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强
(岭南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西画的传入,各出版机构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争相出版相关教材、著作和画册。西洋画理论著述与美术教育、展览、留学及社团活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筑了中国西洋画发展与传播的生态系统。在美术著述的出版与传播方面,由一家小型民营出版机构逐步发展壮大的开明书店以明确的市场定位、独特的出版理念,在美术类图书尤其是西画类书籍的出版方面表现抢眼,为中国近代西画艺术的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开明书店是章锡琛于1926年8月在上海创办的一家民营出版机构。章锡琛(1889—1969年),字雪村,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小商业家庭。他于1912年入职商务印书馆,先是协助杜亚泉编辑《东方杂志》,后又主编《妇女杂志》。《妇女杂志》创办于1915年1月,至1932年1月商务印书馆被日本人炸毁而被迫停刊,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以妇女启蒙为目的的一种大型期刊。在章锡琛接手前,《妇女杂志》的编辑思想较为保守,宣扬传统家庭美德,引导妇女成为主理家政、教育子女的贤妻良母。1921年,章锡琛出任杂志主编,明确将“谋妇女地位的向上和家庭的革新”作为办刊宗旨,优化排版,改良栏目,推出一系列专号,使《妇女杂志》成为讨论妇女问题的前沿阵地,发行量由两三千份飙升到一万多份。1925年1月,《妇女杂志》第11卷第1号推出《新性道德专号》,提倡自由恋爱,主张男女在不损害社会和个人的情况下有性结合的自由,引起社会上保守派与进步派的激烈讨论和出版界的极大关注。偏于保守的商务印书馆管理层撤掉章锡琛的主编职务。随后,章锡琛在周建人、胡愈之、吴觉农、夏丏尊等人的支持下另办《新女性》杂志,章氏也因之被商务印书馆辞退。
开明书店实际上是在《新女性》杂志社的基础上改组而成的。其开业广告表示:“本埠宝山路宝山里开明书店,系由新女性社改组,因原有范围狭小,不敷展布,特添招股本,扩充范围,经营出版事业。闻主持其事者均系新文化界巨子,出版书籍杂志对于物质形式并皆注重,其定期刊物除原有之《新女性》外,并拟新出月刊一种,定名《一般》,专供中等学生及一般智识阶级之阅读,以新文学家夏丏尊为主任编辑,定于9月5日发行创刊号”,可见成立之初的开明书店的主要业务是印行《新女性》和《一般》两种刊物,面向的读者群体分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知识女性和青年学生,刊物具有明显的发蒙启智色彩。1928年,因事业发展需要募集资金,章锡琛将杂志社改组为开明书店有限公司,拉文化界中的朋友们入股。入股不是为了获利,而是支持书店业务发展。
开明书店成立后,经过分析当时出版业状况及自身条件,很快确立了明确的出版方针和对象读者,“以青少年学生读物为出版重点”,这为此后开明书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店的经营者和编辑主要是来自江浙等地的编辑、作家和教师,他们或是立达学园的同人,或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或曾是商务印书馆的同事,彼此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地缘、学缘和业缘关系,大家志同道合,相互支持,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章锡琛、夏丏尊、叶圣陶、徐调孚、付彬然、丰子恺诸先生,“都是同一风格的人”,“他们当然也做书的买卖,讲究一点生意经,但他们的重心在文化,以文化事业为主要目的”。“开明人”多有在中小学或专门学校的工作经历,以教育家的情怀来开书店,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出版大量青少年学生读物和教科书,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如1928年,开明书店出版林语堂的《开明英文读本》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又推出《开明活页文选》《开明国文教本》《开明算学教本》《开明本国史教本》等,均销路大畅,“在新书业一落千丈的时候,他们的营业独盛”。
