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演奏中嘴部压力与气息压力的协调

2022-11-13 03:49王阿洋
戏剧之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嘴部小号嘴唇

王阿洋

(佳木斯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小号是一种以嘴唇为发声体、通过气流引起唇部震动而发声的铜管乐器。近年来,广大公众对小号演奏的需求明显提升,小号文化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小号演奏中依然存在对小号发声原理把握不到位、吹奏时嘴部压力与气息压力协调性不足、难以灵活娴熟使用小号吹奏唇震及气息控制技巧的问题,在高音区吹奏时音色尖锐刺耳,在中低音区吹奏时音色断断续续,严重影响受众的审美享受与欣赏体验。实际上,小号演奏中嘴唇与气息具有相辅相成、相互约束的关系,有必要深入认识气息与嘴唇压力协调的重要性,灵活运用气息参与、音高调节、音色调整及唇部肌肉震动等技巧以完美诠释小号作品,进一步推动小号演奏朝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一、小号演奏中嘴部压力与气息压力协调的重要性

小号演奏中,气息流通过嘴唇并引起上下唇与号嘴的摩擦、震动进而发出声音,再通过铜管内空气柱的共振产生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音响效果。由此可见,气息与嘴唇震动是小号演奏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而气息流通产生的压力及嘴唇与号嘴接触压力之间的配合与协同则是小号吹奏中的关键环节。综合来看,小号演奏中嘴部压力与气息压力协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小号演奏效果的必然选择

影响小号演奏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力度、时值、音色变化等,各要素紧密相连并相互促进,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在众多要素中,演奏力度影响着情感抒发、情绪传递,如果演奏力度与小号作品的内涵、情感基调脱节,便会降低受众的欣赏体验,弱化小号演奏效果。从小号演奏的发声机理来看,气息运用引发嘴唇震动。气息充足、流通速度快,则其对嘴唇造成的压力便越大,所引发的嘴唇震动便愈加强烈,如果此时嘴唇紧密贴合号嘴、嘴唇压力过大,则会导致气息阻滞,产生类似于爆破的声音;相反,如果气息充足的情况下嘴部压力过小,则会导致演奏力度过小,声音微弱。由此可见,嘴部与气息压力的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号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综合调动自身上方唇肌、唇三角肌、下方唇肌等结合作品风格及演奏需求等调整气息与嘴唇震动之间的关系,保证小号演奏声音连贯、自然、优美、动听。

(二)缓解演奏者疲劳感的必然要求

小号演奏需要演奏者嘴唇肌肉具有一定的紧张度,部分演奏者单纯依靠嘴部肌肉的调整、调动与利用完成演奏,在长时间演奏后不仅会导致声音干涩,而且会大幅度提升演奏的疲劳感,引发嘴唇肌肉僵化、灵活性降低的问题。实际上,小号演奏中嘴唇的紧张度由气息压力与嘴唇压力两部分构成,以气息压力带动嘴唇震动可以改善嘴部肌肉的机能,降低嘴部肌肉的压力,在嘴唇肌肉、气流的共同支撑下将嘴部肌肉力量与气息控制有效结合,采取更为科学的演奏方法解决肌肉僵化、疲劳等问题,进而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持续、稳定地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灵活应对突发问题,对于提升演奏效果、提升演奏连续性、增强演奏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大有裨益。

(三)灵活调节音色音高的必要条件

小号发声原理源于伯努利定律,即气体流速加快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压力便随之降低。小号演奏中,小号风口为声源,气息则是发声工具,而嘴唇便是控制气流量与气流速度的“调节器”。小号演奏者以唇尖接触号嘴,二者接触位置负责演奏发声,如果演奏者缺乏利用唇部周围肌肉控制嘴唇压力的能力,在演奏中便会影响音色与音响效果。尤其是在低音区演奏中,演奏的低、慢、弱要求决定了嘴唇压力与气息压力应相互协调与配合,才能演奏出浑厚饱满、低回婉转的声音。反之,如果嘴唇压力过小并难以弥补嘴唇震动的不足,当气息压力较低时,便会降低声音的连贯性。由此可见,嘴唇压力与气息压力协调是小号演奏中的关键性技巧之一,演奏者需要把握二者的协调机制,基于小号发声原理、嘴唇生理特点等控制好气息与嘴部震动,以此实现对演奏音高、音色的灵活调节。

二、小号演奏中常用吹奏嘴型及其与气息、高低音间的关系

小号演奏中不同嘴型下嘴唇压力控制方式有所差异,演奏者需要了解常用的吹奏嘴型,领会不同嘴型与气息压力、高低音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一)瘪嘴型及其与气息、高低音的关系

瘪嘴型要求演奏者在小号吹奏中保持两侧嘴角固定不动,以唇尖调整风口大小进而调节嘴唇震动的频率与幅度。瘪嘴型适用于高音演奏,吹奏高音时演奏者以嘴角肌肉固定两侧,利用唇尖肌肉使唇尖向中间聚拢并形成相对圆的风口,风口缩小可以提升气流速度、降低单位面积的气流压力,且嘴唇聚拢后厚度提升,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可以保证气息均匀流畅、饱满连贯,并且能够避免演奏声音尖锐刺耳的问题。但此种嘴型下,嘴角与嘴尖的压力是两种相互对峙的力量,再加上号嘴圈部为平面、嘴尖与号嘴结合存在较大问题,对演奏者嘴唇肌肉耐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嘴尖无法实现向中心靠拢便难以满足高音区吹奏要求。

