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2022-11-12 19:11赵子瑜
戏剧之家 2022年17期
关键词:恩斯特练习曲和弦

赵子瑜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恩斯特作为炫技派的代表性小提琴演奏家,其演奏生涯绚烂多彩,且生平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分析恩斯特所作作品,多半以小提琴演奏为主,作品形式广泛覆盖了钢琴与小提琴、弦乐四重奏、无伴奏式小提琴练习曲等,作品演奏难度也明显超出了帕格尼尼作品。同时,恩斯特所创作的小提琴作品蕴含了深厚诗意,整体旋律悠长、抒情,艺术价值极高。细化分析恩斯特小提琴作品,合理借鉴、创新改进其在作品创作、演奏中的精髓,可为我国小提琴领域发展提供新的闪光点。

一、恩斯特的简介

恩斯特全名为海恩里希·威廉姆·恩斯特,1814年在摩拉维亚出生,是杰出的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恩斯特在小提琴领域的主要成就有创新推出了以复调思维为主基调的小提琴曲目的创作新方法,即将复调手法有机整合于炫技手法,切实推动了小提琴作品作曲、演奏领域的创新发展。

恩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首个运用高难度技巧诠释复调音乐的小提琴作曲家,其双音表现力极强,大量引用了六度、八度、十度、双泛音、拨弦等技巧,难以凭借单纯的机械式技巧加以精准实现。而对于连奏创作来讲,恩斯特曲目中抒情部分的演奏难度较大,这是因为恩斯特追求在快节奏中连贯性地流畅演奏。总之,恩斯特作品的创作不断挑战着小提琴演奏家曲目演奏能力的极限。

二、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一)以《罗西尼主题上的华丽变奏》为例

1.主题与结构

该曲作为恩斯特早期作品之一,创作时间约为1829 年。该曲形式为变奏曲式,整体构成有引子、旋律主题以及五段变奏。其中,“引子”的创作风格如芭蕾歌剧中的交响乐,这或许是因作者得到了法国小提琴学派的启发;而旋律主题借鉴了歌剧《采而米拉》;五段变奏则以主题旋律为落脚点,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巧妙变奏。“变奏一”沿用了前段旋律音,对和声织体进行了加厚,实现了演奏效果关键层次感的明显突出。而对于节奏变奏来讲,其伴奏声部为“三连音”,兼顾了顿音、颤音的充分融合,多声部演奏效果优异。“变奏二”则引用了较高难度的炫技元素,例如双泛音、十度双音等。“变奏四”主要负担了抒情任务,贯穿于“变奏三”“变奏五”全程,对比效果强烈。而“变奏五”的结束则穿插在八度及十度双音中。

2.音乐表情术语

恩斯特被誉为炫技派的领军人物,其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呈现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恩斯特所做的小提琴作品除了融合了高难度的专业技巧外,也充满丰富、细致的思想情感。在该曲创作中,恩斯特将诸多音乐表情术语特殊标记在了各个变奏乐段中,如“dolce”“adlibitum”“Poussez”等,这类表情记号往往可对炫技乐段起到至关重要的功能作用。

站在力度记号分析角度,该曲覆盖的力度幅度有“强”“弱”,即“PPP-PP-P”与“mf-f-ff”。且速度与力度呈现出了正比的动态性关联关系,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能够在扩展力度的前提下,驱动演奏速度完成联动变化。

(二)以“六首无伴奏练习曲”为例

恩斯特推出的六首无伴奏练习曲作为其代表性作品,在小提琴领域具有较强的主导地位。而因这些练习曲并未标注作品号,或许是恩斯特晚期所创的作品。在创作这六首练习曲时,恩斯特对其皆设置了明显差异的演奏难度。

