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2-11-10 14:06:28许卓男
教育界·A 2022年26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提升以及个人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升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以正确的思路去判断正误、辨别真假,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结合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培养意义,提出了几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旨在推进小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学策略;课堂

作者简介:许卓男(1993—),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

教师可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家国情怀,明确其意义,自觉提升道德素养。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培养意义,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以充分展示学科价值,助推学生成长。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培养意义

从根本上来讲,“家国情怀”能使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高度认同,并使人在自身责任感的影响下,将个人进步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在生活中发自内心地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在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这是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1]。

首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让学生对国家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时代责任,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生信任,自觉地将自身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明确个人定位和责任,积极学习,努力成长。

其次,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能让学生对国、对家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单一,对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度比较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让学生了解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对自己接触的文化知识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高度的认可,理解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对学习相关知识更加有兴趣。

最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德育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家国情怀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对当今的国家、社会有清晰的认识,感受到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认可国家以及社会的秩序,从而自觉形成规则意识,乐意做一个遵守秩序的公民。

二、当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渗透家国情怀时缺乏引导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将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了纯理论课,渗透家国情怀时缺乏引导,当教学涉及民族精神、社会现象、家庭生活等内容的时候,只顾讲解概念,不能很好地进行延伸、拓展。于是,学生只能干巴巴地接受这些定义,学习过程只有听讲和背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能真正地认识到家国的意义,这就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渗透难以发挥作用。

(二)教学形式单一、固定

家国情怀属于一种隐性的课程知识,在小学阶段的教材中,没有明确地介绍家国情怀,所以教师在渗透家国情怀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或者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产生思维上的认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固定,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这让家国情怀的渗透受到了根源上的阻碍。学生对家国情怀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体会不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三、如何实现家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对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依赖课堂,在渗透家国情怀时同样如此。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师需要以课堂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参考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认识家国的概念,从而推动学生产生家国情怀。

(一)深挖教材,向学生展示家国情怀

在渗透家国情怀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家国情怀有着深刻的底蕴,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对国家、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国家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认识上的这一局限性,细化自己的教学内容,将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意义一点点展现给学生。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深挖教材,寻找可加以利用的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经过了多轮调整,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材中选取的知识内容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来补充学习素材,加深学生的感受,激起学生的家国情感,奠定其学习的基础,为其后期的情感发展以及个人价值形成做好铺垫[2]。

例如,在教授“我们当地的风俗”的时候,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了当地的各种风俗,这是民族发展的结晶。随后,教师据此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引导学生从风俗中感受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以当地的某一风俗为讨论话题,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还请了在当地从事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来到课堂,与学生一起参与话题互动。此后,教师补充有关该风俗的故事传说及风俗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让学生受到熏陶。在这样的课堂氛圍中,学生会更积极地学习民族文化,研究社会精神文明,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出发,思考风俗文化对国家、对人民的重要意义。

(二)变换课堂,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专注度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因此,为提升教学有效性,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教学形式对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渗透家国情怀时,教师不能单纯地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应在多种多样的课堂中融入家国情怀思想,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丰富教学形式,改善课堂氛围,给学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同时让学生实现和历史的交流,感受家国情怀的意义。

例如,在教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时,教师要明白,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缺乏法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也难以用法律观念去思考问题和控制自身的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讲解法律知识的时候,辅以视频、动画等,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资源中感受法律,获得正确且积极的引导,发现法律对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让学生发现法律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明确我国是依法治国的国家,由此产生更多的思考,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且可执行性非常高的教学方法。在活动教学法中,教师能够结合教学需求选择活动类型,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并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发现力和探究力。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锻炼其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渗透家国情怀,以家国情怀的内涵为活动线索,促使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中国有了共产党”这一课时,教师以“建党100周年”为背景,组织了以“我为党骄傲”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发扬爱国爱党的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先将该主题的背景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在这100年中我国发生的巨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背景介绍清楚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三到四个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准备演讲稿,谈一谈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表达自己对党的情感。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从国和家两个方面向学生普及党的思想,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教师还可以举办其他形式的活动,如歌唱比赛、辩论会或者茶话会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深刻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巩固学生的家国情怀

小学生对家庭的依赖度较高,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第一时间寻求家庭的帮助,缺乏独自应对生活问题的经验。因此,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并在这样的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为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实际的故事、场景出发,去解释教学内容中的故事、人物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到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从而巩固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授“应对自然灾害”的时候,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其实和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遥远,在城市里生活的学生往往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是很深,教师需要挖掘这类灾害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时产生切实的感受。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灾害发生后我国的应对措施。从新闻中,学生能看到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及时采取了应对战略,全国各地都在支援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重振家园。在这样的故事描述中,家国情怀就能够很好地渗透,学生会明白,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的家庭和社会不可能那么快就恢复正常。此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家国情怀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家和国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五)合理评价,让学生内化家国情怀

除了课堂教学环节,在评价环节同样可以渗透家国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一定的认识,但是要让学生进一步内化家国情怀,让教学持续产生效果,教师还需要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价。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要丰富评价形式,扩充评价内容,为学生和教师打造沟通的平台,让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的品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得以提升[3]。

例如,在教授“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介绍多个民族的课堂活动。首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民族知识,包括民族聚居地区、环境和民族文化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制作介绍民族知识的海报;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海报。在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海报后,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评价,说出各自的建议和想法,由此帮助学生认识各个民族的特点,促进家国情怀在课堂的渗透。在这一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当及时根据学生的作品说明,對学生提交的海报作品进行评价。

结语

总之,家国情怀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形成的核心认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并且以此作为个人发展的指导思想,承担起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赋予当代的重任。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改善课堂氛围,丰富课堂形式,挖掘学科教材,积极组织课堂活动,对学生展开合理评价来推进家国情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鼓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喜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策略的思考与探索[J].考试周刊,2021(62):133-135.

[2]刘丽琴.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育渗透途径探微[J].名师在线,2021(11):63-64.

[3]梁丽霞.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J].名师在线,2020(34):38-39.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考试周刊(2018年46期)2018-05-18 09:31:38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8: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