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探析
——以羊坪彝族乡马铃薯种植产业为例

2022-11-10 05:39□朱
山西农经 2022年16期
关键词:彝族马铃薯农户

□朱 艳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4)

羊坪彝族乡坐落在永胜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彝族聚居乡,占地面积164.1 km,与县城相距13 km,交通便捷,具有显著的地理位置优势。当地年均气温保持在7.9~10.5 ℃,海拔在2 340~3 953.9 m,且降水量丰沛。该乡包括5 个村委会,分别是水柯乐、磨房沟、羊坪、落雪坪、分水岭,其中包含51 个村民小组,涵盖1 798 户,人口总数为7 994 人。羊坪水库是丽江市中型水库之一,库容3 540 万m,承担着下游永北、三川、期纳、程海等乡镇的农田灌溉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重任,是永胜县的主要水源地之一;他尔波忍峰是永胜县的最高峰,海拔3 953.9 m,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婚丧习俗独具特色、饮食习惯原汁原味。

1 羊坪彝族乡马铃薯种植历史

羊坪彝族乡人口原居住在大凉山,明、清以来,约有20 万人口外迁,主要迁往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雅安地区,部分于清代迁至宁蒗、永胜等地。迁徙原因除与明清两代朝廷用兵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凉山内部奴隶主之间的械斗。在械斗中,战胜者一方的势力得到扩大,而失败一方不得不放弃土地,被迫外迁,羊坪彝族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迁入的。羊坪彝族乡属高寒温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夏秋凉爽,全年霜期达6 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 030.7 mm,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冬春少,夏秋多,蒸发量小,光热不足,冬天有霜冻和积雪,昼夜温差大,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羊坪彝族乡是一年一熟地带,以粮食种植为主,从自然条件方面来看,适宜种植耐寒、耐瘠的粮食作物,例如马铃薯、玉米、荞麦、白芸豆等,相较于玉米更易种植马铃薯,俗语说“其深山苦寒之地,稻麦不生,即玉黍亦不植者,则以马铃薯代饭”,小凉山便是如此。羊坪彝族乡属高寒地区,越往山上走越寒冷,马铃薯适应当地气候,至今仍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马铃薯的农户谈到,“羊坪彝族乡种植马铃薯的习惯在大凉山时就有,祖祖辈辈是背着马铃薯迁移到羊坪彝族乡来的;刚迁移到羊坪的彝族祖先靠着马铃薯裹腹,慢慢地开垦荒地在这里建设家园,因此羊坪彝族乡对马铃薯有种特殊的情感。”如今,饥荒难熬的岁月早已远去,但马铃薯始终是当地人饭桌上最难忘的佳肴。

现在羊坪彝族乡形成马铃薯种植产业,是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在超长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的产物。羊坪彝族乡拥有种植马铃薯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当地人拥有种植、培育的知识及技术,在漫长历史中马铃薯一直作为一个重要角色参与了羊坪彝族乡的历史进程。

2 羊坪彝族乡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模式

2.1 先富带后富,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羊坪彝族乡围绕马铃薯、雪桃、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着力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引导农民走产业合作发展之路。在诺苏雪桃合作社、喜彝马铃薯合作社、金海岸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建立党支部,广泛开展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乡镇机关挂钩联系村组活动,引导党员群众组成脱贫致富互助组或共同体,把党员领富工作落到实处。截至2020 年,羊坪彝族乡马铃薯种薯繁育项目面积52.6 hm,其中农户自行种植49 hm、基地合作共种3.53 hm,总投资98.537 5 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74 户1 752 人,其中已脱贫户318 户1 481 人44 hm、监测户46 户222 人6.74 hm、未脱贫户10 户49 人1.77 hm。

据羊坪彝族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马铃薯种植是羊坪彝族乡的传统生计方式,但过去这些年主要以家庭式、自给自足的方式在种植,商品化、组织化、科技化程度低。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在永胜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农业局的指导下,乡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佳禾种业,带领村民到佳禾种业公司考察、学习,引进新种薯。2020 年示范、带动、发展了100 hm,2021 年结合“一村一品”建立了3 个生产基地,主要目的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时常、统一收入的模式下,使得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发展成效明显,对老百姓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2.2 精准施策,政府扶持,加快产业体系化发展

