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琴在锡剧演奏中的二度创作

2022-11-07 03:06梅文解
剧影月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锡剧二度扬琴

■梅文解

几十张曲谱,数十万个数字音符,是一出戏音乐部分的总参和主体艺术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演奏中,因各种可能的因素限制,除了规定的戏剧情节有必要的配器外,大部分篇章中的唱腔、配乐仅是旋律表现而已。然而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旋律仅是乐器的照谱“死奏”,辅助锡剧表演的过程,配乐者应有二度创作的艺术发挥。作曲者创作的音乐其本身对于乐器表现出的艺术美既有阐释也有期待。那种呆板的、不解而无情的演奏,既单调又无艺术感染力。在演奏中,看见一个音符就奏一个音符,没有强弱、没有技巧、没有加花、没有变化;在自己情感上无动于衷,“见其文而不见其心,见其面而未见其里”;毫无生气的机械现形,对作品消极冷漠;枯燥而乏味,又毫无动人的气韵。这是我们必须抛弃的奏法。每种乐器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要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伴奏,巧妙地进行二次创作。

二度创造的艺术升华不是肆意的,需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伴奏者要对剧本的主题、导演的构思,特别是唱腔、音乐等诸方面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因为伴奏是为戏剧服务的。不应脱离服务本体的本身而进行所谓的“创造”。二是要以扎实的艺术功底充分发挥乐器的自身优势。个人的音乐素养,如基本的乐理、作曲、和声、复调等知识是创造的基本功。基本功愈好,二度创造的效果也愈加贴切。

戏曲伴奏中的二度创造是乐感和技巧的升华,是崇尚艺术追求的体现。出新出奇的二度创造,离不开伴奏者平时认真的观察、研究、交流和积累,在具体剧情和演员的演唱情绪中,深入自身情感的解放,以经验、技巧和乐感,赋予音符以生命,将伴奏和演唱情绪交相融合,使伴奏乐达到超越原谱的理想效果。以二度创造充分发掘观众艺术感受的新变化,才能圆满完成演奏的使命。

扬琴原产东欧,音色介于钢琴和古筝之间。经过广东人改造,成了具有中国艺术特质的民族乐器。中国扬琴在锡剧音乐中,担任着包括清板在内的所有音乐伴奏。扬琴琴体大,共鸣好,属于击奏弦鸣乐器。既有击弦乐器的一般共性,又有弦鸣乐器的个性,演奏双音及和音较为方便。它清脆悦耳,悠扬动听,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既纯净、明亮、圆润、饱满又极性,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可以游刃有余地表现不同乐风。

笔者接触锡剧已近四十余年,对锡剧的唱法、配乐、名角唱腔特色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并多次同数位资深作曲唱腔设计、著名演员进行过深层次的探讨。积累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伴演风格。

笔者以扬琴的配音伴奏和唱腔伴奏为例,锡剧《珍珠塔》中“赠塔”一折,陈彩娥手捧点心盒,怀着歉意和爱心,从上场门中缓缓走出,准备将点心送予方庆。这时长笛慢奏并带着一丝惆怅,整个乐队以长音和弦的方式,传承至如今。然而,在笔者多次演奏后感悟,如此伴奏平常且单调,表达情绪上略微欠缺。经过反复思考和演练,笔者终于有了一种新的伴奏方式:用传统的复调形式和现代钢琴伴奏形式结合演奏此曲——是琶音、和弦轮音加复调式的伴奏方式,以表达彩娥愁思千万,充满矛盾,内疚不安的心态。然后,以拉长式地柔和的分解和弦伴奏,使原本忧愁的旋律充满浪漫的温馨感。揭示彩娥心中对亲人、爱人的不舍爱意。如此多样性的伴奏,既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和表达力,也使旋律更动听,剧情更生动。再如本剧的第七场,爱慕虚荣的胡蓉以为自己要做状元夫人了,心情异常激动、得意,如痴如醉地演唱了一曲《满园春光》。这里本是和弦轮音,是唱词“满园春光花芬芳”中“满园春光”的前奏。然而,单一个和弦轮音太过平淡,于是笔者采用一个五声音阶的大琶音来接唱,顿时令前奏有了宽广明亮而又华丽的色彩,使唱词有了一个极有音乐性的确切背景。而唱词“花芬芳”的主旋律,笔者采用带有装饰音的轻盈而密集的全轮音技法伴奏,旋律速度略渐慢。这样的伴奏方式使人更加感觉到铺满春光、簇簇盛放的花园是美景。当胡蓉唱至“我戴上珠冠、身披锦服、人看凤凰”时,为了表达胡蓉的兴奋之情、得意之态进入了巅峰,笔者采用了强力的音量对比和加花的手法,把唱腔旋律推向高潮!这一段戏进入一个精彩的高潮,为后来胡蓉神态反差的强烈对比奠定了基础。

扬琴伴奏贯穿于全剧的二度创作,手法较多。比如运用半音阶、变化音,反竹、刮奏等技巧,衬音、坐音等方式。在演奏中音量的强弱,速度快慢的变化等等都使锡剧的音乐更加丰富。

猜你喜欢
锡剧二度扬琴
锡剧的江南文化特色探析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锡剧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谈锡剧校本课程的儿童化改造
图说·“梅”开二度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剪辑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