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板桥村彝家民俗旅游助力共同富裕路径探析

2022-11-10 08:30陈星仪
山西农经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乐民俗旅游板桥

□陈星仪

(中共凉山州委党校,四川 凉山 615000)

凉山彝族地区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广西考察时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农村自然和人文等资源,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等特点,对于乡村脱贫致富的作用非常明显,是拥有旅游资源的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1 长板桥村背景

安哈镇长板桥村位于西昌市南部,距城区30 km,是一个典型的二半山彝族聚居村,面积38 km,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 850 m,地形特征北低南高。全村农户547 户,总人口2 586 人,辖长板桥、擦尔岩、黄土坡、大草坝、深山5 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5 hm,人均耕地面积0.08 hm。2012 年,长板桥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全村贫困人口发生率超70%,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全村没有一条硬化道路,没有一条宽带线路,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原始、落后,支柱产业为水稻、玉米、养羊等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723 元,远低于国家的贫困标准。

2013 年,长板桥村依托区位优势、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吃彝家饭、宿彝家屋、干彝家活、享彝家乐”等体验项目,把旅游发展作为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使这个贫困村在2017 年实现脱贫并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打造了凉山彝族民俗旅游样板村,唱响了凉山彝族地区发展的新篇章。

2 长板桥村发展民俗旅游的主要做法

2.1 强化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乡村旅游大环境

长板桥村强化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支部引领补齐传统彝族村落“乡村治理”和“移风易俗”两个短板。一是组建格格巡逻队、实施“雪亮工程”,修订《村规民约》,开展德古(彝族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宣讲,提升乡村旅游“软环境”。二是开展“五改”(改房、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四治”(治愚、治脏、治乱、治差)、“三化”(厨房清洁化、厕所标淮化、圈舍独立化)、“二通”(通路、通广电)、“一点”(产业支撑点,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乡村旅游“硬环境”。

2.2 用好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两个宝贝”,促进乡村旅游提速升级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旅游。长板桥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从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构建民族风情特色着手,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抓手,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大力发展融民族风情、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原生态乡村旅游,创优“自然风光美、民族风情浓、生态产业兴”三张名片。以“健身探险游、生态休闲游、民俗风情游”为特色,成功打造了“螺岭彝风、避暑安哈”中国西昌乡村八景品牌,同时,开发了“三月梨花节”“六月火把节”“彝历新年美食节”三大节庆,以及“火把狂欢”系列民俗风情活动、彝族式射箭系列户外活动、互动性的彝族农家乐三大体验活动。

二是凸显彝乡彝韵民俗特色,厚植民族文化生命力。在旅游接待方面,长板桥村以“彝家乐”(即农家乐)为主,通过打造彝族特色民居和特色图片墙(家家户户将小簸箕固定在墙上,再在簸箕里钉上图片,图片内容包括村民日常生活的照片,比如农忙、欢聚、丰收等,以及游客和村民的合影留念等),将彝家风情和地道的彝族餐饮融为一体,吸引游客入住彝家,将游客带入彝家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游客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互动性“彝家乐”,在食材自选区、烧烤区、荞饼制作区选取食材,在服务员的指导下在烹饪区自己亲手烹饪彝家菜,在享受烹饪乐趣的同时,感受彝家餐饮不一样的魅力。在旅游饮食方面,长板桥村至今仍保留着在美食中体现彝族无处不在的“红、黄、黑”三色文化,用彝族漆器木钵盛菜、马什子喝汤,以及竹竿喝酒、肥而不腻的挖轮肉、清甜去火的荞麦饼等传统民族风格。在文化娱乐方面,品尝彝家美食的同时,游客还可以欣赏原汁原味的彝家月琴与高腔表演,观看精彩的彝家传统磨尔秋竞技表演和彝家传统射箭,参加篝火晚会,跳“达体舞”。在旅游商品方面,尽情游玩后,游客可以在农特产品旅游商店和村民家买到由村民用传统赶织工艺编织的羊毛查尔瓦和披毡,具有传统彝族艺术特色的饰品、服装、乐具和餐饮用具,彝家传统竹编和彝绣商品,以及长板桥村利用螺髻山特有冰川石和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研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山石盆景、植物花卉盆景、根雕艺术品等。

