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能教学中CrossFit训练的实验研究

2022-11-11 17:36顾芃李盖
当代体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素质实验组

顾芃 李盖

CrossFit训练指的是促进身体全面训练,是具高强度、功能性和交叉训练为一体的训练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训练者的全面强健。CrossFit训练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训练者的各种运动能力,其与传统训练模式有所区别,对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其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1 高校体能教学中CrossFit训练的实验研究背景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整体体质有所下降,身体机能相较于前几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尤其是体能方面,耐力、爆发力等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甚至在相关报道中还存在大学生由于运动而出现猝死的现象,仅仅在十年期间内就发生了将近30起的大学生运动猝死事件。根据对大学生体能测试可以发现,对比前些年而言,大学生的百米跑成绩、肺活量成绩以及立定跳远等成绩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体质需要加强改善,强化体能训练迫在眉睫。

CrossFit训练主要是发展人体的各项体能,包括锻炼力量、提升速度、强化平衡力、保证协调性和敏捷度等十项体能训练。相较于其他常见的体能训练形式而言,CrossFit训练的适用性更强,虽然动作较为多变但都相对简单,并且一旦开始训练就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整体来说训练强度较高,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CrossFit训练的动作较为丰富,且具有其独有的特点,能够使整个体能训练环节更加充满活力和新奇。CrossFit训练在提升训练者体能的同時还能纠正其动作的标准性,使其真正掌握运动的技巧。该训练方式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都比较低,基本可以在简单的环境下实现高效的训练,并且其整个训练相对灵活,即使不是在特定的体能训练时间内也可以自行训练。对于运动员、士兵、普通人而言,CrossFit训练都可以适用且能够产生较为突出的训练效果。

2 高校体能教学中CrossFit训练的实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为了以CrossFit训练改善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通过将CrossFit训练运用到高校体能教学当中实现该目的,因此,将高校体能教学中的CrossFit训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验对象为部分高校学生,并将所选择的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高校体能教学中CrossFit训练的实验研究方法

由于该实验研究涉及专业内容且研究对象较为特殊,因此需要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首先,以文献资料法开启实验研究。由于CrossFit训练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全面了解其发展情况和应用情况,应先在各类数据库和期刊网中对CrossFit训练、体能训练等字眼进行搜索和查询,通过对其研究的全方位了解,为该实验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依据。其次,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使后续的实验结果更为明显和准确,应在试验前就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将其制作为单独的样本以便后续观察其所发生的变化。通过两组对比试验进行CrossFit训练在高校体能教学中的作用即为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CrossFit训练的效果,并总结其相关对策等。在该实验研究中,体质测试法也需要应用。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体能素质加以测试,分别对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这三项指标进行测试,检查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并根据相应的测试指标,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保证两组测试项目的一致性,并将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另外,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还应该结合使用访谈法进行研究。在本实验中,访谈多个相关专家,向其询问CrossFit训练的使用效果和目前发展趋势,在其中大多数的专家认为CrossFit训练是一种成体系的训练形式,能够在高强度、功能性的训练下有效提高训练者的身体素质。在访谈中还可以对高校体育学院的教师加以访问,采访其CrossFit训练方式、训练成果等,使整个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除了以上方法的结合使用外,重点需要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法具体相关内容如下所示:

3.1 实验准备

在实验准备当中,主要对实验的地点、时间、教师和设备等加以确认。将实验时间固定位两组都是16周的训练,且保证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的训练频率。实验地点选择在高校的体育场中,保证两组学生实验场地的一致性。在实验过程中,借助秒表、哑铃、瑜伽垫等设备完成CrossFit训练,任课教师也均为同一人。

