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 赵京桥
中国已经迈入服务经济时代。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要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服务业产业细分众多、服务对象广泛、发展水平不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全面的系统工程。而在“十四五”期间,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数字化背景下,加快服务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以服务数字化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的重要路径选择。
当前正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开局阶段,经济质量的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外贸易的发展、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都需要高质量服务供给来助力步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轨道,因此提升服务品质、服务效率,扩大优质服务有效供给,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任务紧迫,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服务市场发展挑战。服务业由于细分产业众多、服务对象广泛、服务产品异质性强,除金融市场外,服务市场发展水平并没有实物商品市场高,加上服务产品存在的虚拟特征使得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在服务市场中普遍存在,交易成本较高,这扭曲了服务市场的正确信号,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优化,服务价格难以均衡。这使得服务业供需匹配效率相对较低,服务供给结构性过剩和短缺同时存在,这给服务业扩大有效供给带来巨大挑战。有效市场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服务治理挑战。有效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有为政府建设。当前服务业发展给政府治理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部门协同治理。服务业服务对象遍布各行各业,既有生产者也有消费者,往往属于跨部门监管行业,尤其是在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居民消费场景融合发展的时期,需要政府进行跨部门协调,联合监管才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避免“九龙治水”带来高企的监管成本和制度成本;二是数字服务治理。服务业在数字化发展的同时带来数字服务治理问题,比如电子商务监管、互联网平台规制、共享经济治理以及网络空间的虚拟财产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此外,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公共服务市场的建设者,也面临公共服务如何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实现更好普惠服务的挑战。
服务效率提升挑战。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生产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从国际发展来看,经济进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时期后,由于服务业总体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增速放缓成为普遍趋势。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上个世纪60 年代提出的“鲍莫尔病”依然是当前服务业发展所需要化解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被认为是治疗服务业“鲍莫尔病”,大幅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抓手,这也被国内外学术研究和部分服务行业实践所验证。比如在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数字服务产品复制边际成本极低,在消费、生产和传播上都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其生产效率甚至高于制造业。尽管如此,在当前很多服务业领域,数字化水平依然较低,服务效率提升仍面临挑战。
服务品质挑战。服务质量提升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体现。但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往往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不同服务人员、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服务方式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服务体验,形成多样化的满意度评价,也会导致复杂的服务纠纷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不少优秀的品牌服务企业,但总体来看行业服务品质发展分化,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方面需要服务从业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服务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来提高服务品质。当前我国服务业既存在不少服务业标准缺失的现象,同时也存在不少行业已经制定了标准和规范但难以有效实施的现象。对于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各个服务行业来说,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的标准制定对于设定服务质量衡量基准、提高服务品质、促进服务市场公平竞争和科学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标准出台后,如何在服务的动态过程中规范实施和实时监管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服务对外开放挑战。一方面我国既是货物贸易大国也是服务贸易大国,但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服务部门的开放水平相对于制造部门较低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物流、金融、通信、商务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服务标准话语权和渠道控制力,中国服务走向世界面临内外因素的多重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服务扩大对外开放,走进“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给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阻力。从疫情暴发至今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尽管中国疫情较快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外部疫情压力和境外输入造成疫情散点暴发使得部分服务业如住宿餐饮业、零售业、运输物流业、旅游业等接触式、体验式服务业陷入困境。2022 年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生存依然是这些特殊困难服务业领域的首要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多困难。
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全球经济、社会快速数字化的进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在我国服务业各个领域的融合创新,完善服务市场平台,提高供需有效匹配能力,推进新兴数字服务创新和传统服务的数字化改造和提升,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数字贸易发展是破解高质量发展挑战、抢占数字化服务发展高地、更好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路径选择。
服务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需要。
数字化是当前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加速了全球数字化进程,在线零售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用户突破50 亿,社交网络用户活跃度高涨。在中国,数字经济自2012 年以来保持着较快增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到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39.8%,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2 万亿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体;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3 万亿元,其中服务类交易额达11 万亿元;数字社会中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0.5 亿,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一,其中出生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数字原住民”正在逐步成为数字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消费者,对数字化服务消费具有强劲需求。因此服务数字化是满足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既要满足第一、二产业数字化生产和居民数字生活的服务需要,又要利用数字化服务更好地助力第一、二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和优化数字生活环境;同时服务数字化也是适应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提高中国服务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服务业数字化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产业成果,SaaS 软件服务、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商业模式广泛应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疫情防控进一步激发了无接触式的数字服务需求,在居民消费端基本形成了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衣食住行购、科教文娱卫等数字服务供给。但当前的服务数字化发展并不平衡、不充分,大多数服务仍停留在服务信息的线上化展示。在服务数字化发展上还应继续加大力度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加大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创新。要加大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服务业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服务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变革,云服务、智能服务、移动服务成为服务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而这些服务模式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水平。
鼓励服务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在线服务市场体系。平台化服务发展是服务数字化发展另一重要特征和趋势。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服务业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服务供需双方的匹配效率,降低传统线下匹配的交易成本。当前我国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在批发、零售、交通、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多个服务领域形成了集聚规模化用户的服务平台,在线服务市场体系基本成型。随着消费者对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卫生医疗服务领域的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要更加重视推动生产性服务平台发展,降低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的融合成本,提高生产端服务效率和质量。
加快传统服务业数字化改造提升,提高服务生产效率。
要加大力度推动传统服务业数字化改造提升,而不仅停留在简单的线下向线上转化,而是要充分利用适合的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流程、服务管理进行全方位改造和提升,全面提升服务生产效率。对于缺乏数字化能力的中小微服务市场主体,一方面,鼓励数字化服务平台发展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数字化转型工具,降低数字化成本,帮助服务业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服务经营者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平台、行业中介组织搭建数字化转型教育培训平台,为中小微服务经营者提供数字化知识和能力培训,降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学习成本。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抢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加大服务业改革和开放力度,平衡发展与安全,进一步提高服务对外开放水平;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中国服务标准,提高中国服务品质和国际竞争力;要紧紧抓住当前全球社会、经济快速数字化的机遇期和红利期,把中国数字服务发展成果推广到全球市场中,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水平,抢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
完善数字服务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在鼓励服务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提高数字服务治理能力,一方面要平衡好规制与发展的关系,为服务数字化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土壤;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适合数字服务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法律法规,保护好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完善数字服务治理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此外,要加快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化公共服务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偏远地区、乡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地区间、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减少数字鸿沟。
除了数字化推进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政府、市场主体和服务用户的多方共同努力,在市场、技术、制度、标准、监管等多线协同推进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