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体育活动的调节作用

2022-11-09 03:09邓经辉吕志刚龙正印卢永雪
体育教育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业调节青少年

邓经辉,吕志刚,龙正印,,刘 通,卢永雪

(1.阿坝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四川 阿坝州 624000;2.四川大学 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相关研究表明,在父母教育期望影响下,生活在中、日、韩等东方国家的青少年会产生更多的学业压力[1-2]。当青少年长期在学业压力下可能会产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3-4],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残和自杀倾向[5]。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域学者在减少青少年学业压力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例如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减少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和压力。但尽管如此,部分青少年在父母教育期望的影响下仍然受到学业压力的困扰[2]。

目前,很多研究关注了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6],而鲜有学者针对如何调节这类压力做进一步的研究。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简单、高效、实际操作性强的干预措施,能否在父母教育期望下对青少年的学业压力继续产生调节作用是一个有待探索的话题[7-8]。对此,大部分学者认为体育活动能有效调节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原因在于,青少年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个体自信水平(Self-confidence)、自尊水平(Self-esteem)、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自我促进(Self-enhancement),同时减少自我批评(Self-criticism)和自卑感(Self-abasement),从而增强压力弹性(Resilience)[9-12],最终促进个体与父母进行积极互动并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体育活动的调节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Larun,L等人认为,体育锻炼对于缓解青少年抑郁和焦虑作用有限;Klaperski,S等人也认为身体锻炼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的变化并不能有效延伸到应激的心理反应[13-14]。

在充分运用压力弹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对体育活动能否调节青少年在父母教育期望下的学业压力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采用Johnson-Neyman技术对CEP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库中相关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该技术相比于其他调节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调节变量的调节范围[15]。研究价值可以分为现实价值和理论价值。现实价值在于,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主动缓解由父母教育期望带来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发挥体育活动改善父母儿童关系的功能。理论价值在于,丰富了体育活动在压力调节领域的相关理论。

1 文献回顾

1.1 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的界定

父母教育期望是指父母对自己孩子未来获得最高教育水平的估计和信念,是父母对孩子能力、以往的学术表现、理想和家庭情况进行衡量之后形成的[6,16]。本文中的父母教育期望具体表现为父母对子女未来能够获得某一学历水平的理想和期望。

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感知学业压力”统一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感知压力”的相关研究中窥见一斑。Sheldon Cohen等人认为,“客观上”压力事件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一个人对压力的感知决定的[17]。由此可知,学业压力作为一种压力源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个体差异对压力的感知不同进而导致个体产生不同的学业压力。

1.2 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关系

父母教育期望往往会显著增加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尤其是在亚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从宏观上看,父母教育期望的由来是受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和科举制等文化制度的影响。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读书是实现阶级地位垂直流动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父母往往对子女持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希望孩子在学业和事业上都能有很高的成就。从微观上看,父母教育期望的产生源自“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工具理性的驱使和典型“别人家的孩子”的同辈盲目攀比[18]。当然,父母高教育期望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关于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关系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都趋于一致,即父母教育期望越高,青少年往往会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19]。但尽管如此,父母的高教育期望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少年造成一定的学业压力[2]。这种压力大多是由于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的不匹配、不一致所造成的。父母对青少年持有高教育期望,但青少年个体自我教育期望较低,他们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教育期望,但又因为孝道等传统观念的影响[20],认为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因此,只能通过努力学习尽可能地达成父母的教育期望。

