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体育课运动防护教育有效策略

2022-11-11 23:02刘静
当代体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运动青少年

刘静

越来越多的学生运动性猝死等运动防护事件发生为高校体育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广泛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同时,防止运动伤病事件的发生?当前高校学生缺少哪些必要的运动防护与风险防范知识?本文由此展开。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学生运动防护的认知水平、运动风险防范的认知、能力及处理方式,期望对学生的运动防护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本文立足于高职体育教学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运动防护教育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在校学习和社会化的最后教育阵地。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组织每一项活动中,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规则要求、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动作技术,具有体育的教育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体育课运动防护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 体育课堂运动防护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健康中国视域下要求运动的健康性,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体育教育的比重在我国教育框架中的整体占比逐渐上升,这也间接导致青少年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但是无论是健康中国,还是新课标都要求以“健康、安全”为前提。因此,在青少年运动过程中增加其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此外,无论是何种运动方式,在运动执行过程中均存在危险性,均有可能造成青少年身体损伤,因此如何更好地在运动中保护青少年的身体安全也是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从以上分析能看出,无论是从教育还是健康的角度出发,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均具有降低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率、保护青少年身体安全的功能。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近年来,大学体育运动损伤事故频发,运动伤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如今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出现运动防护问题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运动防护隐患依然存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 高校体育运动防护问题分析

2.1 教学专业人才缺乏

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体育教学的专业人才缺乏,现有教师不能较好地运用体育知识和医学知识融会贯通,也就不能用专业的知识确保学生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运动防护性。具体问题表现为:高校体育教师科学运动的意识与理念有待更新,体育和医疗的融合和渗透难以转化,诸多体育教师仅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缺乏医疗方面的知识积累,对体育运动防护的方法也仅停留在一般的体育教学方法中,缺乏医疗方面的引导和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虽然得到了发展,但医疗视角防伤害的意识和体育训练方法明显不足,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产生运动伤害。

2.2 学校、教师、学生运动防护意识不足

在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运动防护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运动防护意识不足。高校领导在体育运动防护方面缺乏的意识,没有将体育和医疗两个领域的知识找准衔接点和共同点,没有结合体育和医疗相关知识,在思想意识层面给予师生宏观指导,相应的宣传和思想引导工作也难以深入开展,体医融合的教学理念无法深入人心。二是教师的运动防护意识不足。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者,由于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重要性,实际教学中难以运用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不能起到使防范体育运动防护隐患的作用。三是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不足。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在日常学习中缺乏相应的运动防护意识,不了解对体育运动防护的意义,没有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形成的正确的健康观,对运动防护事故的防范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出来,如学生就很有可能在剧烈运动之后大量喝水,或在进行一些危险性高的项目时,护具的佩戴不够标准,或在长跑之后立刻休息,这些习惯都会造成一些伤害事故。

2.3 高校的体育场地设备不合理

体育场地设备是开展“体育融合”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体育融合”对体育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体育设备更具有运动防护性和高质量,以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但由于高校的体育场地有限,对体育设备的更新换代较慢,缺乏必要的专项体育运动资金的支持,对于一些风险系数较高的体育运动缺乏保障,致使运动防护隐患始终存在,威胁着高校师生的运动防护。加之,后期对体育设备的维护不到位,教学器材因为管理不善或是受潮及螺丝松动等相关问题,使学生在使用时就很有可能发生意外。

2.4 缺少运动防护制度,运动防护意识形成受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影响意识的形成一直是我国人文精神传承的核心内容。但是,就当前我国青少年运动防护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新课改要求,还是健康中国视域下的体育教育工作,均出现制度贯彻与落实不足的现象。例如,校园足球课程的开展上并没有要求青少年佩戴相应的运动护具,也没有强制青少年穿足球鞋。而对比美国校园体育课程成都开展,其要求青少年必须穿戴符合运动及学校要求的安全护具,以保护青少年运动的安全。此外,从国家体育运动防护要求规则上来看,目前我国针对青少年成都运动防护,乃至全民运动防护均缺少明确规范来要求运动员或参与者执行安全防护。由此看出,我国整体运动大环境缺少对安全制约的制度,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运动防护意识的形成。

2.5 高校的校医资源滞后

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融合医疗知识开展教育,缺乏相应的体育教学環境,高校体育运动防护问题时有发生,其中,校医资源滞后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具体而言,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风险,校医务人员的专业性和应急处理能力不足,不能较好地应对体育运动防护事故的发生,有些校医队伍的成员不够稳定,专业化程度较低,还有兼职校医的现象存在于高校之中,尤其缺乏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健康管理等行业专家的指导,难以运用体医融合的理念服务高校体育活动,高校的校医资源滞后给学校体育运动防护事故的解决带来了很大困扰。

3 高职院校体育课运动防护教育有效策略

3.1 提高教师素养,强大师资力量

高校的体育老师是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重要指导者和坚实守护者,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和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能否正常有效地开展。避免存在教师数量供不应求、教师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等情况,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教师的体育科学知识的教育工作,积极与教学成果优秀的高校进行经验交流,让体育老师不断夯实体育专业知识,了解教育的前沿研究结果理念知识,以学生为中心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心理,更加不能因成绩区别对待学生,使教学素养得到显著全面的提高。

