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农业学校 林观钎
2016年4月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福建省教育厅立项为福建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培育项目,自立项以来我们从基础调研入手,紧扣顶层设计,细化建设任务,以“双轮驱动”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为保障,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人才培养机制与制度建设为依托,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我校先后与福建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沙县时代汽车维修中心签订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福建省汽车维修行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资格标准为目标,以校企深入合作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采用校内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以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的深入指导为支撑。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考核评价体系、职业资格认定等工作。
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应工作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建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企业实习和就业对口率。
在学校招生开始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和招生方案,实行校企联合招生的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对学徒制班的成员进行面试和考核,进入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与企业、学校签订现代学徒制三方培养协议,形成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机制。2016年我校与福建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新奇特学徒制班”,每年校企联合招生50人左右;2017年我校与沙县时代汽车维修中心成立了“时代汽修学徒制班”,每年校企合作联合招生20人。
3.2.1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以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双轮驱动、五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各阶段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以校内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为主,企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为辅,第三年开始进入现代学徒制企业实践学习阶段,以企业的教学和实习为主。
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学校安排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福建省学业水平测试内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为学习和考核的重点,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在校内学习期间,企业安排技术能手和一线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为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授课,第一年以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等内容为主,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识,提升职业认同感;第二年以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学生入学的第三年,学校采用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第五学期,学生先在学校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然后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左右的企业教学实习,完成企业教学实习后返回学校完成校内考核等教学内容。企业教学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并制定学生企业教学实习工作方案。学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把学生按照8人~10人为一个小组分成若干小组,安排专业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实习过程管理和专业技能指导;企业接收学生的教学实习,安排相应数量的实习岗位和住宿条件等,安排1名师傅指导一个小组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开展教学实习;学生根据学校和企业安排参加教学实习,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实习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考核。学生教学实习情况由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第六学期,学生进入为期六个月的顶岗实习阶段,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和评价考核。
3.2.2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以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教学内容,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即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喷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校企合作建设与四个学习领域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紧密衔接的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在建设过程中,以四个学习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格及教学标准为依据并结合真实的生产情境,实现课程资源的技能训练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综合实训岗位化。
学校和企业经过两年的合作,建设完成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和底盘构造与维修两门校级网络精品课程;共同编写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钣金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四门校企合作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大纲、实训工单和实训项目评价表等。
3.2.3 校企共同探索多元考核办法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实习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学业考核。评价内容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围绕学生行为规范、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业成绩、职业技能、企业实习和岗位成长等方面;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企业导师组成,对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专业课程和企业实习采用项目化评价,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一个实践项目的训练后,由教师和企业导师组织综合实践考核。
企业教学实习采用学生自评、企业导师评价和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的方式,学生按照企业岗位规范和工作标准进行技能训练,完成一个项目后学生填写项目实习小结,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占项目考核成绩的10%),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操作技能和实习小结给予等级评定,其中企业导师评价占项目考核成绩的6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占项目考核成绩的30%。学生企业教学实习的总成绩由所有实习岗位和项目的考核成绩组成。
3.2.4 校企合作开展双证融通
企业参与我校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共同分析岗位核心技能及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共同研究和制定了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方案。将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将学生职业资格技能训练分为校内和企业训练两个阶段。
(1)校内训练阶段。学生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汽车专业教师团队将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融入到各阶段实训课程中,并在各学期期末按照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内容和要求安排实践技能考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职业资格所必备的操作技能。
(2)企业提高阶段。学生进入现代学徒制学习阶段,企业在生产实践项目中融入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内容,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岗位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改革、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现代学徒制在我校其他专业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将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以17级新奇特班学生为例,汽车中级维修工职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100%,该班级参加顶岗实习人数48人,流失率为3.3%,大大低于学校的平均水平。该班级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达100%,其中47人进入福建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有1人到三明市周边汽车维修企业顶岗实习。
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开发、实训教材编写等工作,使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期间,同时开展企业生产实践,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企业生产经验。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容易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开展需要从制度上进行保证。政府应该主导制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相关规章制度,鼓励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建设中来,对参与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或者税收优惠的政策,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时都还未成年,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很大。由于学生操作技能较弱,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导师为了不影响效益会出现让学生在旁边观看或者让学生从事简单的技能操作的情况,时间长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要制定相关的制度,给予带队教师和企业导师相应工作量的补贴,提高企业导师的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角色与普通在校学生有所不同,他们不仅是学校的学生,也是合作企业的准员工,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招工一体化有利于确定学生的双重身份。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实习期间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完成工作任务,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管理。通过招生招工一体化,企业参与制定学校的招生方案,明确了学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中的职责,也维护了校企双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