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路分析

2022-11-10 08:30宋德金
山西农经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林业生态

□宋德金

(钟祥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湖北 荆门 431900)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林业自然资源极为匮乏,且分布不均匀,我国林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位于世界倒数。近年来,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度追求使得林业资源愈发稀少,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客观而言,林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能有效推动地区GDP 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时期应以经济建设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协调化发展为第一准则,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

1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从经济层面来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向更为全面多样的方向发展,并促进我国经济体系多元化建设。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高效整合各类林业资源。基于此,我国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升,确保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从现实环境层面来看,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由于过去高度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现阶段,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生活环境改善与保护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

相关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造林面积达到3 633.3 万hm,森林储蓄量超过175 亿m,有效减缓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速度。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仍极为严峻,未来推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落实好对现有林业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等措施的落实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但效果并不显著。

2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间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提出正视人和自然的共同体关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在党中央的不断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 年我国林业覆盖率已由建国初期的7.8%增长至24.1%,我国已然成为林业资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现阶段,更多人认识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间紧密关联,生态兴则文明兴,林业生态资源是我国的民生财富。

林业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财富,是发展经济的首要前提,更是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助推剂,关系到社会民生,只有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才能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出有力回应。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6—2020 年我国完成森林抚育面积为4 253.3 万hm,草畜平衡面积达到17 333.3 万hm。在贫困地区选聘生态护林员110 万名,并集合其他帮扶政策,带动超过300 万人脱贫增收。人和自然始终是相互依偎、紧密联系的整体,推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发展生产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结合性,始终坚持走文明发展之路。一味强调社会经济发展,认识不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缺乏科学的经济建设将抑制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效益。我国诸多行业对林业的依赖性较强,重工业的不断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一直以来,发展重工业和农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开发林业资源的问题,在城市建设开发区、工业区的过程中,工业占地逐步扩张,地区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林业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个别单位为谋得更多经济效益过度开发林业资源,使得原本就失衡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抑制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具备良好的经济效应。相关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高达38.83 万亿元,森林旅游产业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达到6.8 万亿元。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能有效激发经济效益,林业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在充足的自然资源基础上。现阶段,部分地区发展思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常以极端政策落实林业建设目标。个别地区仅将林业管护任务交给当地农民,对于林业资源的开发、种植利用不足,抑制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林业资源的保护,一味采用封闭式理念践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抑制其正常发展,会使诸多林业景观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富余林业资源无法转化为经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水平。

新时期应正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蕴含丰富的经济价值,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助推力。保护自然资本是提高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现阶段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需及时加以解决,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间的协同化发展。

3 现阶段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保护策略不合理

环境治理过程中,诸多地区的工作流于形式,未深入分析地区实际情况便推行林业建设,工作成效不理想。例如在植树造林前,未落实“因地制宜”原则,林木种类及数量过于匮乏,难以起到良好的生态保护作用。林业建设过程中未做好相关管理工作,重建设而轻管理的问题十分显著,给后续维护工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报告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共发生森林火灾616 起,受害森林面积约0.4 万hm。

现阶段,林业火灾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部分人员的环保意识低下,工作责任心匮乏,存在钻管理漏洞、砍伐偷盗林木等现象,造成大量人力、财力浪费。基于此,应切实提升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2 环境保护观念薄弱,追责手段不合理

现阶段,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林业建设过程中,环保观念薄弱的弊端仍十分突出。个别地区没有清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以平衡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建设水平。林业建设人员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利益导向性,普遍乐于种植经济收益高的林木品种,未从长远层面展开规划。管理与保护工作得不到落实,过度砍伐森林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与此同时,未及时制止砍伐行为,部分地区甚至存在保护力度远落后于砍伐进度的现象,生态保护成为空谈。针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未提出详尽的责任划分和追责措施,工作出现问题时常存在相互推诿、无人担责或处分过轻等现象。

3.3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

现阶段的法律规章缺乏详细责任划分,处罚力度不够,法律约束力不足,基于法律认识不足而导致环境破坏的问题仍十分突出。部分环境保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极为淡薄,工作专业水准过低,文化水平较低,目光仅停留于提升自我生活水平,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认识不到国家实施林业长期规划建设的意义。有新闻报道称,2020 年山东省枣庄市的农民李某未取得采伐证便私自采伐杨树700 余棵,警方立案后主动投案退赃3 万元。