假设1(H1):父母教育期望会显著影响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

1.3 体育活动的调节作用:弹性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有机结合

目前为止,对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的处理策略,弹性理论(Resilience theory)在学界是被广泛接受且被认为是较为有效的理论[21]。弹性(Resilience)是指克服风险暴露的负面影响、成功处理创伤经历以及避免与风险相关的负面轨迹的过程[22]。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内在资产”(Internal asset)和“外在资源”(External resource)起着重要的作用[23]。内在资产主要指自我效能感[21]。首先,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的自信水平,从而降低压力水平[24]。其次,研究证明体育活动与自尊心水平高低有因果关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有更高的自尊心水平[25]。最后,体育活动会通过增加个体自我促进和减少个体自我批评的中介效应有效缓解青少年的学业压力[26]。外在资源主要指父母的支持[23]。体育活动不能直接作为一种外在资源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但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增加青少年与父母的交流沟通,获得父母的支持与理解。父母为孩子树立行为榜样,与他们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监督青少年的行为并提供支持和鼓励,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同时产生积极的心理健康结果[27]。Galya[28]和Ornelas[29]认为父母和儿童一起参加中等到大强度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进而促进青少年与父母的交流,获得家庭社会环境的支持,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增加青少年与家庭成员的互动。

青少年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丰富了个体内在资产和外在资源后,开始获得家庭社会资本[30],即亲子关系和亲子交流[31]。亲子关系和亲子交流在缓解父母教育期望下青少年学业压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2]。为了解决父母与子女教育期望不匹配、不一致导致的青少年学业压力大的问题,青少年可以通过家庭资本改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交流,进而与父母产生良性沟通,尽可能使双方的教育期望保持同一水平,最终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青少年在父母教育期望下的学业压力(见图 1)。

图1 体育活动调节由父母教育期望带来的青少年学业压力

综上所述,青少年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丰富个体内在资产(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获得外在资源(父母和家庭的支持),改善心理弹性,进而促进亲子交流,协调双方的教育期望,最终缓冲由父母教育期望带来的负面心理健康结果。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H2):体育活动可以有效调节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

假设2a(H2a):体育活动可以有效调节由父母教育期望带来的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

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青少年暴露在父母教育期望风险因素(Risk factor)下时,青少年如何利用体育活动这一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预防和改善感知学业压力的负面结果(Negative outcome),构建以下假设模型(见图2)。

图2 体育活动调节父母教育期望和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的假设模型

2 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基线数据。该项目采用了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基线调查从全国随机抽取了28个县级单位(县、市、区)112所学校中的438个班级,共19 487名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CEPS除了调查学生的个人信息,还收集了家长、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详细信息,为本研究检验研究假设提供了数据基础[19]。

由于原始数据中存在缺失值和极端值,需要对其进行初步的处理。对于缺失值的处理,有学者认为,如果缺失值小于总样本量的10%时,它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33],本文做排除处理,最终纳入16 972份样本。

2.2 自变量:父母教育期望

父母教育期望变量来自学生问卷,同样使用学生问卷中父母教育期望变量进行相关研究的还有李佳丽[15]、Miao Li[34]、Haiyang Lu[6]等人。变量的题目为:你父母对你的教育期望是?1=现在就不要念了;2=初中毕业;3=中专/技校;4=职业高中;5=普通高中;6=大学专科;7=大学本科;8=研究生;9=博士;10=无所谓。在实际回答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回答了“无所谓”,因此,为了不将这个回答排除,将“无所谓”编码为0,代表父母教育期望较低。把10点量表作为顺序变量带入调节分析中,数字越大代表父母教育期望越高。

2.3 因变量:青少年感知教育期望压力

本文中的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特指青少年感知到的由父母教育期望所带来的压力。尽管这种感知学业压力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仍然可以作为感知学业压力的一部分进行相关研究[33]。我们把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作为连续变量使用。对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的测量,问卷中设计的题目为你对这种期望(父母教育期望)感到?回答从“毫无压力”到“压力很大”共5个答案,它们分别是1=毫无压力;2=有点压力;3=一般;4=压力比较大;5=压力很大。

2.4 调节变量:体育活动(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在问卷中,直接询问中学生上周周一到周五的体育活动时间和上周周末的体育活动时间,回答方式为多少小时多少分钟。为了方便计算,本文先将小时转换为分钟,得到以分钟为单位的每周总体育活动时间,再将每周总活动时间除以2最后得到平均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强调,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平均每天进行60分钟的体育活动[35]。尽管如此,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仍然严重不足,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将体育活动时间超过6小时视为极端值,做排除处理。