2.3 以节为媒,推动发展

长板桥村顺势而为,以“螺岭彝风”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节庆活动。每年三、四月当地梨花盛开,长板桥村以“梨花”为品牌,举办梨花节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分享等方式,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和“网红”前来“打卡”,目前已成功举办了12 届。2020 年,长板桥村还推出梨树认养、购梨花蜂蜜等活动,游客可以300~500 元/棵的价格认养梨树1 年。一方面提升游客参与度,另一方面为当地老百姓增收。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举行火把节。长板桥村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和彝族传统竞技节,组建彝寨文艺表演队伍,开展彝寨迎宾、彝歌对唱、毕摩表演、服饰展演、达体舞互动等活动,让游客体验浓郁的民俗风情,包括火把狂欢、彝族歌舞、选美、抢亲、斗牛、斗羊、赛马、斗鸡、彝族式摔跤等。此外,长板桥村目前已形成春节“冬春阳光之旅”、清明和端午“阳春踏青之旅”、火把节“民族风情之旅”、彝族年“美食风情之旅”的常态化旅游产品。

除了依托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外,长板桥村还在对外宣传上下足工夫。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互联网+”逐步深入人心,长板桥村牢牢抓住这一契机,乘势而上,抓住西昌市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的重大机遇,依托淘宝网、京东商城、58 同城、大凉山特色农产品网、四川电视台、凉山广播电视台、西昌发布等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合作,不断加强对外宣传,“螺岭彝风”逐步走进大众视野,享誉州内外。在扩大自身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该村还积极推行线上售卖、线下产出模式,并逐步构建完善了产销一体的互联网经营销售体系。2021 年实现线上订单销售达50 余万元,推动旅游人数增长5%,带动群众人均收入增长1.8%。

2.4 升级农文旅融合产业,助力农户致富

长板桥村通过成立安哈旅游协会,组织农户从事彝族传统手工艺旅游商品生产;全村32 户农户筹资120 万元改造提升所经营的彝家乐;景区创建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延伸,生态种养殖业快速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发展成效显著,已种植杨梅10 hm、核桃66.6 hm、蜂蜜李20 hm,山羊养殖大户10 户,山羊存栏量1 200 余只,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实现一、三产业良性互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 长板桥村发展民俗旅游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如今的长板桥村,从一个环境杂乱差、没有支柱产业、没有知名度的小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新村,使长板桥村经济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1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来长板桥村体验彝族文化、游览自然风光的游客越来越多,长板桥村“彝家乐”迅速蓬勃发展,“彝家乐”每年购买的食材超过300 万元,土豆、萝卜、荞麦、蜂糖、核桃、花椒、水果等供不应求。2021 年全村“彝家乐”接待游客50 万余人次,实现收入3 000 万元,带动全镇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5 000 万元,人均年收入达2 万余元。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长板桥村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增收,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小康生活。

3.2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09 年,四川省首届农家乐旅游文化节开幕,长板桥村作为主会场受到广泛关注。2015 年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开幕式在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举行。“螺岭彝风度假天堂”的乡村旅游品牌享誉四川省内外。长板桥村被列为全国首批28 个优秀村庄规划示范点之一。独具魅力的彝族文化元素在旅游业的带动下,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彝族文化更加融入百姓生活,当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形成户户住新房、处处有美景、人人都幸福的乡村幸福图景。

3.3 推动文化传承传播

当下已进入文旅融合大发展时期,长板桥村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灵魂作用,以及旅游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载体作用和渠道作用,在文旅融合理念的指导下,以文塑旅,通过职能融合,推进资源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和交流融合,让旅游成为本地彝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当地居民应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并且依托旅游宣传、节庆等活动,主动传播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

4 长板桥村未来发展方向

4.1 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打造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旅游项目才能够真正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虽然长板桥村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但长板桥旅游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尚无主导旅游精品,旅游产品处于开发初期或待开发期,仍然缺乏旅游精品项目。应充分挖掘、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重点项目,成为长板桥村下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应围绕“健身探险游、生态休闲游、民俗风情游”三位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在攀螺髻雄峰、探千年溶洞、宿彝家村寨、品山野风情上下工夫,提高当地的旅游吸引力,还要引领旅游企业继续开发旅游新产品,进一步打造精品项目。