从1926年成立到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止,开明书店在27年的时间中共出版图书1 500余种,发行《新女性》《一般》《中学生》《开明少年》《新少年》《月报》等杂志10余种,极大地促进了新知识、新文化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也因而成为民国时期“规模仅次于商务、中华、世界和大东,排行第五”的“享有良好口碑”的书店。
西画东输以及新式美术学校兴起,一批新式知识分子欲迫切地“阐明欧美美术之变迁”,积极编写或翻译相关西洋美术史著作。新兴出版机构为应对社会需要出版发行与西画相关的教材、画册、著作,以西方美术为参照的中国近代新美术运动得以蓬勃展开。针对当时国内俗士趋利,徒袭西画皮毛而不知西洋画派发展大势的现实,吕澂于1915年致信《新青年》杂志,发出“阐明欧美美术之变迁,与夫现在各新派之真相,使人恒知美术界大势之所趋向”的呼吁。1935年,倪贻德再次强调:“理论的介绍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决不能产生健全的作品,而且一般大众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太不足了。我们要使艺术大众化,应当先从理论的介绍着手。”正因如此,民国时期一批留学东西洋的新式知识分子开始投身于西洋美术史及西画理论知识的译介。民国时期公开出版或发表的各类西洋美术史论著共计61部,涉及出版机构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乐群书店、北新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等20余家,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计19种,占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作为后起之秀的开明书店,主动顺应民国时期美术教育蓬勃发展和西画传播强劲的大势,在西方美术著述的出版与传播方面表现不俗,出版了一批精品力作,极大地促进了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开明书店在西方美术史著述传播方面的卓异成就与丰子恺的支持和参与密不可分。丰子恺(1898—1975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文艺大师和艺术教育家,在文学、绘画、书法、建筑和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建树颇丰,著述宏富,一生共计出版著作180多部,其中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多达47种,涉及漫画、散文、艺术理论、美术史、音乐等。早在开明书店成立前夕,1925年2月,丰子恺联合匡互生、朱光潜、夏丏尊等上虞春晖中学的同事在上海创办新式艺术学校——立达学园,设美术、音乐、文学科,并创办学术团体立达学会,发行会刊《一般》杂志。1926年开明书店创办之初,丰子恺和立达学会的同仁如夏丏尊、叶圣陶即成为开明坚定的支持者和重要参与者,还将《一般》交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起初,丰子恺作为《一般》的装帧美编和重要撰稿人参与工作,1928年书店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之后,丰子恺成为股东之一并被选为董事,随即成为开明书店的职业编辑。1930年,开明书店创办《中学生》杂志,丰子恺是该刊的艺术编辑。1936年,开明书店又创办《新少年》杂志,丰子恺主持其编务。
