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临床检验应用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

2022-11-05 07:31:20袁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7期
关键词:尿常规病症尿液

袁秀

(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平安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在当今临床上关于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检查之时,需要对患者检验尿常规,这是了解患者疾病的主要检查项目。检查患者的尿常规能够准确迅速的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肾脏功能和输尿管功能方面的病症,分析患者肾脏和输尿管的具体反应和表现,能实现对泌尿功能、出血症状和感染症状的监测,可以及时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并尽早的进行处理。尿常规检验工作是临床对患者开展检验中的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尿常规检验工作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误差,这样就会导致最终的尿常规检验结果存在不合格的表现。不合格的数据对整体的检验情况产生影响,对临床检验结果也产生了影响,这不利于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也容易导致患者的满意度大大降低[3]。为有效的提高尿常规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尿常规检验工作的可行性,分析尿常规临床检验工作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此进行相关的研究,同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将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在进行尿常规检验过程中没有进行检验前质量控制工作。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在进行尿常规检验过程当中落实检验前质量控制工作。观察组男女比例为62∶58,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60∶60,经过卡方(χ2)验证,值为0.0667,经过Z值验证,为0.2577,P值为0.7962;观察组患者年龄区间为19~58岁,年龄平均为(35.16±12.0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20~62岁,年龄平均为(36.72±11.41)岁,经过t值检验,为1.0298,P值验证为0.3042。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而且符合伦理标准。

1.2 入组和出组标准

1.2.1 入组标准 ①患者均为到我院治疗且需要开展尿常规检验者。②所有患者具备进行尿常规检查的适应证和检查条件,符合检查的原则[4]。③所有患者都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且同意参与本文的研究工作。

1.2.2 出组标准 ①有全身多系统功能障碍或合并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②有严重的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无法正常的进行沟通和交流。③有脏器功能损害。④经过其他医院转入我院接受治疗或检查。⑤处于孕期或者围生期、产褥期[5]。⑥同期参与其他研究。

1.3 方法 本文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只进行常规的控制管理,对于在这种状况之下的尿常规检验标本进行统计,同时研究尿液出现标本不合格的因素等以便总结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将质量控制工作应用到观察组当中。

观察组所应用的尿常规检验前质量控制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尿液样本取样:对患者进行尿液取样之前,先要和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或者家属在进行尿液取样时应注意的事项,尽量能做到准确的一次性取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患者进行尿液标本选取知识要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正确的操作,同时应注意使患者在进行尿液标本取样之时应注意的要素和尿液取样的时间,这样能保证尿液取样更加的专业和合格[6]。

第二,信息管理:提取尿液标本之前应对患者进行技术支持的调查,了解患者的具体用药情况和具体身体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的对尿液标本的取样状况进行调整,综合性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和记录[7]。

第三,质量控制力度:尿液标本的检验是否合格,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实验室的检验存在必然的关联,为了保证尿液标本经过检验之后合格且检验结果正确,应该做好实验室的有关质量控制工作。作为实验室医院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指导与研究,重点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性作用,在开展检验之前,与有关的医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听取检验有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对实验室检验的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以便于提升质量控制质量。开展检验的工作者应不断的进行培训,这能有效的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第四,减少样本运输环节:在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之时,尿液检验样本需要经过患者本人、护士和检验科医师三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有污染情况发生时,都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于一些病重的患者,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尿液标本可能还要经过患者家属的手,这会进一步加重尿液标本被污染的概率。为了减少尿液标本被污染,护士在进行尿液标本提取的时候要充分的进行宣教和指导,采集尿液标本时尽可能在一旁进行指导,这样能有效的防止不同环节的穿插而导致的污染出现,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错误。

1.4 观察指标 ①对本文所有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后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并做出比较。注: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满意度。量表中包括50个题目,每个题目评分为0~2分,总分为0~100分。评分在92分以上为完全满意;评分在86~91分为满意;评分在70~85分为基本满意;评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②对本文两组研究对象尿常规检验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尿常规检验不合格主要包括采集时间错误、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和送检超时。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经IBM SPSSStatistscs26.0统计学软件检验。满意度为等级资料(“+、++、+++、++++”形式),以“[n(%)]”表达,开展秩和检验,得出“U(Z)”值,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为计数资料,以“[n(%)]”表达,开展卡方检验,得出“χ2”值,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116例(96.67%)]对尿常规检查的满意度相比对照组[101例(84.17%)]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尿常规检查的满意度比较[n(%)]