3.2 实验内容

在实验研究中,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CrossFit训练的相关设计和模式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两组学生训练的一致性。在实验中,每周的训练内容有所不同,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固定次数的俯卧撑、硬拉、引体向上、平板卧推、有氧跑、波比跳、抓举等多个不同的项目内容,且不同的训练内容需要不同的负荷强度,并采取不同的规定要求进行。在CrossFit训练中,重点进行有氧运动、举重、体操等训练,主要是以提高训练者的平衡性、协调性和灵敏度为主要的目的,提升训练者的身体力量素质和心肺耐力,进而提高其整体身体素质。在实验中,需要完全按照CrossFit训练模式进行,首先是元素优先模式,其次是任务优先模式,实验组就是按照这一训练模式进行训练,对整个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时间等进行严格控制,使其符合CrossFit训练的要求和标准。对照组则是以常规的训练方式进行体能训练,包括对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度等进行重点训练,使其训练时间、训练周期等都与实验组保持一致。对照组的训练包括慢跑、拉伸训练、五千米跑、深蹲、俯卧撑、开合跳等多个项目,并对其训练时长加以控制,训练方法主要以循环训练为主,在第一个训练周期的基础上可以对后续的训练方式加以调整,但要与CrossFit训练模式有所区分。

4 高校体能教学中CrossFit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4.1 实验前两组指标情况

在正式开始实验之前对实验中所涉及的两组实验对象的各项指标加以统计和分析,并对其中的数据信息加以记录。通过记录可以看出,在试验前,实验组的平均身高大概在175.6,对照组的平均身高大概在176.3,二者相差不多。两组学生的体重、肺活量、百米跑的平均成绩、千米跑的成绩、引体向上的成绩、立定跳远的成绩、坐位体前屈的成绩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二者之间几乎相差不多,因此可以判定以两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能够保证二者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之间基本不存在差距,也就证明了实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实验前的指标数据信息作为对比,可以有效判断出经过CrossFit训练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进而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4.2 实验前后两组指标情况对比

4.2.1 速度对比

针对速度对比,实验中主要将50米跑的测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CrossFit训练对高校体能训练的影响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实验前对学生的速度进行测试,实验组的平均成绩在6.82秒左右,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在6.89秒左右。在实验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50米跑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成绩提升到了6.69秒左右,对照组的成绩提升到了6.83秒左右,也就是说,在经过十六周的分别训练后,两组的速度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的提升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得多。通过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速度对比可以发现,在经过16周、同频率的教学后,实验组的学生采用CrossFit训练模式,其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虽然速度有所提升但仍不及采用CrossFit训练的学生,由此可见,CrossFit训练对于学生速度方面是有重要的提升作用的。在体能训练中,速度训练是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具备好的体能素质必须要具备较强的速度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灵敏度、爆发力等。

4.2.2 力量对比

针对力量对比,实验中主要将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的测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CrossFit训练对高校体能训练中力量素质的影响,以此分析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響。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力量进行分别测试,其中学生的上肢力量主要通过引体向上体现出来,下肢力量主要通过立定跳远体现出来,在对两组学生的力量进行分别测试后,得出了以下的记录结果。其中实验组完成引体向上的个数平均在11.57左右,对照组平均在10.67左右,根据对两组数据的分析发现,二者在该方面的素质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实验前,实验组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在267.67cm左右,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在266.97cm左右,两组在该方面的素质也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再次进行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发现两组的两个项目成绩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的引体向上个数提高到了14.67左右,对照组的个数提高到了12.07左右,二者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引体向上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训练后比对照组的平均个数高出了2.6左右。立定跳远项目中,实验组的成绩提升到了277.03cm左右,对照组的成绩提升到了269.93左右,两组之间的差距更大,实验组比对照组成绩高出7.1cm左右,由此可见,经过16周的分别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力量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组的提高程度要远高于对照组的提高程度。通过对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力量对比分析可以看出,CrossFit训练对学生的力量素质确实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帮助高校在体能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

