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传播视阈下中新两国学生群体对中医药文化认知的多维度调查与研究*

2022-11-07 05:49魏子楠侯中伟王江涛刘晓峰云小雯王若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认知度中医药人群

魏子楠 侯中伟 韩 竹 王江涛 刘晓峰 云小雯 王若冲 马 捷※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2488;2.北京第五中学通州校区,北京 110000;3.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中医药是华夏大地人民的健康之源,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不仅在华夏大地传播,更形成了一个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传递至世界各国。中医药文化在丝绸之路建立之始已然在华夏大地与沿线各国传播,陆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丝绸之路等都有中医药的印迹留存。中医药并非只是作为古丝绸之路贸易的货物而存在[1],而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绵亘千里[2,3]。随着当代“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中医药在这一领域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成为了重要的命题之一。

目前,中国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群的不同国籍和不同知识背景,造成了中医药文化认知与传播的壁垒。因此,本文将从中国、新加坡两国不同学术背景人群对于中医药的认知度入手进行调查,剖析不同年龄阶段、学术背景与地域特征的人群对中医药文化认知度的异同和特点,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文明之路”“民心相通”的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理念,进而为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提供可行的传播思路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来源 调查地点:中国北京市的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第五中学通州校区;新加坡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SBS)。调查时间:2019年9月—2019年10月。 调查人数:326人。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校在读学生;(2)精神状态良好,无过激情绪变化者。排除标准:在研究过程中不能配合者。

1.3 调查方法和内容

1.3.1 调查内容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和系统回顾分析本项目的现代研究,进而对中医药文化传播问题进行整合,并结合中医专家组的意见,参考《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报告(2016)》《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制定了《中医药文化认知度调查问卷(学生)》。问卷中涵盖了2个部分内容,具体如下:(1)中医文化认知度与接受度:不同人群对中医药概念的理解(多选);不同人群对传统中医药认知度;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中医药的优势(多选);是否有看过中医或吃过中药的经历;曾接触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多选);在何种情况下会选择中医(多选)。(2)中医文化传播方式:是否阅读过传统中医文化书籍;了解中医药的途径(多选);如何提升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与认知度(多选)。

1.3.2 调查方法 本问卷由经培训的专业教师,在班主任与学生的配合下,进行无监督采集。

1.3.3 统计学方法 采集完毕后,运用EpiData 2.0建立数据库,将所有问卷资料和数据输入软件。研究者根据受试者的原始观察记录,利用统计软件包,将数据正确、完整、及时地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调查的326名学生中,外籍中医学专业大学生92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非医学专业大学生70名(北京服装学院),中学生164名(北京第五中学通州校区)。回收问卷326份,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100%。

2.2 调查结果

2.2.1 中医文化认知度与接受度分析 大多数受调查人群认为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是一种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方法,此三者分别占比75.46%(246/326)、73.01%(238/326)和70.86%(231/326);认为中医药是“中国生长的地道药物”的人数在所有受调查人群中占比最少,为38.65%(126/326)。这反映不同人群均认识到中医药是一个庞大的医药学体系,其中包括中医对疾病的诊断、用于治疗的中草药以及对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等。见表1。

外籍学生群体多数认为“中医药是一种医药传统文化”,中国学生群体多数认为“中医药是民族瑰宝”。总体分析可知,受调查人群中对于传统中医药“略有了解,但没有特意去看过”的人数占比最高,总占比48.16%(157/326)。“比较关注”的人数位居其次,总占比31.60%(103/326),其中中学生占比最高。“身体不舒服时候才会想去了解”的人数总占比17.18%(56/326)。“没有也没打算留意”的人数占比最少,总体仅3.07%(10/326),其中非医学类大学生占比最高。见表2。

表1 不同人群对中医药概念的理解(多选) (%)

表2 不同人群对传统中医药认知度 (%)

绝大多数受调查人群有意愿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总占比96.93%(316/326),其中愿意却不懂相关知识的人群占比最高;同时,有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可中医药具有不良作用少、强调整体性治疗与擅长慢性病治疗的优势,36.50%(119/326)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医药对疑难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见表3、表4。然而针对国内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医尚未成为国内学生(占47.44%,111/234)治疗疾病的首要选择,那么更不必说早已习惯与认同西医医疗体系的外籍人士。见表5。

表3 是否愿意运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日常饮食生活 (%)

表4 中医药的优势(多选) (%)

中医类大学生“经常看中医或吃中药”的人数占比在三类人群中居于首位,并且超过平均值,不难看出中医类大学生对中医中药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相较于未接受过中医中药教育的学生更高。非医类大学生中“经常看中医或吃中药的人数”占比仅为2.86%(2/70),“从未看过中医或吃过中药”的人数甚至占比21.43%(15/70);此外,对中医类大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单独分析时,发现其中“经常看中医或吃中药”的人数占比也仅为20.65%(19/92)。据此可推测国内不论中医类还是非医学类大学生对中医中药的接受程度都远远不够,各级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对自身专业和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培养。见表6。

