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杰
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动力源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主题,要通过坚持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实现。为了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及2035年科技强国目标,必然要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然而,我国经济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为明显,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应分别从不同地区发展实际来做研究分析。此外,我国在不同产业部门间投入的技术资源也存在显著差异,只有不同产业部门间协同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经济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此,本文从产业结构视角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并探析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而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大量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郭庆旺(2005)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是导致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李双杰等(2008)认为,21世纪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东部地区相比便呈现出相对上升趋势;陈星星(2013)和张朝(2020)通过测算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从东到西依次递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表现为依次递增。
不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呈现出不同的经济特征,如邵之然(2013)通过对1986—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比研究发现,二、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要高于第一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张辉(2014)提出,2009年以来,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已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
由此可见,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参照《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指标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内涵,本文认为,一个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效用。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要素(如科研人才、科研资金)投入,带来创新效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科技产出,大大提高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帮助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会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这就形成创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激发创新活力的良性循环。
创新环境方面: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个地区创新型企业占比越高,就越能发挥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越能激发该地区的创新活力,越有利于营造地区良好的创新氛围。2016—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占比由42.3%增长到47.5%,西部地区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占比由35.6%增长至36.7%。由此可见,虽然我国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占比均有所提升,但东部地区科创企业占比更大,增长速度更快,拉大了与西部地区的差距。
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R&D人员当量和R&D经费支出分别代表一个地区在科技方面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2003—2019年,我国东西部地区R&D人员总量和经费都在逐年攀升,但东部地区远远大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R&D人员占比不断提高、R&D经费支出占比在68%左右上下波动,西部地区R&D人员占比逐渐下降至12%左右、R&D经费支出占比稳定在12%的水平。专利数量可以代表一定时期一个地区的科研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也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2003—2019年,我国东西部地区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出极大幅度上涨,但是西部地区科技产出占全国的比例非常低,始终没有突破20%。
创新效用方面: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可以代表我国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对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度,2010—2019年间,东部地区高科技产品出口额更是西部地区的5倍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更是西部地区10倍左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较大变化。而全要素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科技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科技进步。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东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需要分别对东西部地区不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搜集2003—2018年数据,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Yi(t):本文用历年各省份“按三次产业划分的GDP”经过当年消费价格指数折算成以2002年为基期的实际GDP来表示。
以上数据均来自各省份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本文将数据代入产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Tornqvist模型,可以计算出我国东西部各省份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增长率,并通过汇总模型,分别得到东西部地区整体三次产业TFP增长率。
通过本文的测算,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TFP增长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8年TFP增长率较2003年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从不同区域的角度看,我国东部地区TFP增长率比西部地区更高,且不同产业TFP增长率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从东部地区来看,第一产业TFP增长率2012年以前在波动中不断下降,2012年后呈现出负增长状态;第二产业TFP增长率总体来看一直处于最高水平,相对于第一、第三产业来说更有优势;第三产业TFP增长率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向第二产业TFP增长率靠拢。从西部地区来看,第一产业TFP增长率在2012年以前整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2012年后迅速下降并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TFP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并在2012—2017年间呈现出负增长状态;第三产业TFP增长率较为稳定,并逐渐由西部地区TFP增长最慢的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继续保持我国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优势,优化科技产业结构。大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研究项目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允许具有经济实力和科研人才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到国家重点研究领域中,加强科技前沿领域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争取在生物科技、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持续优化科技产业结构。
二是加大对我国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三次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逐渐提高当地科研经费在全国的占比,推动更多国家级实验室在西部地区建设落地,通过财政、金融、教育、法律政策帮助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优势的人才和产业聚集区,实行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制度,引进和留住创新人才。
三是加强我国东西部地区互联互通,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加快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区间企业合作,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加大东西部地区项目合作力度,为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共享和落地提供保障。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南边境民族地区脱贫农户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号:19XMZ09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