羊坪彝族乡政府根据国家脱贫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坚持“精准施策、群众参与、以奖代补、企业带动、科技支撑、保险兜底”的总要求,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产业发展,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羊坪彝族乡已脱贫806 户3 704 人,91 户433 人脱贫监测对象产业发展增效,28 户114 人未脱贫户产业增效脱贫,62 户275 人边缘户无致贫风险。

水柯乐村地处羊坪彝族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1 km,辖水沟坪、毛家村、中村、猪厂、上岔河、下岔河6 个村民小组,属于深度贫困村,2014 年贫困率为51.8%。全村265 户1 202 人,其中建档立卡163 户743 人,2015—2019 年累计脱贫156 户721 人,未脱贫6 户22 人,截至2019 年底贫困率为1.83%。据水柯乐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水柯乐村委会有231 户1 047 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62 户743 人。2021 年在中村和毛家村总的种植面积为217.47 hm,带动65 户297 人。水柯乐村马铃薯种植户介绍,“家里的地全部都种马铃薯,一年收入4 万~5 万元,种植马铃薯比较轻松,可以解决家庭基本生活问题,而且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务工也有稳定的收入,这样还可以供两个儿子上大学。现在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佳禾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也不用担心销路。”

2.3 因地制宜,多产业协同发展

羊坪彝族乡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推进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培育脱毒马铃薯、荞麦、白芸豆、中药材、核桃、雪桃等产业,开展重楼种植及牛、羊、蜜蜂养殖等庭院经济扶持项目,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群众增收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结合产业振兴,确立了“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一乡一品、一户一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强化招商引资、技能培训、培育能人大户,创新“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产业经济人+贫困户+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马铃薯种薯产业、核桃、花椒种植、重楼、蜜蜂、畜牧业庭院经济发展为主导的产业布局。

落雪坪村致富带头人说:“2000 年开始种植重楼,是羊坪彝族乡第一个种重楼的,至今已有21 年,村里的村民都学习该种致富模式。以前在丽江市做收购生意时认识了种植重楼的商人,考察之后有很大的发展价值,落雪坪村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重楼,开始在家乡种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那个时候村里穷,把幼苗免费提供给村民,让村民有收成之后再还钱。现在年纪大了,主要是大儿子在种植,他还成立了合作社帮助其他村民一起种植。”

3 羊坪彝族乡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羊坪彝族乡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鼓励政策,马铃薯种薯繁育项目产业奖补标准为18 750 元/hm,种植繁育品种88 号、青薯9 号马铃薯原种薯,播种密度为37 500 粒/hm,成本投入26 250 元/hm,农户承担14 250 元/hm,公司承担12 000 元/hm。据羊坪彝族乡工作人员介绍,“在没有脱贫时,产业帮扶资金最多是1 万元,分为种植、养殖,根据当年的收成按照市场价格的80%补给农户,只要农户把事情做好,政府就发钱奖励。”

第一,制定自行种植户奖补政策。第一次奖补种薯、肥料、农药采购款,在完成播种后按14 250 元/hm标准奖补给农户。为便于合作社管理,利于成品回购与销售,合作社要求羊坪村委会种植88 号马铃薯原种薯,分水岭村委会、落雪坪村委会、水柯乐村委会、磨房沟村委会种植户种植青薯9 号马铃薯原种薯。农户可自行采购种薯、肥料、农药等物资,并按照技术标准种植通过验收后兑付补助资金14 250 元/hm。无力购买种子、农药和肥料的种植户,经农户自愿申请,由合作社垫资购买相关生产资料,验收合格后,种植奖补资金支付给合作社,归还垫资成本。第二次奖补生产积极性奖励,按4 500 元/hm的标准进行奖补,实际补贴额与农户交售到合作社的马铃薯产量有关,没有交售的不享受补贴,即在农户按统一技术标准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马铃薯并交售到合作社后,合作社按照总补贴额与回购的马铃薯总重量算出每千克马铃薯享受补贴金额,按农户交售的马铃薯重量即可算出农户每公顷实际补贴额。不履行相关合约,私自采收种薯出售他人,存在违约行为的以300 元的生产积极性奖励兑付给合作社,作为违约赔偿公司承担的800 元成本。

