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后残余病灶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2022-11-11 01:30徐德国
当代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标志物原发性病灶

徐德国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属于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据20 世纪90 年代研究数据统计,我国肝癌死亡率达20.37/10 万,在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居第二。原发性肝癌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大、全身和消化道症状[3]。通常情况下,早期原发性肝癌多无明显症状,待发现时大部分患者处于中晚期,已丧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4]。为了减轻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周期,临床多采用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多存在残余病灶,易导致患者复发。125I 粒子植入是治疗TACE 后残余病灶的主要治疗方案,其具有显著的靶向治疗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CT 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在原发性肝癌TACE 后残余病灶治疗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92 例,女 28 例;年龄 37~70 岁,平均(54.39±10.29)岁;单发肿瘤84例,多发肿瘤36例;肿瘤直径3~12 cm,平均(6.38±2.54)cm。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经过2 次TACE 术治疗,进行CT 复查发现碘油沉积欠佳;预计生存期≥6 个月者;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骨髓抑制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120例患者均于TACE治疗后的残余病灶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具体方法如下:①植入系统。TPS计划系统、植入针、植入枪,125I粒子(宁波君安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长4.5 mm,直径0.8 mm,半衰期T1/2=59.6 d,放射性活度25.90~27.01 MBq(0.70~0.73 mGi),每颗粒子能量为27~35 Kev,组织间粒子有效作用直径1.7 cm。植入器械为含铅合金粒子植入枪、18 专用粒子植入针。穿刺定位系统:单排螺旋CT。②术前检查。所有患者均予以CT 增强扫描,根据患者病灶组织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明确穿刺点、进针路线、方向等,同时,计算125I粒子注入剂量和粒子间距离,植入剂量为10~35粒,粒子间距离为1.0~1.5 cm。③植入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消毒铺巾,术者穿戴好铅衣、戴铅眼镜和手术衣。进行CT检查,借助CT激光定位线标出最佳穿刺点和进针角度,局部麻醉后,指导患者呼吸屏气,随后进行穿刺进针,针尖抵达预定深度后再行CT 扫描,以明确针尖靶区,调整深入,将针芯拔出,回抽无血后经过针鞘采用粒子植入枪植入125I粒子,确保125I粒子准确植入病灶内部后,将针后退0.5~1.0 cm,于距肿瘤边缘0.5 cm处再植入一颗粒子。随后调整穿刺针方向进行再次穿刺,并重复上述125I粒子植入步骤,直至植入满意为止。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1.3.1 治疗效果125I 粒子植入后每2 个月进行CT复查,测量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演变》[5]判定,完全缓解:经CT复查发现肿瘤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经CT复查发现肿瘤缩小>50%;无变化:经CT复查发现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病情无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经CT复查发现肿瘤增大≥25%。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例数/总例数×100%。

1.3.2 T 淋巴细胞亚群 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并置于专门试管中保存,检验人员以3 5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并分成2 份,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测定患者的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

1.3.3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取上述1 份上清液,采用XP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德国西门子)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20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 例(1.67%),部分缓解57 例(47.50%),无变化46 例(38.33%),进展 15 例(12.50%),疾病控制率为87.50%(105/120)。

2.2 治疗前、治疗后3 个月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后3个月,患者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CD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治疗3个月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表1 治疗前、治疗3个月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t值P值CD4+/CD8+1.06±0.32 1.41±0.38 7.718<0.05例数120 120 CD3+(%)66.38±7.54 66.51±7.63 0.133 0.894 CD4+(%)32.17±3.05 38.95±3.24 16.691<0.001 CD8+(%)28.64±3.14 25.14±2.71 9.244<0.001

2.3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后3 个月,患者CEA、CYFRA21-1、SCC-Ag、CA125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μg/L)

表2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μg/L)

注:CEA,血清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SCC-Ag,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CA125,糖类抗原12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t值P值CA125 36.63±5.28 20.48±3.11 28.871<0.001例数120 120 CEA 35.17±5.14 11.24±2.21 46.794<0.001 CYFRA21-1 6.11±1.05 3.94±0.72 18.671<0.001 SCC-Ag 12.35±2.54 7.02±1.03 21.302<0.001

3 讨论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6]。然而,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高,临床必须积极予以治疗,以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其生存质量。目前,TACE 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方案之一,其主要将药物碘油经肝动脉注入并沉积于肝脏内部、肝窦及附近肝脏组织中,能有效阻断肿瘤组织血供,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增殖的目的[7-8]。然而,在无药物碘油沉积或少药物碘油沉积区域,会有较多肿瘤残留活性病灶,极易复发。因此,探寻一种TACE后残余病灶有效治疗方案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120 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7.50%,且治疗后3 个月患者CEA、CYFRA21-1、SCC-Ag、CA125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可见,CT 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在原发性肝癌TACE 后残余病灶治疗中应用,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并降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究其原因为,125I粒子属于低能量放射性核元素,其发射的γ 射线能有效破坏肿瘤细胞核的DNA双链结构,阻断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破坏其增殖过程,达到杀灭癌细胞目的[9]。同时,125I粒子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在肿瘤细胞内释放γ 射线能持续性杀死肿瘤肝细胞,使肿瘤细胞逐渐失去繁殖能力。对于TACE难以杀死的门静脉供血的癌细胞,放射性125I 粒子能有效控制癌细胞。采用CT 定位引导,能确保125I 粒子置入肿瘤组织间定位更为准确,进而发挥更为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10]。当患者的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得到有效抑制时,则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并降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患者CD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CT 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在原发性肝癌TACE 后残余病灶治疗中应用,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和癌症治疗预防、复发密切相关,T 淋巴细胞亚群作为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其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11]。然而,经CT 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后,能通过良好的抗癌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轻肿瘤细胞对机体伤害程度,进而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逐渐调节其免疫功能。同时,在125I 粒子辐射范围外,其放射剂量会急剧衰减,对周期正常组织损伤较少,有利于避免患者正常组织损伤而出现免疫功能降低情况[12]。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肝癌TACE 后残余病灶治疗中采用CT 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猜你喜欢
标志物原发性病灶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