(二)收口型嘴型及其与气息、高低音的关系

收口型嘴型将嘴部肌肉向风口处聚集,上下嘴唇形成类似于收紧的袋口,对风口大小的调节依靠嘴唇与号嘴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则风口越小,反之亦然。相对于瘪嘴型而言,收口型嘴型更容易形成一个圆形的风口,产生的音更为厚实、圆润。在演奏方面,收口型嘴型可以调动嘴唇周边的所有肌肉,嘴尖不必完全贴合号嘴以产生压力,可以使唇尖形成外松内紧的结构,以此保证演奏的持续性,降低演奏疲劳感;在高低音方面,收口型嘴型下嘴部肌肉呈收缩状态并对号嘴产生一定的压力,气息压力适中的情况下,嘴唇与号嘴接触的部位肌肉更为坚硬,无需耗用过多嘴唇肌肉力量便可以轻松进行高音区演奏,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嘴唇肌肉的抗压能力。

三、小号演奏中提升嘴部压力与气息压力协调性的有效方法

基于对小号演奏中嘴部压力与气息压力协调重要性、两种吹奏嘴型及其与气息压力及高低音间关系的深度分析,建议小号演奏者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自身演奏能力,保证演奏效果。

(一)加强嘴唇保护,提升嘴唇肌肉力量

小号演奏中,演奏者唇肌力量、持久性、耐力等会直接影响演奏效果。从生理层面而言,小号吹奏需要调动上下唇周边一圈的肌肉,嘴唇肌肉纤维越粗,其抗压能力越强、持续性越好,反之亦然。不仅如此,嘴唇干燥、弹性不足会导致嘴唇肌肉耐力降低、无法实现正常震动进而影响到演奏质量。为此,小号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需注重嘴唇保护保养,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使用护唇膏以避免嘴部皮肤失去水分。同时,注重唇肌、舌肌训练,每日坚持吹奏练习,并重视对嘴唇肌肉的调动与控制。

(二)保证气息充足,保持嘴唇充分震动

通常情况下,小号演奏中嘴唇震动与体力消耗之间呈反向相关关系,即嘴唇震动越充分,体力消耗则越小,号嘴对嘴唇的压力越小;嘴唇震动不足,则体力消耗越大,号嘴对嘴唇的压力越大。影响嘴唇震动的因素包括嘴唇与号嘴的接触位置、气息流速。为此,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需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演奏、便于协调嘴部与气息压力的吹奏位置。一般而言,号嘴置于下唇三分之二处、上唇三分之一处为宜。同时,演奏者可以将嘴唇震动作为日常训练的第一环节,在训练时保持气息充足、大量气流通过风口,此时嘴唇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演奏者注意感受气流量、气流速度与嘴唇压力之间的关系,当嘴唇有麻木的感觉时便可以进行发音练习,控制好气流量及气流速度,感受每一个音吹奏时最适宜的呼吸方法、嘴唇振动频率及嘴唇与号嘴的接触位置,以此实现嘴唇与气息压力的协调。

(三)减小气量波动,加强嘴唇与气息的配合

嘴唇与气息间的配合及协调是小号吹奏的技术要点。在吹奏高音区时所需的气流量较小,嘴唇肌肉会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很容易出现音高把握不准确的演奏问题;在吹奏低音区时所需气流量较大,此时嘴唇肌肉相对放松,嘴部肌肉耐力便会大打折扣。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可以对高音区演奏、低音区演奏进行专项练习:吹奏高音区时以腹部力量调节气息,保持气息充足且连贯,进而减轻嘴唇压力、提升演奏效果;吹奏低音区时需降低气流量的波动,保持气息稳定,嘴唇肌肉适度收缩、增加耐力与抗压力,以保证低音区吹奏声音饱满动听;在吹奏连续低音或高音时,更需要注重保持气息连续,配合嘴唇力量并使嘴唇处于正确状态,进而避免声音断断续续。

(四)调整心理状态,舒缓紧张等不良情绪

情绪与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气息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如果演奏者压力过大、疲劳感过强且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在小号吹奏时便难以灵活运用唇震与气息控制技巧、降低气息与嘴唇压力的协调性,进而影响到演奏效果。为此,小号演奏者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演奏前以深呼吸的方式舒缓紧张等不良情绪,并且尽量将自身思想、情绪等代入小号作品中,把握好小号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情绪变化特点,在吹奏时才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现并纠正演奏问题。

四、结束语

小号演奏中,嘴部压力与气息压力协调是强化小号演奏效果、缓解演奏者演奏疲劳、灵活调节音色与音高的必要条件。小号吹奏可采用收口型与瘪嘴型两种嘴型,其中收口型对于调节嘴唇及气息压力更为灵活,在缓解演奏疲劳、形成圆形风口、轻松演奏高音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此,演奏者可加强对收口型嘴型的了解与练习。此外,演奏者在日常训练中需加强嘴唇保护,提升嘴唇肌肉力量;保证气息充足,保持嘴唇充分震动;减小气量波动,加强嘴唇与气息的配合;调整心理状态,舒缓紧张等负面情绪,以此更加完美地进行小号演奏。

猜你喜欢
嘴部小号嘴唇
年纪大了 嘴唇瘪了
圆号教学中嘴部教学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中素描头像教学中提高嘴部刻画能力的策略探究
嘴唇干裂怎么办
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的多目标反刍奶牛嘴部自动监测
小号的K-1 宾得KP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唇亡齿寒
嘴唇为何常脱皮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