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贵骞,李丽明,肖芳繁,张志敏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江西 赣州 341600)
胸腰椎骨折属于一种普遍多见的脊柱损伤,主要由骨质疏松、外力等因素所致。目前,临床常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虽可取得理想疗效,但因考虑到人体椎弓根形态较为特殊,且椎体旁神经、血管丰富,椎弓根定位、穿刺困难,操作难度较大,存在较高风险[1]。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准确性是目前骨科手术导航研究的热点及难点[2]。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3D打印技术、激光导航下置钉技术应运而生[3]。本院骨科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前CT三维重建、术中C型臂椎弓根轴位透视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与常规置钉方法相比,临床疗效较好,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术前CT三维重建与术中C 型臂椎弓根轴位透视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1 与对照组2,各40 例。研究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 40~58 岁,平均(46.11±5.03)岁。对照组1男24例,女16例;年龄40~59岁,平均(45.82±5.70)岁。对照组2男23例,女17例;年龄40~60岁,平均(46.75±6.01)岁。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胸腰椎骨折;单节段新鲜胸腰椎骨折,未见脱位;经CT影像检查显示椎管占位<50%;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脊髓、神经损伤;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伴有精神疾病史、意识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研究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术前CT三维重建、术中C型臂椎弓根轴位透视置钉治疗。术前进行CT检查,并将CT数据上传至影像工作站,定位脊椎CT数据三维重建后,设计虚拟钉道,计算机模拟明确穿刺的最佳位点、最佳角度及最佳深度,测算椎弓根穿刺及置钉过程中穿破内侧、外侧皮质角度,并制定手术方案。通过虚拟术椎体后柱面选择合适匹配点,如选择易暴露的骨性标志。将影像工作站放置于患者脚端,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患者立体定位红外探头的探查范围,胸椎椎板及后棘突暴露均使用上述方法。注册导航探针,勾选出匹配点,并分别进行匹配注册,最终获取三维立体解剖图。术中借助C型臂机透视引导下,沿脊椎长轴-30°~30°以5°为间隔旋转并透视出椎体椎弓根轴位影像并置钉。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行气管插管全麻,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常规铺巾消毒借助C 型臂X 线机明确与标记内固定位置,用尖刀将皮肤组织切开,深度约为2 cm,切开腰背筋膜,行肌间隙-关节突外缘顿性分离。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放置导针(规格为1.5 mm),使用中空丝锥将钉道扩大后,放置椎弓根螺钉4~6枚,拧入椎体。将固定棒置于上下椎弓根螺钉尾槽中,旋紧螺帽。撑开复位,确认复位满意后,固定螺钉,缝合切口,术毕。
对照组1 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术前不做CT三维重建,术中借助C型臂机透视引导下行常规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手术步骤与研究组一致。
对照组2采用常规后路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C 型臂机透视定位、术野完全显露后,根据影像图、解剖标志明确进针位点、进针方向后准确钉道,置入螺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椎弓根定位时间、椎弓根置钉时间、C型臂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优良率=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F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椎弓根定位时间、椎弓根置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对照组2,C 型臂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1对照组2 F值P值例数40 40 40椎弓根定位(min)2.10±0.19 2.78±0.34 3.52±0.60 118.288<0.001置钉时间(min)4.05±1.26 4.91±1.12 5.88±1.03 25.773<0.001 C型臂透视(次)6.11±2.27 10.53±2.94 16.17±4.01 102.120<0.001
2.2 两组置钉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置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置钉优良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nail plac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所致,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脊柱生理弯曲消退,明显影响患者正常生理活动,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4]。目前,胸腰椎骨折患者常采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治疗,可帮助胸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有助于促进胸椎骨性融合。椎弓根解剖位置较特殊,主要与脊髓、神经根相邻,若穿刺失败或螺钉置入不佳,则会造成神经损伤,甚至引起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5-7]。
常规后路开放式手术通常需根据解剖标志、医生经验等进行治疗,加之受患者个体差异性的影响,致使螺钉置入风险较高[8]。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微创理念的不断渗透,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应运而生,且被广泛应用于骨科领域中。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据多项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式对于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仍存在一定弊端[9-11]。但若在术前结合CT三维重建与术中C 型臂椎弓根轴位透视置钉技术,可提高操作可视性,实现置钉个体化,提高内固定术中置钉过程的有效性、安全性、准确性[12]。CT三维重建导航技术是根据CT三维数据与术中数据相结合形成的,体现了导航精确性,可缩短椎弓根定位时间与置钉时间[13]。另外,CT三维重建术中能获得高质量影像图,有助于医师清楚观察术野,从而尽可能避免对周围神经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4-15]。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椎弓根定位时间、椎弓根置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对照组2,C型臂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提示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术前CT三维重建、术中C型臂椎弓根轴位透视置钉治疗可准确快速定位,缩短置钉时间,减少C臂透视次数,从而进一步提高穿刺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置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提示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术前CT三维重建、术中C型臂椎弓根轴位透视置钉治疗可增强置钉效果,最大化避免引起血管损伤、周围神经受损等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结合术前CT三维重建、术中C型臂椎弓根轴位透视置钉治疗,可缩短置钉时间,避免因反复透视而影响操作,置钉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理想的微创椎弓根置钉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