作为著名美术家,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和人文情怀,但他在绘画上最初接受的是西洋美术的训练。1930年11月,他在写给中学生读者的《我的苦学经验》一文中回忆:“我所有关于绘画的知识,不过是在初级师范时偷闲画了几幅木炭石膏模型写生,又在晚上请教校内的先生教些日本文,自己向师范学校的藏书楼中借得一部日本明治年间出版的《正则洋画讲义》,从中窥得一些陈腐的洋画知识而已”,随后,上海宣传洋画的机关和留学归国的西洋画家渐多,“我又在上海的日本书店内购得几册美术杂志,从中窥知了一些西洋画界的消息,以及日本美术界的盛况,觉得从前在《正则洋画将讲义》中所得的西洋画知识,实在太陈腐而狭小了”。随着视野的开阔,丰子恺萌生了“想窥见西洋画全豹”和“想到东西洋留学”的冲动。1921年春,本着进一步了解西洋艺术的目的,丰子恺东渡日本,先后在川端画学校和二科会学习油画,留日10个月,结识陈之佛、关良等画友。回国后,他相继在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立达学园等校任艺术教师。据不完全统计,1925至1930年间,为应对教学需要,丰子恺翻译和编译的艺术著作近20部,其中翻译的有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田边尚雄《孩子们的音乐》、黑田鹏信《艺术概论》、上田敏《现代艺术十二讲》、森田多口《美术概论》等,编译的则有《音乐的常识》《近世十大音乐家》《西洋画派十二讲》《西洋美术史》等。这其中多数交由开明书店出版。
1925年,立达学园设西洋画科,丰子恺为学生译述了三种艺术知识的讲义,即“为一年级生述艺术概论,为二年级生述现代艺术,为三年级生述西方美术史”,三种译述均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艺术概论》一书的原著者为日本著名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黑田鹏信,全书分艺术的《本质》《分类》《材料》《内容》《形式》《起源》《制作》《手法与样式》《鉴赏》《效果》等十章及余论。该书简明扼要,适合中等以上学生及一般大众观览。《现代艺术十二讲》译述自日本京都大学文学教授上田敏的《现代艺术》。丰子恺在该书的译者序言中说:“上田敏先生曾为该大学一般学生演讲现代艺术,分十二回讲毕,由桑木严翼君速记其演讲稿。先生逝世后,其友人森林太郎君等欲还保留先生在讲坛上之面影,将此速记稿加以修整,刊行为《现代艺术》,今所译者即此书。”上田敏是位文学专家,故全书讲述以文学为中心,其中第九至第十一讲介绍西方现代绘画,尤其对印象派绘画做了重点介绍。
《西洋美术史》是丰子恺为立达学园三年级学生讲授西洋美术史的讲义,分为古代美术、近代美术、现代美术三个部分,共19章,附图90幅,涉及绘画、建筑、雕刻等内容。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是立达学园西洋画科的讲义,又可说是我读一氏义良的《西洋美术的知识》的节录。立达学园西洋画科三年级只有六人,抄写油印讲义,既不合算,又不能插图。蒙开明书店允为络续排印,并制图版一百余幅,于讲义完了后合订一册书。”该书并非是对一氏义良《西洋美术的知识》的直接翻译,而是在节录其重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丰子恺自己对西洋美术史知识体系的理解进行了更合理的编排。在此之前,较为系统的西洋美术通史类著作仅有姜丹书的《美术史》和吕澂编译的《西洋美术史》等寥寥数本,因此,丰子恺此书出版之后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1932年,在《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第1卷第5、第6期合刊的《书报提要》特别介绍了丰子恺的《西洋美术史》:“此书不仅供研究艺术者之佐证,亦且为自居于文明人者对于美术应具之基本知识矣……印刷颇清朗,纸张亦佳。全书译笔,以显足诵。”该书于1928年4月初版,至12月即再版发行,后又多次再版,对民国时期西洋美术史知识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西洋画派十二讲》是丰子恺编写的一部介绍西方近现代绘画流派发展递嬗的重要著作。该书主要参考了日本学者森口多里的《近代美术十二讲》、一氏义良的《近代艺术十六讲》、中井宗太郎的《现代艺术概论》、坂垣鹰穗的《美的表现与背景》、Riehard Muther的《十九世纪法兰西绘画史》(太田正雄日译本)等著作撰写而成。全书对法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印象派、点彩派、后期印象派,再到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派、德国表现主义、达达派等当时流行欧美的诸现代艺术流派进行了系统梳理与介绍。丰子恺撰写此书缘起于自身对近现代西洋绘画曾经的迷惑与茫然:“有的画家描的十分细致,有的画家描的十分简略,有的画很逼真,同照相一般,有的画很奇特,连物象都不能辨别。