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号教学中嘴部教学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研究

2020-12-07 18:32刘泉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军乐团
黄河之声 2020年19期
关键词:圆号唇部音准

刘泉 (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军乐团)

引 言

圆号的演奏技巧体系是由身体中的多个部位与多器官共同组成,是综合演奏能力的体现。在圆号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出技巧全面的学生,为圆号演奏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输送有用人才,想必是每一位圆号教师所期盼的。在圆号的众多技巧的教学中,嘴部技巧的教学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而学生也会因为某些技巧的欠缺而产生各种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嘴部技巧分类过细且过于繁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如何将嘴部的相关技巧更全面的教授与学生,组织扎实的专项训练是关键所在。

一、我国圆号教学的现状分析

圆号作为泛音乐器自传入我国以来便难以得到音乐学习者的青睐,其原因则是因为圆号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而导致的,很多圆号的爱好者也会因为学习周期过长、难以掌握音准、无法吹奏出理想的音色等原因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加深,我国在圆号的教育方面获得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完善的圆号教育体系也逐渐形成。于此同时,从圆号的学习群体也由此前青年、成年为主扩展到了青少年群体,这一里程碑式的发展意味着圆号已经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并逐渐从小众乐器向平民乐器过渡。当然,若想使圆号真正成成为平民乐器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笔者坚信,借助当下良好的音乐氛围与政策的支持,圆号演奏事业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国现阶段的圆号教学较之前有了显著的进步。具体来说,我国圆号教学已经在西方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国人所能接收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很多难以理解的技巧经过文化转换之后变得更加容易理解。但美中不足的是,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充裕,教师往往无法将技巧讲授的更加细致,很多衍生技巧往往需要学生在练习中自行领悟。如嘴部的技巧,教师在课堂上只会讲授基本的口型与主要的唇部技巧,而唇如何震动、号嘴如何调节等细节性的技巧则需要依靠学生自行领悟。众所周知,圆号嘴部的技巧以繁多而著称,嘴部技巧究竟在技巧体系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笔者将在下文就嘴部技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进行具体论述。

二、嘴部技巧的重要性分析

(一)嘴部是巩固音准的前提

音准是圆号演奏的第一要素,圆号的任何技巧都需要建立在准确无误的音准之上才能得以展现。嘴部则是控制音准的关键部位。众所周知,圆号属于唇震动气鸣乐器,顾名思义,圆号在演奏时的发音需要气息震动唇部产生,而音准则需要控制唇部震动的频率使之产生相应震动频率的音高。换句话说,唇部震动只有形成机械记忆音准才能够得意保持,如果在演奏中出现任何偏差,音准也会随之偏离。音准也随之成为了圆号学习的高门槛也是圆号入门的第一道关口,很多初学者也是因为无法控制圆号的音准,在第一道关口,在学习效率与学习时间与他人产生了较大差距。所以,在音准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嘴部的技巧细化,如果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基本功,此后的教学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嘴部是控制音色的关键

若想在音准有保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音色的控制便是提高的关键。在嘴部技巧之中,与音色有关的是号嘴与嘴部的位置。虽然号嘴位置是最基础的技巧之一,但在实际的演奏中确是非常难以调整的。如在吹奏低音时,口型的变化会造成号嘴原有位置的偏离,这样气息便不能从号嘴的正中间通过,音色便会随之变化,如果号嘴偏差过大则会造成音准问题。再如吹奏中音区时,这一音区是圆号的特长音区,需要利用上唇的中间部位的肌肉充分震动来产生圆润、浑厚的音色,如果震动部位不均匀音色也会变得分散。所以,在圆号的教学中,嘴部技巧的教学应该层次分明,哪些技巧能够控制音准;哪些能够调节音色,亦或是其他方面的体现,教师都应该予以讲明,这样学生便能够在练习中将繁多的嘴部技巧进行分类,从而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训练。

(三)嘴部是提升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每一首乐曲或是练习曲都具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主要源于音乐中丰富的表现力,如音的强弱、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等。在圆号的演奏中,若要将音乐中丰富的艺术特征展现出来,有效提升表现力,则也需要依赖嘴部技巧来玩成。在演奏的力度方面,圆号对于每个音区的吹奏力度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如中音区的每个音都必须做到轻松且饱满,而被称为“魔鬼音区”的高音区也需要放松的嘴部状态将高音吹奏得更加宽广。同理,在演奏速度方面需要的是灵活的嘴部状态,如口型的转换,振动频率的变化等。在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技能均已熟练掌握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专项训练来提升学生演奏的表现力。但切记不可与基本功教学相混淆,如果将基本教学与表现力同步进行,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因为知识点过多或技巧冲突而提升缓慢。

