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美珠
(厦门莲花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女性承担的压力逐渐增加,导致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上述疾病的方式之一,可有效消除病灶,防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等优点[1]。但该手术是有创操作,不可避免的会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且手术本身会使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因此,如何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综合专案护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个人病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患者配合度,缓解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6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旨在探讨综合专案护理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全子宫切除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全子宫切除手术指征者;智力正常、意识清醒者;麻醉分级为Ⅰ~Ⅱ级;术前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及镇静剂;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近期有病毒或细菌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者;麻醉药物过敏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或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者。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年龄32~66岁,平均(47.79±5.26)岁;体质量指数(BMI)17.8~26.4 kg/m2,平均(23.35±1.32)kg/m2;学历年限5~18年,平均(10.23±2.25)年;疾病类型:子宫腺肌症9例,子宫肌瘤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观察组年龄34~67岁,平均(48.21±5.19)岁;BMI 17.2~26.6 kg/m2,平均(23.62±1.29)kg/m2;学历年限4~17年,平均(9.87±2.16)年;疾病类型:子宫腺肌症8例,子宫肌瘤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两组一般资料(年龄、BMI、学历年限、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护理工作于入院至出院期间开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案。①健康教育:术前采用口头宣教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案、手术利弊、手术常见并发症等。②心理护理:术前采用口头安慰方式,鼓励患者放松心情,缓解其不良情绪。③胃肠道准备:术前1 d晚行机械灌肠,并分别于术前6 h、12 h禁水、禁食。④术中护理:采用常规术中保温措施,如调节手术室温度21~25 ℃、湿度50%~60%,将患者显露局部肢体用手术巾包裹,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等;不限制补液量。⑤术后护理:给予患者用药指导,排气后,予以患者少量温水,食用流质食物,术后3 d给予半流质食物逐渐过渡至清淡饮食;适当抬高床头,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康复运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综合专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成立专案护理小组 由主治医师(2名,负责治疗方案制订,工作年限≥5年)、心理咨询师(1名,负责心理干预方案评估、制定,工作年限≥3年)、营养师(1名,负责饮食方案制定,工作年限≥3年)、护士长(1名,负责护理方案监督、质控,工作年限≥5年)、责任护士3名(负责护理计划实施,工作年限≥3年)组成专案护理小组,并统一参加护理培训,以确保护理方案一致性。
1.2.2.2 专案制定 在患者入院后,调查患者既往病史、生育史、文化程度、性格、饮食习惯等,创建个人电子档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压力源,由专案护理小组成员结合患者基础信息、病情、评估结果等初步制定护理流程,确定护理目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个人情况,如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状况等,评估护理质量,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1.2.2.3 专案护理策略 ①优化宣教方式:术前,借助多媒体教室,通过音频、动画、三维视频等方法向患者详细介绍个人病情、治疗方案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等,重点讲解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及功能,以动画演示全子宫切除手术流程,向患者说明全切包括子宫全体及子宫颈,可能会对性生活造成影响;向患者展示手术室环境,通过视频向患者讲解手术时手术体位、麻醉体位等,同时播放手术成功案例患者手术体验。时间40~60 min。②优化心理护理:加强支持,责任护士以亲切、温暖的态度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设施、布局等,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家属沟通力度,使家属能积极参与护理工作,特别是伴侣,以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增强康复信念。暗示法,通过语言、表情等予以患者积极心理暗示,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情志转移法,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玩游戏等转移疾病关注度,缓解患者内心压力。③加强行为干预:耳穴埋豆,评估患者耳部皮肤状况及疼痛耐受度,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先以金属探针检测患者耳穴敏感点,选穴神门、交感、内分泌、子宫、心、皮质下,蘸取75%医用乙醇从前至后、由内而外、自上而下对耳部进行消毒后,用镊子将王不留行耳穴贴贴敷于上述诸穴;指导患者自行以顺时针进行按压,以产生胀痛、酸麻感为宜,按压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限;按压每穴1 min,每日4次,分别于早、中、晚、睡前按压,连续按压至术后3 d。呼吸法结合意念存想,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取站立姿势,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双膝微屈,送腰松胯,两手展开置于腰际,掌心向上,目视前下,全身放松,保持呼吸自然;依次指导患者进行“呵”、“嘘”、“嘻”、“呬”、“呼”、“吹”字音,在此期间注意用鼻吸气,用嘴吐气,呼吸均匀,速度缓慢,同时想象自身身处优美、静谧的大自然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的力量与美好,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 min。④优化营养支持:监测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水平,针对水平较低的患者,依据患者喜好加强营养补充,必要时予以口服铁剂或静脉补液,缩短禁食、禁水时间,并于术前2 h补充葡萄糖。⑤优化术中护理:音乐干预,依据患者喜好,选取舒缓、平静的音乐,如《蝴蝶泉边》、《二泉映月》、《彩云之南》等,录入MP3,于手术开始前指导患者戴上耳机,调节适宜音量,循环播放,直至手术结束;综合保温措施,在常规保温基础上,用加温毯持续给予患者保温护理;加热静脉输液及冲洗液温度至37 ℃左右;预热呼吸机,使用湿热交换机,确保患者气道湿润,预防散热;控制补液量,控制补液量在1 000 mL;超前镇痛,切皮前,给予患者阿片类药物镇痛。