式样之复杂,往往使一般鉴赏者看了胸中立不起标准的尺度,终于莫名其妙,莫知所从。我自己曾经感到这苦患”,经过钻研学习之后,“觉得眼前的洋画界就不复如前之混沌,自己私下庆慰,推想世间必有怀着与我同样的苦患的美术爱好者,就不揣浅陋,选了现代各种流派的插画二十四幅,又为各派作说明文,连载在一九二八年的《一般》杂志上”。丰子恺文笔优美,说理透彻,又善于用类比的手法使读者触类旁通,比如在《印象派画家与画风》一节中,为说明印象派画作有别于传统古典的题材内容的欣赏时,用音乐和书法作类比讲解,使读者能快速明了印象派绘画的特征。因此,文章在《一般》杂志连载之后,广受好评。在此基础上,丰子恺对文字进行编纂改定,友人黄涵秋和钱君匋帮助搜集插画与制版,增加了18幅插图,全书共计插图42幅,由开明书店于1930年3月出版发行,受到广大美术爱好者的极大欢迎,很快于1931年2月再版。
开明书店还于1931年6月出版了丰子恺编著的《西洋名画巡礼》,作为“少年美术读本”之一出版发行,显然这是一部以少年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普及读物。“内载西洋名画二十四幅,及讲话十二篇。名画为四百年来的西洋大画家的代表作,以米叶(米勒)为中心而选起,上溯至文艺复兴三杰,下降至今日的马蒂斯。讲话则从此等名画的鉴赏法及其作者的事略说起,附带述及图画的学习法,绘画的理论以及关于美术的知识。论旨浅近,可供少年学生作为图画科的课外读物。”书中的内容曾连载于1930年《教育杂志》的《儿童艺术讲话》栏目,以颇具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介绍了米勒、德拉克罗瓦、泰纳(特纳)、辉史勒(惠斯勒)、安格尔、达微特(达维德)、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莫奈、马奈、凡·高等西方代表画家及其画作,实现了理想的传播效果。开明书店特于1931年7月14日在《申报》上登载本社出版的艺术书籍广告,其中最醒目的即是关于《西洋名画巡礼》的介绍,可见对该书发行与传播的重视。书初版仅五个月之后,1931年11月开明书店即行再版,1935年3月,开明书店又将其作为“开明青年丛书”之一三出版发行。1936年,一位名叫“士佼”的读者,在《申报》的《读书俱乐部》栏目发表《西洋名画巡礼》书评说:“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个炮仗,那么,书中名画的鉴赏可说是导火线,各画的作者传记和轶事是火药,而给与读者的对于美术的学习鉴赏理解等知识,就是那宏大而清晰的炮声了。”可见该书对于西洋名画的鉴赏和美术史知识的传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丰子恺对建筑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一切艺术之中,客观性最丰富,鉴赏范围最广大,而对于人生关系最切者,实无过于建筑”。尽管此前出版的西洋美术史著述,如姜丹书的《美术史》、吕澂的《西洋美术史》、萧石君的《西洋美术史纲要》等均将建筑作为西洋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专门的西洋建筑史仍付之阙如。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丰子恺即对西洋建筑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一·二八’前数月,我曾开始作建筑美术六讲,拟连载于周予同先生所编之《教育杂志》上,写了三讲,‘一·二八’事发,三讲的原稿被毁于战火,不留副稿,遂无心续作”。然而,世间建筑美术的日渐发达,使丰子恺时常回想起毁于炮火中的三篇讲稿,于是他在1934年秋发愿将烧毁的讲稿重新写过,其后讲稿在《中学生》杂志上连载。1935年12月,开明书店结集这些讲稿出版了丰子恺的《西洋建筑讲话》,这是民国时期重要的西洋建筑史专著。该书参考了坂垣鹰穗的《建筑的样式的构成》,六讲内容分别为《从坟到店》《坟的艺术》《殿的艺术》《寺的艺术》《宫的艺术》《店的艺术》。全书内容简明扼要,举重若轻,娓娓道来,对古埃及坟墓、希腊神殿、哥特教堂、近代宫室及商业化建筑等不同代表性建筑的式样、功能及其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解读,成为民国时期人们了解西洋建筑美术的经典著作。