2.5 控制变量

本文将影响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其他压力源作为控制变量。目前为止,关于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压力来源研究有很多,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压力来源有家庭资本的影响和学校资本的影响。家庭资本包括年龄、父母儿童关系、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差异;学校资本则包括学科所得分数、所在年级、学业任务[23]。表1总结了各变量的名称和赋值说明。

表1 体育活动调节父母期望与青少年学业压力关系各变量基本特征描述

2.6 统计方法

为了探索体育活动在父母教育期望和青少年学业压力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首先采用普通线性回归的方法检验父母教育期望和青少年感知学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活动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再使用ANOVA探索不同体育活动时间对学业压力的不同影响,最后使用SPSS 22 版本中由Hayes[36]开发的PROCESS V2 16.3程序进行阶层线性回归,对体育活动在父母教育期望和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之间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PROCESS中共提供了76种回归模型,本文采用模型1进行调节分析,并经由Boostrap 1 000次检验得出父母教育期望与体育活动参与的交互作用大小,如果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体育活动在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学业压力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作用,p<0.05。

3 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根据表1所示,男女数量基本一致,七年级的学生略微多于九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非独生子女多于独生子女,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父亲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值仅为0.07,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平均值为0.09。除此之外,将父母教育期望变量和青少年感知学业变量视作连续性变量,其数值越大代表期望或压力越大。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持有较高的教育期望(6.62±1.57),同时大部分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于这种期望有较大的学业压力(3.06±1.09)。一方面父母对子女持有高教育期望的样本量占总样本量的80.2%,另一方面,青少年对自我持高教育期望的仅占36.4%,这表明父母的教育期望与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期望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最后,青少年平均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足,仅为44.49分钟。

3.2 父母教育期望和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关系以及体育活动时间和感知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

为了验证H1和H2,本文将父母教育期望和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将活动时间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分别做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教育期望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压力,p=0.00,<0.01,贝塔值为0.03,表示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即父母教育期望越高,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越大,H1得到验证。分析结果也表明体育活动时间可以有效作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p=0.00,<0.01,有显著作用,贝塔值为-0.02,表明体育活动时间对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影响是负向的,即活动时间越长,青少年学业压力越小,H2得到验证。

为了进一步探索青少年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差异对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是否存在不同的影响,将青少年报告的体育活动时间等分为3组,0~44.75分钟为短时间组,44.76~89.5分钟为中等时间组,89.6~179分钟为长时间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体育活动时间对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影响

F检验的结果为,F(2,10.604)=8.86,p=0.00,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短时间组与中等时间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但与长时间组没有显著差异,p=0.75,同时中等时间组与长时间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6。结果说明平均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仅为0~44.75分钟的青少年与平均每周体育活动时间为44.76~89.5分钟的青少年在学业压力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89.6分钟以上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3 体育活动在父母教育期望和青少年学业压力中的调节作用

首先将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受教育水平、父亲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儿童关系、年级、学业成绩作为控制变量,再建立父母教育期望对青少年学业压力影响的回归模型,最后将调节变量体育活动时间带入模型,使用PROCESS中的模型1进行调节分析。

调节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控制变量中除了是否为独生子女对青少年的学业压力无显著影响外(p=0.24),其余控制变量均对青少年学业压力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控制了会对学业压力产生影响的变量后,体育活动时间仍然能在父母教育期望对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影响中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p=0.01。除此以外,体育活动可以解释8%的由父母教育期望引起的青少年学业压力,R2=0.08,H2a得到验证。

表4 体育活动调节父母教育期望带来的青少年学业压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解释父母教育期望和体育活动时间之间的交互关系,本研究测定了两者之间的简单斜率并且使用J-N技术[37]来区分随着活动时间的持续增加而对父母教育期望带给青少年学业压力所产生的有效调节作用的区域。将调节分析的结果数据做中心化(Mean Center)处理后,使用正负一个标准差的方法(Mean and +-SD from Mean)进行J-N分析[38],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中,X轴代表青少年平均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Y轴代表体育活动调节作用的显著性。J-N技术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活动调节由父母教期望带来的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影响并不是一直都存在。图3中,X轴上的竖线(X的刻度为67.71)以左代表体育活动存在调节作用,超过则代表体育活动不存在调节作用。