4.2.3 耐力对比

针对耐力对比,实验中主要将一千米跑步的测试成绩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而分析CrossFit训练对高校体能训练中耐力素质的影响,以此分析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在实验前,首先对两组学生中相同数量的男生作为主要的实验对象,对其进行一千米跑步测试,并将实验结果加以记录。通过对测试成绩的记录可以看出,实验之前,实验组的一千米跑步成绩平均在228秒左右,对照组的成绩平均在230.8秒左右,两组之间的一千米跑步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两组初始的耐力素质几乎相同。在经过训练实验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一千米炮的测试,并对相应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两组学生在经过16周的分别训练后,其一千米跑步成绩均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的成绩提升到了224.2秒左右,对照组的成绩提升到了228.6秒左右,虽然都有所提升,但是两者的提升效果都不如速度、力量的提升效果明显。对两组提升情况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一千米跑步成绩的提升值要高出对照组提升值1.6秒,也就是说进而分析CrossFit训练相较于传统训练形式而言确实对耐力素质有所提升,但提升效果不够明显。CrossFit训练虽然能够通过无氧训练、举重项目等间接提升学生的耐力水平,但是较传统的训练方式而言,耐力提高水平并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在高校体能训练中CrossFit训练对耐力没有突出影响。

4.2.4 柔韧性对比

针对柔韧性对比,实验中主要将座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而分析CrossFit训练对高校体能训练中柔韧性素质的影响,以此分析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在实验之前,对两组学生进行坐位体前屈测试,并对其测试结果加以记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接受CrossFit训练之前,实验组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成绩在13.52cm左右,对照组学生的成绩在13.88cm左右,二者之间相对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变化。在经过训练实验后,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坐位体前屈的测试,对其测试成绩加以对比分析。实验组在经过训练后,其坐位体前屈成绩提升到了14.05cm,对照组的成绩提升到了14.33cm,二者在成绩上均呈现了一定的提升趋势,但是对两者提升成绩加以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提升趋势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变化。在经过16周的分别专业训练后,CrossFit训练组的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与采用传统训练方式的学生相比,成绩只提高了不到0.1cm,由此可见,CrossFit训练并不会对柔韧性产生明显的提升。在CrossFit训练中,针对柔韧性训练的项目较少,相比较于传统的训练方式,对柔韧性训练的方式几乎相差不多,都是属于间接性训练,因此高校体能训练中采取CrossFit训练并不能对柔韧性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4.2.5 灵敏度对比

针对灵敏度对比,实验中主要将四乘一百折返跑的测试成绩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而分析CrossFit训练对高校体能训练中灵敏度素质的影响,以此分析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对两组学生进行四乘一百米往返跑测试,并将其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对成绩的分析,研究CrossFit训练对学生灵敏度的影响。由成绩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四乘一百米折返跑的成绩在11.37秒左右,对照组的成绩在11.36秒左右,两组在成绩上几乎没有差别。在经过训练实验后,对两组学生再次开展四乘一百米折返跑的测试,对其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测试成绩可以看出,实验组四乘一百米折返跑的成绩提升到了11.32秒左右,对照组的成绩提升到了11.3秒左右,二者仍然没有明显差异。经过16周的分别训练后,CrossFit训练组的学生四乘一百米折返跑的成绩相较于传统训练方式下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明显的提高,由此可见,CrossFit训练对学生的灵敏度素质并没有突出的影响。灵敏度主要是使学生能够快速调节自己的身体姿态等,使其具有灵敏的运动能力,这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完成的,与学生的协调能力等都有较大的关系,而学生灵敏度发展是有关键时期的,主要是在儿童时期,所有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CrossFit训练对学生的灵敏度提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了研究CrossFit训练在高校体能教学中的效果和作用,以高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实验,通过对照实验对学生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和灵敏度素质进行研究,从多方面分析CrossFit训练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发现,CrossFit训练主要作用于提升学生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且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但对于学生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和灵敏度素质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在高校开展体能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利用CrossFit训练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提升训练,科学利用CrossFit训练达到教学目的,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素质实验组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