由开明书店出版的丰子恺系列西洋美术史著作在民国时期的美术史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对西洋美术的传播有积极作用。当代著名建筑学家齐康回忆:“看了丰子恺的《西洋美术史》,我更加热爱绘画。”著名西方美术史家吴甲丰更是对丰子恺的学术贡献予以充分肯定:“我国对于西方美术的理论与历史的介绍,一向是一个薄弱环节。从明末到清末那三百多年是一个悠长的、可怕的空白,不必再提了。比较像样的介绍,还得从二三十年代算起,那时主要还是靠丰子恺先生写的三册普及西方美术知识的书。《西洋美术史》《西洋画派十二讲》和《西洋名画巡礼》,虽然只有三册书,却广泛传播于读书界和学习美术的青年们之手,达十余年之久。这件事对我国文化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
20世纪30年代初,开明书店还相继出版了《美术的表现与背景》《西方艺术史(上卷)》《西洋艺术史话》《现代绘画概论》等西洋美术史译著,进一步促进了西洋美术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931年6月,开明书店刊行了坂垣鹰穗的《美术的表现与背景》,由萧石君译。坂垣鹰穗是中国学者较为熟悉的日本著名西洋美术史家,其所著《近代美术史潮论》(鲁迅译,北新书局1929年出版)、《近世美术史概论》(赵世铭译,上海女子书店1933年出版)民国时期先后出版。译者萧石君为民国时期知名文艺理论家,先后编译出版《美学原理》《世纪末英国新文艺运动》《西洋美术史纲》等著作。1930年,萧石君在法国翻译了坂垣鹰穗的《美术的表现与背景》,次年6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坂垣氏认为,美术史“第一是考察时代与作品的关系,第二是考察作者与作品的关系,第三是考察作品与其前后时代作品形式的关系,美术史的真正目的是在考察这些关系。换句话说,美术史的最终目的是考察作品的表现与产生这种表现的背景的关系”。基于考察各时代美术的表现与其时代背景的关系,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希腊思潮的推移与神像的蜕变》,描写希腊神像雕刻的形式演变及其与政治变迁的关系;第二章《基督教寺院形式的蜕变》,考察以罗马时代建筑为基础的基督教寺院形式的蜕变,并从实用要求和宗教背景的差异揭示寺院建筑特殊发展的原因;第三章《文栖(达·芬奇)的人与艺术》,在文艺复兴的时代文化背景下,考察了达·芬奇多才而又富于研究性的人格和艺术;第四章《法兰西大革命与国民美术的起源》,梳理了17世纪以来的法兰西宫廷艺术蜕变到19世纪的国民艺术这一复杂而饶有兴味的历程;第五章《印象派的归结点——穆列(莫奈)的连作》,对19世纪末风靡欧洲的印象主义的纯艺术表现做了专门探讨。为求阅读者容易理解,译者在不悖原文意义的前提下,“有时将原文加以补充,或将原文的顺序略加变动”,译文流畅,通俗易懂,为中国读者提供了学习西方美术史的重要参考。作为出版方的开明书店,对此书的发行也极为重视,该书与丰子恺的《西洋名画巡礼》一起出现在1931年7月14日的《申报》,刊登开明书店出版的艺术书籍广告的显著位置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国民党当局忙于处理更紧迫的军政事务,对左翼文艺来不及大规模“围剿”,左翼文艺发展较为迅猛。作为由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群体打造起来的开明书店,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出版了一批具有进步性的出版物,如范正编著的《帝国主义惨杀中国民众史》(1932年),金溟若译、马克希麻夫的《俄国革命后的文学》,等等。在西方艺术史译介上,开明书店于1931年8月刊行了武思茂译,匈牙利文艺评论家、艺术史学者伊凡·马查(Ivan Matsa)的《西方艺术史》。这部俄文艺术发展史巨著共分六册,第六册为《西方成熟的资本主义阶段中底艺术》,原书于1929年秋末出版,“书中详论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形成以后的各种艺术底发展路线,说明它的物质条件,并推论及它底未来的必然的方向”。武思茂在《译者序言》中说:“我在此书初出版的时候,即从事翻译,极诚恳地要把这位伟大的战士及其理论,介绍到醒觉的中国来”,表明译者在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对原作者的肯定和认同。作为出版方的开明书店,也对该书进行积极的出版宣传,在随倪贻德译述的《现代绘画概论》一书所附“本店出版艺术书”的宣传页上,对著者马查及该书的学术价值做了特别推介:“著者马查(I· Matsa)系现时世界著名的新兴艺术理论家,他具有着新的理论,对一切艺术方向都具有着新的见解。本书详述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各国绘画、雕刻及建筑的发展方向,并予以严正的批评与分析,驳倒了过去传统的见解。凡欲正确了解现代西方艺术发展史者,不可不读此书”。这份发行广告,也代表了出版社对著译者学术立场的支持。