2.2 检验质量不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4例(3.33%)]的尿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相比对照组[34例(28.33%)]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率比较[n(%)]

3 讨论

疾病会使患者身体当中的一些体液成分出现微妙的变化。比如说,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等相关的病症患者的尿液成分都会出现变化。所以对这类患者进行尿常规的检验和分析,就能有效的区分患者机体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对患者疾病的识别[9]。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查时,也能针对某些病症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的情况做出相关的调整和治疗之后,再次进行评价能够对病症进行反馈。所以尿常规检验工作在临床检验当中是三项常规检验的主要项目,其检验结果的价值较高,应用的十分普遍。

对患者开展尿常规检验要重点分析患者尿液标本的具体颜色、透明度、酸碱程度,同时也要针对尿液标本的蛋白质、糖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指标进行细化分析。尿常规的每项检验内容,都可以对患者机体的状况进行相对应的反馈,使得患者在病情诊断上具备更好的价值。简单而言,尿液颜色会因为患者所应用的药物或食用的食物而出现一定的变化,那么对尿液颜色进行分析,则可以判断患者的摄入情况,同时严重分析患者是否存在严重后果。正常尿液的颜色和非正常尿液颜色有不同之处,判断不同的尿液颜色则可以了解患者机体的病症状态,是否需要进行及时性治疗,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调整患者机体的状况有良好的意义。所以在临床开展尿常规检验之时需要注意考虑患者机体的具体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机体需求,对于需要检查的指标进行着重的分析和考虑。

最近这几年,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尿常规检验的重要性,并将尿常规检验工作设置为临床的常规检验方案。但是从整体的检验角度来说,尿常规检验工作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会导致尿常规检验存在不合格,也导致整体检验结果准确性存在着缺失和差异,这样就不能够正确地对患者的状况加以反映,对患者临床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延误,严重的情况之下会容易导致患者病症走向错误治疗的方向,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病症[10]。所以临床要提升对患者进行尿常规诊断的重视,在进行尿液检验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尿液样本在进行采集和运输时都存在不足,这容易导致检验结果存在准确性缺失。所以现如今进行尿液常规检验分析以前应进行质量控制,这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质量控制包含的相关工作主要有在尿液采集之前和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详细的对患者的基础信息加以了解和尽可能的缩减尿液标本运输的环节。所以在研究工作当中得出,住院部存在尿液样本检验缺失的可能性较低,其主要因素是住院部患者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疾病认识,而且对护士所提出的各项护理服务能够基本落实,再加上住院部的护理工作相对较为完善等,这使得检验不合格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对患者进行样本采集的时候要及时地对标本进行相关的管理和运输,以便有效发挥检验的效果。但是从整个检验角度来说,可能会因为操作失误或送检时间缺失等多种因素而导致样本合格率存在欠缺,这样会使检验结果出现最终的不准确。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也需要及时的强化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能够科学的饮食和进行药物控制,检验的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尿道口的整洁性。尿液样本采集以后医护人员应及时送检,无法及时送检的需要在推荐的环境之下保存不超过6 h。也要强化对相关检验科的医护工作者的操作的培训,使其具备有良好的操作经验和工作态度,确保检验工作维持在最佳的水平当中。所以,本文在进行质量控制措施的过程中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相对全面,其中不含存在样本采集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应对预案,同时也包含样本运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所需要的应对措施。综合性的促进尿常规检验工作的可行性,对保障患者进行相关病症的治疗发挥了可靠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可有效的提高尿常规检验过程当中尿液标本的合格率,这能够确保尿常规检验的检验结果更加的准确,为保证患者的病症得到及时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猜你喜欢
尿常规病症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军事文摘(2022年16期)2022-08-24 01:50:52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祝您健康(2022年6期)2022-06-10 01:37:18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1:00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青春期病症
学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4:06
跟踪导练(三)
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改进管理措施分析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