中医类大学生相比未接受过中医药教育的学生接触过中医药治疗方式的人数占比高。综观数据,可发现“中草药”和“中成药”是所有调查对象接触最多的2种中医药治疗方式,这是由于目前临床中医治疗以使用中草药为主,而中成药相对便捷,被中医使用的同时也被西医广泛使用;然而针灸、推拿按摩与正骨被接触度不高,尤其是正骨,平均接触人数占比仅13.50%(44/326)。见表7。

表7 曾接触的中医药治疗方式(多选) (%)

2.2.2 中医文化传播方式 受调查人群对传统中医文化古籍的阅读较少,绝大部分为偶尔或不曾阅读,外籍中医类大学生“每天阅读与经常阅读传统文化古籍”的人数占比也仅为8.69%(8/92)。中医古籍的阅读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非中医类学生阅读量极少;对于中医类学生而言,传统中医文化古籍是重要的知识来源,但是调查中所显示的阅读量较低。

而随着社会观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借助近年来政府对中医药的政策扶持,中医药传播途径正日趋多元化,通过电视宣传、网络宣传、微信宣传、中医类讲座、院校教育、中医药现代书籍和中医药古代书籍了解中医药的人数在总人数中分别占比44.48%(145/326)、41.41%(135/326)、18.40%(60/326)、21.17%(69/326)、23.01%(75/326)、27.91%(91/326)和18.71%(61/326),多媒体传播在其中占了最大比例。同时,对于提升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与认知度的途径,受调查人群对“媒体”“义诊活动”“中医药讲座”“中医药传统技术演示”“中医药特色博物馆”和“中医类科普图书、影视作品”的认可度总体差距不大,其中“加大中医药媒体宣传力度”居首位,为54.29%(177/326)。并且中医类大学生认为“疾病治疗类讲座”为中医药传播的最佳方式,占比63.04%(58/92);非医学类大学生认可的最优方式为“中医类科普图书、影视作品”,占比67.14%(47/70);中学生认可的最优方式为“养生类讲座”,占比57.32%(94/164)。见表8~表10。

表8 是否阅读过传统中医文化书籍 (%)

表9 了解中医药的途径(多选) (%)

表10 如何提升中医药在大众中的影响与认知度(多选) (%)

3 讨论

3.1 中医药传播力度与大众认知度的提高 目前,受调查人群对于中医药基本概念认识相对全面,对中医药有一定的期待值,潜在受众面广,这为中医药在国内外的传播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与较好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传播方面成果显著,外籍学生对于中医药接受度提高,得益于“丝绸之路”等政策的进一步对外推广。以新加坡为例,53%的新加坡人曾经接受过中医治疗[4],每年中医求诊者达到100万人次,中医接诊患者数占全国门诊患者总数的26%[5]。尽管如此,大多数国内外学生甚至中医类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仍较为模糊,知识储备较少。在一次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中,关于中医基础知识的题目回答正确率最高的仅为50.9%,仅24.2%学生会主动尝试了解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知识[6];国内尚且如此,可以推测国外更为欠缺。因此,仍需加大中医药的宣传力度,提高国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与认知度,同时积极对外传播优秀中医文化与技能,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3.2 中医药传播导向与大众公信度的扭转 目前,中学生“经常和有时看中医或吃中药”的人数占比高于非医学类大学生,外籍中医类大学生对中医药接受度较好,提示近年来国家对中医中药的宣传教育(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与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已初具成效。这进一步佐证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政策的支持带给中医药对内对外传播的重大机遇,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要求中医药的传播需要不断探索更广泛、更通俗易懂的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类院校教学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古籍的重视。同时,中医药在非中医类人群中的普及需要更多更正面的、更专业的、更通俗易懂的途径。

3.3 中医药传播定位与大众认可度的提升 首先,中医药作为一门医学,医疗作用是人群认可度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调查发现针灸、推拿按摩与正骨等中医药治疗方法仍需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在中医药对外传播过程中,由于针灸、推拿等出口阻力相比于中药较小,因此针灸、推拿按摩、正骨等中医药治疗方法或可为重点对外推广对象;此外,由于中成药使用范围更广,因此加大中成药的研发力度亦或许为推广中医药的一个重要思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调查对象中,“通过家人朋友介绍了解中医药”的人数均占比最大,总人数占比64.72%(211/326);其中,“父母或他人的影响”是三类受调查人群选择中医的首要方式。这从侧面揭示了中医药已经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尤其中老年),并且这一群体是宣传中医药最为庞大和核心的力量。这提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务必重视临床疗效,以此不断积累、巩固和发展中医药的受众群体。

特别致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周彦吟(Tjioe Yan Yin)医师、陈秋梅(Tian Siew Buoy)医师等对本研究前期问卷调查的支持。

猜你喜欢
认知度中医药人群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