日本学者木村庄八的《少年艺术史:尼罗河的草》是一部专为青少年编写的艺术史启蒙读物,用浅显近于故事的方式介绍了远古至现代的绘画、雕塑和建筑,分为《古代之话》《中世之话》《近古之话》《近世之话》四大部分。1931年,该书经洛三翻译,以《少年艺术史》之名由神州国光社出版,这是一本“趣味丰富的、适合于中学校的小朋友们阅读的”艺术小史。次年5月,该书的另一个译本经钱君匋编译,以《西洋艺术史话》为名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钱君匋(1907—1998年),浙江桐乡人,是一位集书籍装帧、诗歌、散文、音乐、绘画、书法、篆刻、收藏、艺术理论等诸多才华于一身的艺术大师。钱氏1927年入职开明书店,任编辑兼书籍装帧设计,曾为鲁迅、叶圣陶、茅盾、丰子恺、巴金的诸多著作进行装帧设计、绘制封面,与开明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洛三的《少年艺术史》译本不同,钱君匋的《西洋艺术史话》以木村庄八的著作为蓝本,删除了原著中叙述基督教的部分。原著对西洋美术史的叙述到近世为止,钱氏在参考坂垣鹰穗《近代美术史潮论》、一氏义良《美术的知识与背景》、丰子恺《西洋画派十二讲》、伊达俊光《近世欧洲绘画十二讲》等书的基础上补写了《现代之话》部分,对原著内容做了时间上的延展。《现代之话》一章,对20世纪以来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等现代艺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总结道:“到了近世以及现代,美术文艺普遍地在各地方各时代丰富繁荣起来,正像树的由根而干而枝条而叶而花……最初的世界不过太古埃及的根而已,而今已是枝条的世界到处满开着好的花了。”显然,钱君匋编译的《西洋艺术史话》比洛三译的《少年艺术史》在目标读者和市场定位上更为宽广,传播效果更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油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倪贻德在西画理论传播和美术史译介方面贡献卓著。他先后出版了《水彩画概论》(光华书局,1926年)、《西洋画概论》(现代书局,1933年)、《西洋美术史纲要》(汉文正楷印书局,1933年)《西画论丛》(中华书局,1936年)、《水彩画之新研究》(商务印书馆,1937年)等系列著作,发表了大量论文。倪贻德意识到,随着西洋现代艺术的广泛传播,中国的西洋画界也出现了新旧画派相倾轧的现象,“然不是无理的攻击,便是盲目的追从”,其实都是“对现代绘画没有真真的了解”。为了深化人们对西方现代绘画的认识,倪氏翻译了日本现代艺术理论家外山卯三郎在《新洋画研究》上发表的五篇论文,依次为《现代世界绘画概观》《现代绘画的精神论》《现代绘画的“画因”论》《现代绘画的技法论》《现代绘画的构图论》。这五篇文章“前后相照,互成系统”,“内中关于现代画派的概况,以及现代绘画的精神上、取材上、技法上、构图上究竟有怎样的特色,和以前的绘画究有如何不同的地方,均评述无遗”。为便于国人阅读,译者还对原文做了适当增删。倪贻德后将这几篇译文汇集起来,并附录《现代十大画家评传》,以《现代绘画概论》之名于1934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倪氏本人对该书出版亦满怀期待:“在艺术尚在幼稚时期的目下中国,尤其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书籍尚感缺乏的时候,本书或可作为一般热心绘画的青年了解现代绘画之一助。”
总之,开明书店顺应了民国时期西画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潮流,以明确的市场地位和主动的文化担当,在西洋美术史著述的出版与传播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