3.2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高校设置体育课程的初衷是为了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并且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所以为了提高体育课在以上两方面的有效性,高校学生在选修体育课程时可供选择范围一般都非常大,因此在基于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安排的体育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高校为了减少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的概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护意识。

针对现如今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较弱的问题,高校应当积极开展有关如何在进行体育训练时保证自身安全的相关教育。高校的体育课程应当不仅让大学生了解到与体育有关的知识,也应当让学生了解到开展体育训练的正确方式。例如,高校可以邀请体育训练伤害防护方面的专家到校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鼓励体育老师在体育训练活动时间对学生之前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和训练指导;进行体育知识安全竞赛活动等。自我安全意识也建立在对自身有清醒的了解和认识,既不过分高估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大学生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应当持续开展相关教育工作。

3.3 根据学校自身条件科学的配置和养护训练器材与场地

从青少年运动防护设备入手,完善护具,强化运动防护意识形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在场地设施维护上,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项目搭建优质的场地环境。例如,可以建立足球场、篮球场、体育活动室等专业性空间,实现场地范围保护,进而引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安全参与体育活动,降低因空间范围因素导致的受伤。第二,在基础防护道具的使用上,需要更加注重专业性和针对性的防护道具,即专属型防护道具,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在运动中保护青少年。利用防护道具的完善性,鼓励青少年参与、遵守、使用防护道具,进而养成运动防护意识。

由于大部分高校在教学条件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所以在体育训练场地的规划和运动器材的建设上都有着不同之处,很多高校体能测试的设备未能达到理想的水平。对于这一问题,高校可以对教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对于现有的器材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质量和维修保养,以此来确保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不会受到损伤,而且在购买器材的时候要严格要求生产的标准化,以此来确保运动器材的维修。而且学校应当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来购买训练器材中的防护性装备,而且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让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可以根据项目选择针对性的防护装备,以此来满足学生身体机能训练的同时也能避免一些损伤的出现。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满足更高难度的体育训练,学校应当做好全面的保护措施,比如说在运动场地铺设塑料地板,或者是在一些钢铁制的运动器械上包上泡沫垫,以此来最大化降低学生受伤现象出现的几率。

3.4 重视建设高校的体育训练伤害防护措施

面对体育训练伤害防护措施漏洞百出的现状,高校应迅速地大力开展制度完善工作。在修订制度时可充分结合教师和学生的情况与所提建议。例如,高校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体育设施管理人员,规范体育器材的借出和归还流程,及时更新老旧破损体育器材,对器材室进行科学的管理;高校也可以定期让专业的体育器材维修人员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维修,如室外的篮球架和游泳池旁的保护设施;高校还可以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在医务室轮流值班,尤其是在高校体育课的集中时间,防患于未然。

3.5 慎重考虑高校的体育项目

高校的体育课程类别虽然丰富多彩,但这并不意味着课程选择是随意的。相反,在高校体育训练的项目选择上,体育老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承受能力、学习接受能力等,但是也要保证该体育项目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裨益,不能一味追求安全无危险,而舍本逐末,忘记高校体育训练的初衷。在筛选高校体育项目之前,也可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去除一些运动难度较大和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项目之中的热情。

3.6 酌情为体育教研组配置现代化的检测装备

在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下,目前很多检测运动器材是否合格的检测仪器也相应的推出,它能够全面地对人在运动后的身体指标进行科学化的测量,然后对他们的潜力进行评估,也包括对运动器械是否存在隐患预防,所以各高校应当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为学生的标准化训练和训练安全作保障。

3.7 强化针对高校的体育安全管理

体育运动的开展,必须要得到运动场地及相应运动器材设施的支持,这就需要高校全面监管体育运动场地及相应的器材设施,确保高校师生不断提升安全责任意识,爱护并主动维护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材设施。首先,要安排专人来对运动场地及体育器材进行检查,制订相应的安全检查计划,定期开展保养工作,重视细节方面的管理,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其次,科学管理存在潜在危险的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材,张贴警示标语。再次,教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运动场地及器材的使用方法及要求,学生必须要配备相应的体育装备,确保学生了解运功时的注意事项,避免遭受运动伤害。最后,为学生营造安静、安全、舒适的运动训练环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推进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高校要加强体育安全管理,防范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在校园内营造出适合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具有安全性的环境氛围。比如说,制定科学、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安全事故防范的有效性。在高校内建立学校体育保险体系,降低高校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危害的程度。高校要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参与体育运动的环境,安排专人对高校内的运动场地及各种运动设施进行检查与维修,对于运动场地及运动设施存在的破损、老化等质量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總之,当下对高校体育运动防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发展观,做好高校体育运动防护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应加大对校医的投入以及规范,加强对体育教育场地与设施的质量把控,重视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运动防护意识教育,加快培养教学专业人才,实施更加科学的教育方法,探寻解决路径对减少学校体育运动防护事故的发生。只有这样,与时俱进地深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建立起高校体育教学的运动防护保障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运动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体育运动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呆呆和朵朵(13)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