三、圆号教学中嘴部的训练方法

(一)建立标准的嘴部状态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嘴部是身体与乐器发声通道的唯一接触点,圆号演奏中的所有技巧都需要通过嘴部的传输才能够得以展现。在圆号的教学中,嘴部技巧的教学与音准、音色的教学同样重要,而音准与音色技巧中的很多方面均包含嘴部的技巧。所以,只有熟练掌握嘴部技巧才能够有效带动整体技巧的发展。如何开展嘴部专项技巧的教学,首选需要的是一个完美的嘴部状态,而完美的嘴部状态先要从嘴型开始。众所周知,圆号演奏对于嘴型的基本要求嘴部的微笑与面部以及下巴的紧绷从而形成“谨慎微笑”的状态。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笔者均会要求其在吹奏之前将号放下,待调整出标准嘴型之后再拿起号进行吹奏。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在标准嘴型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够保持吹奏的稳定。没有巩固状态,草率起吹也是很多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位置与状态变换的主要原因。

(二)无声训练形成肌肉记忆

无声训练是音乐教学的必要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无声训练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没有进行无声训练而导致的。在圆号的教学中,气息的无声训练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如深呼吸训练、“嘶”音训练等。同理,嘴部的技巧也需要这样的无声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肌肉记忆。如很多初学者在学习圆号时唇部紧绷的力度不够或演奏中紧绷的状态变得松弛,唇部状态的变化容易使演奏出的音变得松散,同时也会影响到音准的保持。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无声的唇部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唇部状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上唇贴在上牙之上,唇尖部位往牙内紧扣并向两侧拉紧,当保持一定时间后,下唇则进行同样操作。与此同时,叼筷子训练也可以有效解决唇部的紧张度与平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到紧绷后将筷子放在上牙前,因筷子前细后粗的构造需要唇部保持紧张才能够保持平行,这样每天要求学生坚持练习便能够稳定唇部的状态。当然,将上述方法反复进行嘴部的微笑拉伸以及平衡训练也有助于学生掌握风口大小的变换,如果能在每个音区熟练地变换风口的大小,那么很多演奏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三)有声“布”音训练巩固吹奏基础

当嘴部状态稳定之后,教师可以加入有声的“布”音训练法锻炼学生的对于振动的控制能力。众所周知,圆号发音原来需要通过气息冲击唇部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唇部振动甚至比气息还要重要,即使拥有稳定的气息而无法较好的控制唇部的振动,同样无法用圆号奏出优美的音乐。

“布”音训练法是由我国著名圆号演奏家孙大方老师率先提出并运用与教学实践之中,其原理是在吹奏圆号之前先进行“布”音歌唱音阶或旋律的训练。而“布”音便是利用气息的气流推动唇部振动,从而发出类似中文“布”的声音。实践证明,“布”音训练法的确能够提升唇部振动的控制力,同时对于气息的稳定也具有着很大的帮助,是一种提升综合能力的训练方法。当然,“布”音训练法不仅适用于圆号教学,在其他管乐以及声乐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很多人也将其称为“打嘟噜”训练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训练分为三步,第一部便是先让学生能够稳定、有节奏地发出“布”音,然后再用“布”音吹出简单的音阶,当音阶中的每个音的音准可以稳定吹出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训练。第二步训练是让学生在此前的基础上用“布”音吹出简单的旋律,直至学生能够将简单的练习曲或乐曲则可以进行下一步训练。最后一步便是将“布”音训练加入到实际的圆号吹奏中,如果能在加入号嘴的情况下将“布”音吹奏正确,那么音准与音色也就能够得到保障。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我国圆号教学的现状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嘴部技巧在圆号演奏以及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嘴部教学的训练方法。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笔者采用的方法其实是一种由虚拟演奏到实际演奏的过程,这种方法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分解式”训练。当然,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非常繁琐,需要一步一步分阶段进行,但却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嘴部基本功。正如孙大方老师所说:“一个演奏的全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小的系统,它涉及到物理声学、演奏生理、演奏心理和音乐学的各方面。”只有系统的训练与技巧的综合把握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而作为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长远的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总结教学经验,分享更多有用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圆号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圆号唇部音准
理查·施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的圆号段落解析
大胖子“暖男”——圆号
你好,圆号
唇部美人计
冬季护唇小窍门
蓝,另一种蓝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试论圆号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人人都爱Q弹双唇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