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融合背景下汽车故障诊断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2022-11-09 12:34:07衢州工程技术学校洪小娟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排故故障诊断导师

衢州工程技术学校 刘 倩,洪小娟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选取“起动系统控制电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为教学任务,发现在常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内容和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不够紧密。汽车技术更新非常快,而传统教材缺少企业真实案例支撑,没有将企业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直接引入课堂,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学中做”。

(2)电路原理抽象难懂,汽车内部元件线路难找。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较弱,对抽象的汽车电路原理的理解有难度,而电路图中的各个元件和导线隐藏在汽车内部,学生在排除故障的时候往往会因找不到相关线路和部件而无从下手,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教学评价无法记录操作过程。传统的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结果评价,却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也只有教师,缺少了学生之间的互评,同时也缺少了企业导师的评价和经验传授。

(4)传统课堂缺少企业标准、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的融入。传统课堂缺少校企双元育人的平台,育人的主体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缺少企业职业标准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融入,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而频繁跳槽,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2 设计和实施理念

针对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科鲁兹轿车起动系统故障”这一真实案例引入教学;依托校中厂实践基地开展主讲、助教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排故流程,树立规范意识;通过不同故障的排故训练及操作视频回放,帮助学生梳理排故思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在师、生评价的基础上融入企业导师评价,将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核心素养要求融入课堂,为课程思政的落实提供良好载体,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促进发展的目标。

3 实施过程

(1)案例导入。修理车间来了一辆科鲁兹轿车,据客户反映车辆无法起动,无任何起动迹象,经师傅检查,初步判断为起动系统控制电路故障,然后请企业导师在课堂上还原故障,通过直播平台展示故障现象,引入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主讲、助教、企业导师三位一体互动教学。教师展示“桑塔纳2000 GSI型轿车无起动继电器”的起动系统控制原理,学生通过对起动机台架进行连线掌握其工作原理;教师和助教同屏互动直播展示科鲁兹LDE轿车有起动继电器的起动系统控制电路排故流程,之后由助教设置不同故障,每个小组进行排故,教师和企业导师巡回指导、观察,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3)学生、教师、企业导师三方共同评价。每组学生将本组的排故视频上传至钉钉班级群,其他组的成员根据评分表对其进行打分,通过互看互学,了解不同故障的排除思路;教师对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进行课堂展示和反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企业导师对每个小组的诊断过程进行点评,并传授4S店的诊断经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领会修车的精髓;同时将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核心素养要求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明确方向,也为学生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4)绘制诊断思路图。学生根据自己的诊断过程和企业导师的指导,梳理诊断思路,绘制“科鲁兹轿车起动系统控制电路”故障诊断树并展示,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评选最佳小组及课后拓展。通过投票选出本次实训起动机连线、故障诊断及故障树绘制三个任务的最佳小组,最佳小组将获得与企业导师共同到校中厂实践基地参与不同车型“起动系统故障诊断排除”的机会。课后每个小组将本小组的排故过程制作成PPT上传至班级群,教师将选出的最佳PPT在“汽车维修服务平台”公众号上进行展示,形成学生的学习成果“汽车电气故障案例集”。

4 改革举措

4.1 教学理念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师和学生按照制定好的标准来进行教和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发挥,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时,学生灵活性差,难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做出调整。

本设计根据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所有教学环节围绕学习产出进行设计。聚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4.2 教学内容创新

根据一典型工作任务对教材内容进行项目化重构,对起动系统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按照岗位技能设定教学内容,依托校中厂实践基地平台,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机融入课堂实训环节,通过学习通平台、微课、钉钉直播课堂、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双元融合,三阶六环、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排故水平和故障诊断能力。

4.3 教学环境创新

依托校中厂实践基地,打造校企联动生产与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可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课前课后轮流到校中厂实践基地进行跟岗实训。课中将企业的真实生产工作情境引入课堂,由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职业情境“沉浸式”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会修车到能排故,再到爱上这一行、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诊断技师。

4.4 教学组织创新

课堂采用“双元融合,三阶六环、线上线下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课前通过企业跟岗观摩、微信公众号和学习通平台导学,课中通过“导、理、演、排、评、思”六个环节帮助学生懂原理、树规范、能排故、提思维、有素养,层层递进实现知识、能力、思维和素养的提升。课后学生将学习成果制成排故案例PPT,教师择优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巩固教学成果,形成闭环反馈。

4.5 教学手段创新

(1)学习内容由简入繁、层层递进。从桑塔纳无起动继电器的线路控制原理到科鲁兹有起动继电器的线路控制原理;从单个起动机的连线到实车起动系统线路故障的排除;从单个故障排除到不同故障诊断思路的梳理绘制,学习内容由简到繁,操作技能层层递进,最终接近岗位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2)多维评价,实现全过程评价。每组学生将排故视频上传至班级钉钉群,学生观看视频并对照评分表进行打分,这样可以了解不同故障的诊断思路,更好地掌握操作规范;在展示交流环节,每组学生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享,实现互看互学,共同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在点评环节,教师和企业导师将学生好的做法和不规范的操作进行展示反馈,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技能;最后邀请企业负责人,将企业的岗位要求、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待和目标 。

5 实施成效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性高。课堂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深入探究,最终排除故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高;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大大增强;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得到提升;学生对课程乃至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学习动力。

(2)学习效果明显,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以前学生拔插头不断电,测量电阻、电压分不清,排故思路混乱,经过训练后,现在已具备良好的规范操作意识,排故流程完整,操作过程严谨,排故思路清晰,初步形成从拆装技能到故障诊断技能的升级,具备了初级汽车诊断师的意识和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产教融合资源共享,促进校企双方共赢。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深入企业对接岗位标准,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活页式校本教材、PPT、拍摄企业最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微视频,整理重构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知识深度得到拓展,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多位教师在论文发表、课题探究、教学比赛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企业方也可以共享教学成果,择优录取毕业生,在双方磨合的过程中针对故障案例开展探讨研究,将企业的做法与学校的教法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促进双方知识和技能共同提升。多位企业导师在全市职工技能竞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猜你喜欢
排故故障诊断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PAE电台监控系统搭建及相关问题解决方法
基于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线路排故的仿真系统设计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01:16
故障树分析法及其扩展在飞机系统原理学习中的应用
因果图定性分析法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空中交通防撞系统(TCAS Ⅱ)的排故与维护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基于LCD和排列熵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