由于法律意识不足,农户往往认识不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甚至认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政策会影响经济收入,对相关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此外,凭借单方力量落实生态环境建设显然不够,应凝聚群众力量,加大普法力度,将生态保护职责分配到个人。

3.4 监管工作不到位

从我国当前林业发展状况来看,诸多地区经济建设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尤为突出。一味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可行的,监管工作的薄弱性是诱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发展和保护间的平衡性依然难以得到保障,相关部门未落实好责任划分,各部门常将林业保护工作推卸到其他部门身上,林业建设工作却极为抢手。基于此,新时期落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时,需构建完备的监管策略,为相关工作的推进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确保经济建设与林业生态发展同步协调进行。

4 协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措施

4.1 优化林业生产经济结构

推动林业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确保二者达成一致的发展步调,在构建完备森林生态体系的同时,切实优化林业产业体系。基于此,应落实生态保护规章制度,严格遵循环境保护原则,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为人民创造更优良的居住环境,进而实现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对城乡林业建设实施全面统筹规划。

一是扩大林业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发展林业基地建设,以各级林场、林业产业大户为重点发展对象,提升产业发展与市场环境间的契合度,推动商品林基地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公益林。二是持续推动加工产业发展,借助家具、中高端家具产品加工等企业规模的发展扩大林业加工企业市场,以更为先进的精细化加工技术制作木材制品,大力宣传地区特色林业手工艺品,彻底改变以往粗放型经营模式。三是科学开发生态旅游产业,优化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接待环境,基于自然景观、辅以其他景观,充分彰显生态文化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四是发展林下经济,发挥林区生态环境优势,全面革新林业生态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开展生产业务,提升林地生产能力。

4.2 规划长期性、科学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现阶段,应充分认识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从多个方面深入管理研究,进一步彰显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此过程中,无法避免林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冲突,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应持续探寻二者间的平衡点。林业管理人员需改变以往陈旧的发展理念,树立更为长远的目光,不应以短期经济效益为根本导向,需保障林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需进一步提升林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强化整体管控,切实分析当前林业发展状况,拓宽林业发展空间,达成统一生态标准,协调林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需明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过去,各种经济开发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这些环境破坏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应付出更多努力。相关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长远发展目标,构建长期可靠的林业产业维护链,从大局观念入手把控工作细节。针对生态破坏问题,需有效规划统筹,缓解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进一步修复林业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若出现人事变动、人员流动,需及时做好对接工作,确保后续工作得以落实。总之,必须正视林业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以提升生态环境效益,谋取更多经济效益。

4.3 加强产业投入,完善管理制度

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极为复杂,应强调各省市、各地区的管理,从国家层面入手展开宏观调控。相关政府部门需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深入分析我国林业发展现状,通过科学调查项目获取可靠的数据,明晰项目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数目,制订更为规范的林业产业建设规划,给予各地区更多发展林业产业的机会。同时,需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以先进的技术水准提升工作效率,将各项先进设备投入到工作建设中,简化生态建设流程,提高林业生产效率。

为更好地落实相关工作,需制订有效的管理举措,将管理责任分配至各部门、各工作人员,严格推行岗位责任制,避免后续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同时,需进一步激发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投身于工作建设中。发展林业经济时需达成意见统一,强化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确保发展建设的高度协调,通过信息共享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支撑。

4.4 践行分类管理,展现经营策略的多样性

现阶段,为进一步寻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点,应落实好森林资源分类管理工作,提升该项工作的科学性。一是重新制定区域划分准则,不以行政区域为划分标准,依据自然特征展开划分,统一管理具备同一特性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二是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提升林业计划体系的权威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凸显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推行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使之高度契合于现代环保理念。另外,我国相关部门需依据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间的平衡为第一准则,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制度的可行性。

此外,需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林业生产力,获取更多经营收益。在保护林业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落实看管工作,还要依照地区产业发展状况,以科学的管理方式提升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经营模式与地区实际状况的契合度,推动种植业、旅游业等林下产业的发展。现阶段,强调发展方式的适用性及管理模式的科学性,是优化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5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推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给予自然生态保护更多关注,尽可能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林业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为进一步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需树立长远发展观念,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林业生态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盱眙生态藕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