可将“第一首”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热情洋溢的和弦、流畅悠扬的连奏以及重现第一段和弦主题,并在灿烂明亮的曲目主和弦中进入曲目尾声阶段;“第二首”为A 大调曲目,将左手拨弦有机整合了柱式和弦,和声张力实现了极致表现;“第三首”练习曲整体速度中等,以“安静表情”为曲目导入。该曲的创作做到了三度、四度、五度、六度等和弦、双音的精巧搭配,并以渐弱、渐强的和弦交替驱动双音旋律灵活起伏,完成了曲目方向感的优异表现。另外,在音程中,恩斯特在曲目进行中创新引进了旋律音符,可将复调音乐独有的特征加以直观呈现;在“第四首”练习曲的创作中,恩斯特运用十六分音符构成了长乐句,且分解和弦的表现效果能够凸显出旋律线条的清晰感、走向性;“第五首”由单音、和弦、拨弦等匀速构成,炫技特点明显;“第六首”练习曲较为著名,也被称为《夏日最后的玫瑰》。该曲构架为引子、主题旋律、变奏1-4 及终曲,乐段布局也与帕格尼尼的变奏曲较为相似。分析该曲的炫技部分,恩斯特整合了双音、双泛音、拨弦、左手拨弦等系列技巧。主题旋律的设计则参考了爱尔兰民歌,乐曲节奏强调重音效果,保证了双音节奏性,促使曲目节奏展现出了较强的跳跃性特征。

恩斯特所创的这六首练习曲,均以复调手法的精湛应用为优势,在小提琴领域中切实彰显了创造性、奠基式的贡献价值,但也对小提琴演奏者的专业能力素养提出了严苛考验。

三、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分析

(一)泛音

剖析恩斯特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其大量运用了泛音。以《夏日最后的玫瑰》为例,其第四、第五变奏均呈现出了诸多单、双泛音技巧的运用。而对于小提琴演奏者而言,泛音的生动诠释难度较大[3]。在小提琴曲目演奏中,一旦手指位置存在细微偏差,均可对演奏声音带来负面影响,难以演奏出小提琴纯洁、明亮、干净的效果。因此,在演奏者探寻最佳泛音发声位置时,应以手型固定为侧重点,适当提高右手弓速,即可保障曲目演奏质量。

(二)左手拨弦

对于左手拨弦作品来讲,恩斯特与其他作曲家存在明显差异性。恩斯特强调声部音效,将需以左手拨弦的声部创新通过右手演奏的音节声部实现伴奏。因形式的不同,所以在练习恩斯特左手拨弦这一小提琴演奏技巧时,首要任务是牢记曲目旋律,随后在演绎这部分旋律时,才可自然衍生出歌唱旋律的内在冲动。由于“心中有旋律”,头脑思维将会在个体演奏中支配手指演绎旋律音。

在操作左手拨弦时,手指的力度把握将决定小提琴演奏得响亮与否。但单一依靠手指力量还远远不足,仍需演奏者优先探明手肘的最佳舒适位置,辅以上臂力量,实现小提琴的响亮弹拨。同时,演奏者在练习伴奏音型过程中,可以尝试去掉曲目旋律音,着重训练伴奏线条演绎的匀称性、连贯性,为旋律音部的优质打造创造良好铺垫。

(三)以“第一首练习曲”为例

1.曲式结构

分析这首练习曲的主体结构,其由一个活泼、明快,与吉格舞曲较为相似的音乐构思为主调,利用高低声部以及节奏间的连续变化,突出了作品的旋律线条,使其更具趣味性、丰富性。具体来讲:

曲目第一段:恩斯特运用了两个鲜明的主要乐句。即:在第一乐句中,和弦首次起于F 大调;在第二个乐句中,由属和弦起始,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了和弦的厚重性,吸引受众开始“想听”。在音乐元素构成方面,这首曲目的第一段使用了八分音符、柱式和弦、十六分音符等,内容饱满,能够将吉格舞曲的独有特色充分突出,加之动力充沛,使曲目旋律声部得到了鲜明对比。

曲目第二段:在这一段中,两个乐句仍是核心,且对其进行了适当变化。在该段的第一乐句中,十六分音符的巧妙设计成为了旋律线条的承载体,可带给受众新颖、独特的曲目欣赏感受,即该曲目是由演奏者操作两把小提琴进行的演奏。而这种将曲目主旋律音特殊潜藏在大串音符中,也是恩斯特小提琴曲目创作的特色所在。而在第二乐句中,恩斯提以第一乐句为依托,对音值长度进行了恰当缩减,但依然保证了曲目“停顿+跳跃”的动态节奏性,使该曲目伴奏段旋律线条格外丰富。