图3 体育活动时间调节父母教育期望对青少年学业压力的影响

4 讨论

目前为止,尽管有很多的研究关注了体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压力弹性从而帮助他们缓解学业压力的健康问题,但对于体育活动是否能在青少年面临父母教育期望时所产生的压力领域继续产生积极作用的研究仍然相对缺乏,尤其是在中国教育环境下。通过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EPS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力图丰富这一领域。评估了体育活动在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学业压力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且探讨了不同的体育活动时间对调节效果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1 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认为,父母教育期望越高,青少年的学业成绩越好,但与此同时,青少年会感受到更多的学业压力,这种风险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ANOVA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父母持有的教育期望与青少年的感知学业压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父母教育期望越高,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就越大。那么,父母教育期望为何会显著增加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呢?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均倾向于亲子教育偏差(Parent-Child Discrepancies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亲子教育偏差的产生可以用社会学领域中的认同控制理论(Identity Control Theory,ICT)进行解释[39]。理论提出者Burke等人认为,青少年往往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与自我教育期望相同的教育期望。这种教育期望如果与自我教育期望一致时,青少年便会获得自我认同感,而当他人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产生偏差时,无论这种反馈是高于自我教育期望还是低于自我教育期望都会干扰或中断青少年对事件本身的认同过程,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育偏差冲突来自重要他人,例如父母,青少年将经历更大的焦虑与痛苦[40],随之产生更大的感知学业压力。

4.2 不同体育活动时间对感知学业压力的影响

ANOVA和J-N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体育活动时间对感知学业压力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并且存在调节阈值。具体而言,体育活动短时间组和中等时间组之间对学业压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当青少年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超过67.71分钟时,体育活动对父母教育期望带来的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的调节作用随即消失。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是父母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子女的刻板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青少年应该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如何提高学业成绩上,而不重视子女除了学业成绩以外其他方面的成就。因此,大部分父母认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会荒废学业成绩,从而限制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曹格和谭肖芸[20]的研究表明,当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与父母的教育期望产生冲突时,他们当中大部分的人会采取顺从父母意愿的策略来应对和缓解这种冲突,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努力达成父母的教育期望是为了奉养和回报父母。基于这种权威性孝道,青少年往往会自觉减少体育活动时间,并且在被父母接受的时间段内参与体育活动,避免产生其他亲子冲突。

4.3 体育活动调节父母教育期望与青少年感知学业压力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表明,在体育活动时间的干预下,青少年由于父母教育期望所产生的学业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p=0.01,R2=0.08。调节效果尽管不算显著,但在大样本量的前提下,体育活动时间仍然能解释8%的调节影响。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青少年个体精力充沛,愿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提高了个体的自我促进[33]、自信心[15]以及自我效能水平,降低自卑感和自我批评,从而改变青少年个体的心理状况,增强他们的心理弹性,最终改善由父母教育期望引起的学业压力问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青少年通过体育活动改善了自我效能,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社会资本理论认为,青少年如果能够得到家庭或父母的支持将会大大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CEPS提供的问卷数据来看,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显著性的影响,并且有60%以上的青少年经常与父母一起进行体育活动。当青少年遇到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不一致时,应该积极地与父母进行交流[19],但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直接与父母进行沟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参与体育活动便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媒介和通道。

5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父母教育期望给青少年带来了较大的感知学业压力,但是通过体育活动的适当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学业压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心理健康。

基于以上结论,给出以下建议:对于父母而言,应结合孩子实际学业成就选择合理的教育期望,并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家庭支持。对青少年而言,在面对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不一致时,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心理弹性。最后,父母与青少年尽可能多地共同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协调父母教育期望与自我教育期望,最终改善青少年学业压力问题。

猜你喜欢
学业调节青少年
方便调节的课桌
艰苦的学业
青少年发明家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
35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