⑥优化术后护理:鼓励早期饮食,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告知患者饮用少量温水,术后4 h可进食流质食物,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但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早期康复运动,在麻醉药效过后,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抬臂、深呼吸、翻身等训练;术后6 h,鼓励患者进行床边坐立、站立等;术后1 d,指导患者进行室内走动练习,活动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准。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分别于干预前(T0)、术后24 h(T2)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A)评价,包含恐惧、紧张、焦虑、失眠4个评价因子,分值范围0~4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素质越差。②应激指标。记录比较两组T0、备皮时(T1)、T2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水平。③营养状态。分别于T0、T2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上清,检测比较两组ALB、HGB水平。④术中不良事件。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寒战、躁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态 T0时刻两组恐惧、紧张、焦虑、失眠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两组恐惧、紧张、焦虑、失眠状态评分较T0时刻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T0时刻比较,aP<0.05。
2.2 应激指标 T0、T2时刻两组DBP、SB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DBP、SBP、HR水平较T0时刻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2时刻上述指标与T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注:与T0时刻比较,aP<0.05。
2.3 营养状态 T0时刻两组ALB、HG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观察组ALB、HG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g/L,)
表3 两组营养状态比较(g/L,)
注:与T0时刻比较,aP<0.05。
2.4 术中不良事件 观察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中不良事件比较[n(%)]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妇科宫颈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外科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可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失衡,扰乱机体循环稳定状态,从而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且部分患者缺乏疾病正确认知,加之封建传统思想,导致其具有手术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可加重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加大手术安全隐患[3]。因此,优化全子宫切除患者护理措施,以缓解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既往研究表明,心理与生理应激可相互影响,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消极情绪可导致患者心理失衡,从而诱导神经活动紊乱,引起一系列身心变化,反之,积极情绪可对人体活动产生正反馈调节,激发患者机体内在潜能,促进疾病康复[4]。常规护理措施较为注重疾病本身,容易忽略心理健康对机体的影响。本研究从心理方面着手,依据全子宫切除患者心理特性,制定综合专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与牛亚男等[5]研究结论一致。其可能的原因如下:①本研究通过优化宣教方式,使用音频、三维视频等多媒体,将虚实结合,使患者更加直观的理解、接受手术形式,不仅避免了大量口舌讲解,还可增强患者认知程度及记忆力,通过视频播放,使患者提前了解手术室环境,能减少患者陌生感,减轻环境应激,同时,结合成功案例经验分享,也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手术自信[6]。②通过增强护患关系、加强家属支持等方法,尤其是伴侣的支持,能给予患者莫大心理安慰,增强患者安全感,增强患者积极情绪。③术前强化行为干预,呼吸养生诀与意念存想相联合,能濡润形体,净化心灵,可使患者暂时抛却疾病痛苦,增强患者主动控制情绪能力,从而改善其不良情绪。④研究证实,人的情绪受大脑皮质、下丘脑影响,而音乐能调节人体大脑皮质功能,影响情绪变化,本研究在术前至术中,持续予以患者音乐刺激,能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手术舒适体验[7]。因此,综合专案护理具有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
当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患者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含量异常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垂体分泌增多,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Munk等[8]研究指出,应激反应受应激源强度、个体易感性、手术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性予以预防,能有效减轻手术应激,最大限度改善不良结局。本研究发现,T1时刻观察组DBP、SBP、HR水平较T0时刻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提示综合专案护理能稳定患者生理指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分析原因为,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行为干预,其中耳穴埋豆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可缩小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通过辨证取穴、全息反射,可调节患者大脑皮质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内脏功能,起到镇静宁神的功效,缓解患者围手术期心理负担,还可调节血管舒张、收缩能力,从而减轻围手术期心率、血压波动,稳定患者生理功能[9]。呼吸法可通过呼吸时肌群活动,调节经脉运行,促进内气循经运行,并辅以意念,可活跃全身气机,激发生理潜能,促进机体抗病性及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减轻手术应激反应[10]。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在于长期妇科疾病中部分女性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及贫血状况,本研究于术前则加强患者营养补充,有利于患者增强免疫力,规避手术贫血事件的发生。但比较两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组间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
综上所述,综合专案护理能缓解全子宫切除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但仍需加大样本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