4.2 提升整体水平,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为了深入细致了解彝家乐发展情况和服务水平,随机对几家“彝家乐”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长板桥村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就已经出现“彝家乐”,虽然规模各异、经营状况不同,但从主营项目来看,主要经营烧烤等,较为单一。从业人员以家庭成员或附近住户为主,少有提供住宿服务。在与达意彝庄经营者访谈中得知,过去达意彝庄是有住宿服务的,但条件较为简陋,没有卫生间,随着游客对住宿水平要求的提高,生意越来越不好,只得将住宿服务取消。

总的来说,长板桥村“彝家乐”经营属于粗放式,旅游服务缺乏精耕细作、科学规划。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创建星级农家乐,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和住宿需求;提高旅游接待规模和档次,增加过夜游客,提升大、中型旅游团和中、高档需求的游客接待能力。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树立现代旅游的运营和服务思想,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4.3 强化旅游推介,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宣传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从大方向上看,尽管长板桥村依托各类新媒体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合作,但还需在旅游宣传和推介上进一步提升积极主动性。以安哈彝寨仙人洞景区为例,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该景区主要的营销活动是各大景区针对特殊群体的门票优惠政策,以及在美团、携程等平台预售门票等,宣传的主动性、针对性有待提升,宣传方式上有待创新。

未来,长板桥村可根据西昌市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搭上西昌市旅游宣传的“便车”,主动创新线上线下旅游推介方式,与当地旅行社签订销售合作协议,开发彝族文化体验与田园避暑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突破赏花、品果乡村游的季节局限性。

5 长板桥村发展民俗旅游带来的启示

通过调研长板桥村发展彝家民俗旅游,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案例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人口贫困情况复杂、表现特殊。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是非常好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借鉴长板桥村的主要做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旅游扶贫向纵深发展。

5.1 做好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略规划,应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是因时制宜。当前经济社会不确定因素增多,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旅游发展规划必须保持一定的战略张力,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二是因地制宜。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因此制订战略规划前要进行充分调研和资源评估,并结合区域实际,根植本土,突出重点、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三是因人制宜。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改善生活状况,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战略规划应贴近当地人口的真实需求,以帮助当地人口发展增收为目标。此外,要特别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5.2 强化旅游扶贫设施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硬件基础和通达前提。一是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二是加强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修缮提升现有宾馆、饭店、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接待设施,提升当地旅游接待能力。三是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路标、厕所、安保设施、通信设施、物流点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5.3 重点构建民族地区人口参与机制

民俗旅游参与机制的重中之重是当地老百姓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人口多、发展基础薄弱、返贫风险大,更要注重当地人口在旅游发展活动中的参与数量、质量、深度和广度。因此,优化民俗旅游参与机制,应重点构建当地人口参与机制,并针对其困难进行帮扶。

5.4 创新民俗旅游业态产品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主要竞争力是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创新。在信息瞬息万变、人们寻求多样化体验的今天,旅游创新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生产力。一是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拓展观光、休闲、娱乐、养生等旅游功能,加强旅游与城镇化、生态文明、文化遗产、农林水利、科教、体育、卫生、工贸等融合。二是提高民俗旅游产品质量。提升传统民俗旅游产品档次,实现高质量转型,提升民俗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给游客更多精彩感受,丰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升级民俗旅游同质化产品,加大差异化品牌建设力度。三是创新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和土特产。应注重打造精品旅游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将推出一批附加值高、做工精致、携带方便、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努力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各种旅游新品、名品和精品。”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民族风情的丰富性和地方特产的特点,在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分类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加强保护;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开发一些形态各异、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产品。一方面促进旅游消费,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促进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

长板桥村发展彝家民俗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给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助力共同富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猜你喜欢
家乐民俗旅游板桥
陆海之纵
板桥善诵
板桥河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体育小能人
你知道吗?
失忆的男人
失忆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