第二,制定与基地合作共种农户奖补政策。按照18 750 元/hm的标准待农户与合作社达成基地合作共种协议,获得股权证明时一次性奖补给农户,或经农户自愿委托申请将该户对应的奖补资金支付给合作社作为入股资金。经合作社、农户双方协商同意,可以使用该户对应的奖补资金自愿入股合作社参与基地合作共种,入股标准为1 250 元/股(此标准由合作社提供),合作社收到入股金后出具股权证明给农户。同时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并获得劳务报酬,入股农户凭股权证明享受基地3.52 hm马铃薯335 元/股的收益。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双方协议约定权利和义务,合作终止时合作社凭农户持有的股权证明按1 250 元/股的标准退还政府相应的股本金。

4 羊坪彝族乡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的经验

4.1 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目前,羊坪彝族乡共计发展种植重楼80 hm,黄精、小白芨、珠子参等其他中药材33.33 hm,产值约为5 000 万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全乡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村民访谈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通过种植马铃薯,并在国家政策、乡政府扶持下,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磨房沟村委会,距离政府所在地20 km,国土面积10.6 km,海拔2 704 m,多年平均降水量1 100 mm。有耕地223.6 hm,人均耕地0.2 hm;有林地689.4 hm。全村辖8 个村民小组,农户362 户共1 239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3 户共198 人,农业人口1 132 人,劳动力728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00 人,2020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84 万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该地区适宜种植马铃薯、白芸豆等农作物。

羊坪彝族乡政府工作人员说:“对于羊坪彝族乡来说,种植马铃薯是唯一的出路,现在整个羊坪彝族乡马铃薯种植示范点有3 个,分别是羊坪村委会、磨房沟村委会、水柯乐村委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可以解决整个羊坪彝族乡的就业问题,马铃薯种植问题是关注的重点。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得好,可以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因为现在科技迅速发展,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很快会被替代,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工厂会辞退40 岁以上的工人,他们就会失业、没有经济来源。让他们在家乡拥有自己的产业,就有了收入保障,这也是解决贫困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方法。”

4.2 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彝族祖祖辈辈都种植马铃薯,但是产量低,抗灾害能力弱,这是因为品种不好,老一辈种马铃薯都是把大的留下来自己吃,小的用来播种。当地引进佳禾公司后,开始采取科学的方法种植马铃薯种薯,不是用来直接吃的,而是用来种的。例如,德宏盈江的高海拔地方冬天没有霜,可以种冬马铃薯,而云南的冬马铃薯一上市,全国基本上就没有马铃薯了,因此价格很高。云南省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88 号马铃薯品种,该品种不容易得病且产量高。经过考察,羊坪彝族乡土壤水分含量小,非常适宜种植该品种,因此建议羊坪彝族乡大面积种植该品种,成立培育基地。在县政府和县农业局的支持下,请佳禾公司进行指导,发放种子,教授种植技术,扶持羊坪彝族乡发展。在整个种植过程中,首先要防治病虫害,其次采收时不能挖坏,防止授粉时交叉感染减少产量,年产量为1 500 t,收益为75 000~105 000 元/hm。

4.3 重视合作社发展,保障销路稳定

“一村一品”的项目主要是通过统一种子、统一标准、统一药肥、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协议等措施,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及风险防控机制,实现马铃薯产业发展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化,引领带动全乡马铃薯种植产业增产增收。合作社连接种植户和商户,扩大马铃薯销售渠道,保障种植户收入。

合作社的发展必须调动农户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一方面要挨家挨户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将农户统一组织、管理种植马铃薯;另一方面是通过展示当年的收成和利润,让农户看到自己种植和参与合作社种植是有区别的,让更多农户积极地参与进来。在马铃薯合作社成立的10 年里,由“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发展成为“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开始了大规模、科学化的种植与管理,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要继续发展羊坪彝族乡马铃薯产业,除了需要理解和糅合“本土”与“科技”两种知识体系,还需要将现代生态产业融入本土文化。目前,需要将现代科技、观念与教育融入传统乡村,这必然会改变知识的传承形式;融入现代化元素,本土知识会面临文化涵化、同化。因此,要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措施,把握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小规模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彝族马铃薯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彝族美神故里 生态山水画廊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马铃薯有功劳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