸收前辈们的创作技法的同时,将本国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听众可以在音乐中感受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性格。

猜你喜欢
格里格拍子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妈妈的竹拍子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春天的奏鸣曲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