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对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022-11-08 11:17张晓会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显著性高校学生实验组

张晓会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相关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精神,许多高校在一定时间内采取相对封闭的校园管理政策,在校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大、精神内耗增多,心理健康问题已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1]。究其原因,除常见的如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创伤外,学生难以找到适合的宣泄渠道和舒缓途径也成为阻挠心理健康正常发展的原因之一。只有找到既能够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又能够尽量保护学生隐私的方法,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参与,帮助他们改善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高校学生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水平[2]。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集健身性、社交性、娱乐性、竞技性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集体育、音乐、舞蹈、美育等为一体,具备独有的特点。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展现了艺术和文化的结合,具有悦体效应、审美效应、成就效应、移情与宣泄效应以及交往效应等[3]。研究表明,常年参加体育舞蹈运动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普通学生[4]。体育舞蹈的锻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作用,对治疗抑郁症状的效果最为突出[5]。诸多研究显示,体育舞蹈以其项目特点和锻炼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引入我国各大高校,由起初的舞蹈专业学校、体育专业学校和师范类高校开始,目前已逐渐成为各个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很多普通高校将体育舞蹈作为大学体育课程的选修项目,同时体育舞蹈学生社团也在校园内广泛兴起。前期关于体育舞蹈对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以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较多,对于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较少,本文在研究体育舞蹈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对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体育舞蹈对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内容。以S大学的12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通过宿州市图书馆、宿州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国研网数据库等途径查找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舞蹈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实验法

抽取S大学120名非体育专业的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实验组进行12周的体育舞蹈学习,对照组不进行体育舞蹈学习,经过12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心理健康测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T检验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对比,P>0.05说明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 实验设计

3.1 测试量表的选择

本研究运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试。SCL-90量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共90个条目,按照1~5级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神经病性等9个分量表[6]。

3.2 样本的抽取

为避免学生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对实验效果产生影响,选择样本前剔除S大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筛查中存在二级以上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为减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的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选取二级及以下心理健康问题或无心理健康问题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为总样本。在总样本中抽取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12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实验前运用SCL-90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测试结果 n=120

表1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心理健康指标的P值均>0.05,表明实验前两组间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3.3 实验时间和地点

实验时间为2021年9月8日—2021年12月1日,共12周,每周3次,每次1.5 h。实验地点为S大学舞蹈房。

3.4 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期间,对实验组进行华尔兹铜牌、伦巴铜牌的学习与训练。实验组教学内容见表2。

表2 实验组教学内容简表

3.5 实验控制

实验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日常上课内容和公共体育课内容完全一致。实验期间实验组学生按照实验教学内容和时间参加体育舞蹈学习,除此之外不再参加课外体育运动。实验期间对照组学生不参加课外体育舞蹈运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环节由同一教师进行,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量表完全相同。

3.6 实验中的安全控制

实验开始前,教师对参与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培训,讲解体育舞蹈运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规避运动损伤的相关方法。每次教学前强调不得出现危险动作,要求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全程监控,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的对比

表3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各项心理健康指标较之实验前均有所下降,说明体育舞蹈干预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表3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测试结果 n=60

4.1.1 体育舞蹈对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实验组实验后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3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下降了0.53、0.94、0.59。T值分别为4.408、5.616、3.854,P值分别为0.002、0.000、0.004,P值均≤0.01,说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3项指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学习对高校学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指标具有非常显著性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体育舞蹈是表现难美性的运动项目,以身体姿态为表现基础,经常运用拉伸、转体等动作,配合合理的呼吸和科学的发力,能够有效缓解躯体化指标的表现症状[7]。通过体育舞蹈训练,能够拉伸肢体缓解肌肉酸痛,颈部拉伸缓解平时低头带来的头痛等不适状态。

其次,体育舞蹈以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为表现形式,学习过程中需要舞伴间言语交流、肢体配合、心理共情,在练习过程中需要为了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有助于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产生荣誉感和归属感,克服自闭和自卑心理,改善人际关系的敏感度,消除敌对心理。

4.1.2 体育舞蹈对抑郁、焦虑、恐惧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实验后实验组的抑郁、焦虑、恐惧3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下降了0.08、0.56、0.15。T值分别为3.207、2.689、2.666,P值分别为0.011、0.025、0.026,P值范围在0.01~0.05之间,说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抑郁、焦虑、恐惧3项指标呈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学习对高校学生抑郁、焦虑、恐惧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

究其原因,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是通过个人努力追求美的过程,有助于唤醒学生对美感的意识,理解美的标准,追求美的冲动;体育舞蹈的练习强度适中,有利于放松身体和神经;学习难度适中,动作要领易掌握,有利于提高获得感和满足感;练习过程中配有音乐,有利于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兴奋性;学习动作较为固化,单一动作需要反复练习,有利于保持专注度,消除杂念。而在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消除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8]。

4.1.3 体育舞蹈对强迫、偏执、神经病性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知,实验后实验组的强迫、偏执、神经病性3项指标平均值分别下降了0.21、0.03、0.05。T值分别为2.243、1.964、2.236,P值分别为0.052、0.081、0.052,P值均>0.05,说明实验组实验前后强迫、偏执、神经病性3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三项指标平均值均有所下降,说明体育舞蹈学习对高校学生强迫、偏执、神经病性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显著。这是因为通过体育舞蹈的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会改善学生的睡眠与饮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体育舞蹈训练能够对改善偏执带来一定影响。体育舞蹈的学习中音乐的熏陶和美育的感染,有助于使易怒倾向的脾气得到适当缓解[9],因此体育舞蹈对改善强迫症状具有一定影响。

4.2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的对比

为确定实验组实验结果的价值,在实验前后对对照组进行SCL-90量表测试(见表4)。由表4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P值均>0.05,说明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没有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干预的情况下,12周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无明显影响。

表4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测试结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实验组学生经过12周的体育舞蹈锻炼,SCL-90量表测试中各指标均低于实验前的所测结果,说明体育舞蹈健身性、社交性、娱乐性、竞技性的特点能够改善普通专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2)实验后实验组学生躯体化、人际、敌对、抑郁、焦虑、恐惧指标变化幅度较大,具有显著差异。因为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过程中身体形态得到了改善,情绪得到了释放,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获得感和满足感,所以体育舞蹈对改善以上心理健康指标症状的作用最为明显。

(3)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强迫、偏执和神经病性指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育舞蹈对改善以上心理健康指标症状存在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干预。

5.2 建 议

第一,学校应通过专题讲座、网络直播等方式,扩大体育舞蹈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功能的知晓度。第二,丰富体育舞蹈课程内涵,体育舞蹈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美育、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同时鼓励体育舞蹈授课教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教材教法和教学实践,推进体育舞蹈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第三,将体育舞蹈作为心理健康干预的手段,运用到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教育和干预当中。高校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须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价,尤其对学生中的心理亚健康人群进行重点监控,并有针对性地对该人群进行合理的体育舞蹈干预,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显著性高校学生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