曲目间奏:该曲目间奏部分在第66-75 节,小提琴调性再次回归于F 调,实现了对曲目中段与曲目再现段的承上启下,具有一定过渡衔接作用。此外,恩斯特在其中特设的大量双音,直接突出了小提琴演奏的音响效果,使其更为明亮,能够间接塑造旋律隐伏的结构层次感,并将呈示段中的舞蹈节奏进行音型方面的变形,强调出曲目“停顿+跳跃”的音乐感觉。

曲目尾声部分:恩斯特调高了该曲目尾声段的声部,并为其音乐增添了较多的重音,使该段的旋律张力表现得到扩大,实现了该部分和声织体的加深、加厚。在曲目最终结尾部分,恩斯特设计了主和弦与属和弦的联动交替变化,在主和弦、华彩音的小段分解后,正式结束曲目演奏。

这首曲目具有较为突出的调式特点,整体结构饱满、层次明确。活泼、轻松,持有跳跃感的吉格舞曲独有节奏全程贯穿曲目始终。且因恩斯特在曲目中创新增加了抒情感鲜明的流畅旋律,完善了该曲目小提琴演奏的音响效果,再次点明了曲目主题。

2.演奏技巧

这首练习曲的实质属性为诙谐曲,有“ConSpirito”的表情术语。该曲首段的和弦运用占比较大,且颤音明显,要求演奏者在表现和弦时强调旋律音。此外,该曲双音、和弦的分布较为集中,直接挑战了演奏者左手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在曲目和弦演奏中,演奏者需将弓子微立,确保弓毛能够紧贴琴弦,驱动琴弦连续振动。在和弦部分结束后,需迅速演奏休止符紧接的十六分音符。随后则为八分音符搭配颤音的连贯演奏,以指根发力,保证手指间的独立性,突出手指弹性。

在曲目第二段演奏中,需着重突出该部分伴奏音符及曲目主旋律的层次感。在此间,旋律部分可以单独练习,继而精准把握曲目旋律线条。接下来,可再次进行伴奏声部的专项训练,在熟记后将二者加以结合。该曲这一段为恩斯特主打复调构思的典型代表,旋律线条的诠释悠远绵长,如小溪流水。并注意将旋律线条隐藏于声部内,展现出了曲目演奏的趣味性、生动性。

衔接于第二段的间奏部分,恩斯特在其中设计了一段炫技华彩,音区跨度较大,且琶音起伏明显。而间奏的演奏需保持在一定速度中,突出流畅性的曲目旋律线条。音符缩短,旋律干脆。在记号的时强时弱中强调旋律起伏,引用了上行强、下行弱的模式。在减弱部分的间奏演绎中,因弓段减少,所以右手需适当抬高弓子,减少琴弦受重。

对于这首曲目来讲,恩斯特巧妙地将两个音乐构思融入其中,连奏、和弦占比较大。且因该曲目实质属性为复调小提琴,恩斯特着重强调了旋律音,保证演奏声部的干净、明晰。总之,恩斯特这首曲目呈现出了较为直观的跳跃、诙谐感,曲目中部设计了具有抒情韵味的小段旋律,能够突出小提琴演奏效果的生动性、丰富感。

扬格列维奇曾肯定,恩斯特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具有一定的技巧训练价值。特别是在手指灵活性、力度方面的专项训练中,能够收获较为明显的训练效果。且这首曲目内含的大串音符、和弦等音乐元素的设计,还可深化演奏者对小提琴旋律线条的掌握能力,加强作品演奏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恩斯特在小提琴曲目创作中深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并在创作技艺逐步纯熟后形成了独创性风格,实现了复调创作手法的灵活运用,推出了全新的小提琴演奏音效。对于现代小提琴领域来讲,恩斯特仍在其中具有较核心的地位,特别是在小提琴音乐会中,其作品仍被众多年轻演奏家演绎,多角度彰显出了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艺术价值。对此,为开辟我国小提琴领域发展新路径。领域人员还应全面分析极具影响力的恩斯特的小提琴曲目,剖析其作品创作特点、作品演奏形式,将精华部分加以精准提炼,引入新一代小提琴曲目创新创作中,结合小提琴曲目演奏精巧手法,设计出内涵深厚、曲艺精湛的小提琴作品,驱动我国现代小提琴艺术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恩斯特练习曲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欧洲奇葩婚姻,三婚公主嫁最浪荡王子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绘事感言
恩斯特博物馆级作品将上拍佳士得
以世界为跑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