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鲁宁
(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之下,前交叉韧带受损的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1]。倘若前交叉韧带发生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则会造成膝关节发生继发性受损,其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4]。针对于此类患者而言,为其开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够取得满意成效。研究表明,针对于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为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成效,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4]。为了全面探究针对于接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开展针对性术中护理有效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开展了术中针对性护理,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患者符合《中华骨科学》中所提出的关于此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且符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指征[5]。受试者自愿参加试验调查,与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试验已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6]。
排除样本:合并创伤性关节炎者、合并同侧膝关节与其他韧带损伤者、不符合关节镜下治疗标准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晚期癌症者、拒绝参加试验调查者、临床资料缺失者、精神疾患。
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内女性患者38例、男性患者52例。年龄均值为(37.58±2.75)岁。在此组中左膝受损共计28例、右膝受损62例。观察组内,女性患者34例、男性患者56例。年龄均值为(37.62±2.75)岁。在此组中左膝受损32例、右膝受损58例。经对比证实,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接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疾病。
1.2.1 对照组 受试者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其内容包含饮食干预、术中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的方法为基础,观察组受试者接受术中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术前准备 ①患者准备:在手术前1 d对患者加以访视。护士全面了解受试者当前情况,为其交代整体手术过程以及注意要点。另外也要告知患者手术前禁食、洗澡、更衣等注意事项,有效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令其以良好的态度配合临床手术[7]。②手术环境:实施该项手术针对于无菌环境要求甚高。所以说,医院方面应当尽量配备百级手术间,于手术前2 h开放空气净化设备,同时也要限制人员流动。③手术器械以及相关物品准备:在手术前1 d,院内工作人员应当和医师做好交流沟通工作,配备好专用器械以及关节镜光学系统、电钻、止血设备、刨削系统等。同时配备好止血带、可吸收缝线、袋装生理盐水等手术用物。
1.2.2.2 术中护理 ①巡回护士配合:开展手术前,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妥善将其送至手术间。另外也要做好与患者的交流工作,缓解其内心不良心理。常规性创建上肢静脉通路,配合麻醉师工作。为受试者开展腰硬联合麻醉,帮助受试者摆放好平卧体位,妥善固定上肢。并将冲洗液悬挂于患者侧肩部上方1.50 m位置,与主刀医师对侧摆放好有关设备。做完上述工作以后,于受试者两侧大腿根部约1/3位置[8]缠好电动式止血带。把充气压力值调节到70 kPa左右,时间在1.50 h以下。为手术医师穿好手术衣。连接妥善仪器设备调试仪器开关。结合手术的具体要求,调节设备参数。另外也要连接好冲洗管和冲洗液[9]。在手术开始之后,有效强化对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的监测,查看止血效果。确保监测设备图像明确清晰。另外也要维持吸氧装置畅通,第一时间为患者更换新的冲洗液。精准及时的供给手术所需要的缝合线等相关物品。完成手术以后,关闭所有设备电源,擦拭仪器,并将其交给仪器室管理人员妥善管理。记录好手术仪器以及相关物品使用情况。②器械护士配合要点:在手术正式开始以前,器械护士应当有效消毒患者的患侧下肢。在此之后准备好相关敷料、同时也要铺好无菌防水单,并于患者腿部张贴手术膜,然后利用外科贴膜把引流袋固定于受试者膝盖位置,用以引流术中流出的液体。在此之后,应用Y型接头固定妥善出入水管。与巡回护士一同妥善整理各类管道以及导线,利用无菌巾有效覆盖并整理机械台,避免发生污染现象。从取腱护理配合要点方面来看,器械护士应当配合医师熟练应用取腱器取出受术者的完整肌腱,并有效清除黏附于肌腱上的各类组织。在此之后把两根肌腱反折为4股,利用可吸收线编织缝合[10]。护士要妥善准备沾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把缝合妥善的移植物包好准备使用。从创建骨隧道配合方面来看,主要为器械护士要配合医师开展关节镜下检查诊断工作,同时也要配合其手术要求,及时传递相关器械。保证医师妥善处理关节腔内合并伤。等到医师结束关节下诊断以及合并处理伤以后,第一时间把与之相应的标准器传递给手术医师,钻出股骨以及胫骨上方所需要的骨隧道[11]。植入韧带护理配合方式为器械护士要使用专用的导针把移植物拉近骨隧道之内,然后使用可吸收挤压钉对后植入式韧带加以固定,避免其松动。完成上述操作以后,护理人员开展关节活动度检查。有效确定韧带位置是否正常,查看韧带张力良好度,确保受试者关节活动良好。另外也要检查患者Lachman试验是否转阴、同时实施抽屉试验。关节镜下检查护理配合:有效冲洗受试者的关节腔,妥善缝合切口,进行加压包扎。结合受术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放置引流管,最后完成石膏外固定,松开止血带,将患者送回到病房[12]。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受试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情况。②分析两组受试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分数对比情况。在试验参照Lyshlom分数以及Tegner活动分数标准完成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13]。Lyshlom分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术后恢复功能越好。Tegner活动评分标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残疾程度越低。③分析两组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膝关节功能,共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6个部分(总分为0~100),评分与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性(即越高越好),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评分[14]。④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监测术后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使用SSP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的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计量资料开展t值检验,若P<0.05,证实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受试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详情 观察组术后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详情()
表1 两组受试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详情()
注:和对照组相比,aP<0.05。
2.2 两组受试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分数情况 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分数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分数。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分数情况(分,)
表2 两组受试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分数情况(分,)
注:和对照组相比,aP<0.05;和本组干预前相比,bP<0.05。
2.3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术后HSS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HSS评估结果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8/9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21/90)(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
最近几年,前交叉韧带撕裂发生率有所增加。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技术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现如今,于关节镜下开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已然成为了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对患者开展手术过程中,同时配合就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减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感,同时也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确保患者疾病顺利康复。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笔者总结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中针对性护理配合要点,具体如下:①积极重视术前准备工作。进行该项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类精密仪器。另外也对手术时间进行了一定限制,所以说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在对患者开展手术之前,应当运行相关设备,确保其性能良好[15-16]。②开展无菌操作。该项手术属于一类切口手术,因此针对于无菌操作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手术所利用的物品消毒均要依照无菌标准操作。③有效提升手术配合熟练水平。护理人员应当熟练使用各类手术器械,了解手术步骤,精准为医师传递下一个手术器械[17]。保证配合默契,降低手术时间。④保证镜下视野明确,有效提升手术安全度。在开展手术时,患者所利用的诸如止血带等设备参数设定应当结合受术者自身情况而定。作为巡回护士,应当查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另外也要提醒医师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保证各类管路正常连接。确保所使用的生理盐水持续充盈、吸引无阻。同时也要维持手术视野清晰,通过此法减少手术风险、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8]。
本组织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这也在根本上表明:为患者开展术中针对性护理,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确保其顺利转归。
Tegner活动分数评分能够精准测定受试者膝关节活动能力水平。可以有效反馈患者膝关节恢复程度[19]。Lyshlom膝关节评分为评价受试者韧带、软骨或者骨关节炎常用评价标准,该量表有着良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其评测内容包含了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多个方面,评测结果较为精准,进而在临床中被广泛用于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20-21]。
本组试验研究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干预之后上述评分改善情况明显更好。这也证实了为患者实施术中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提升患者的手术效果,也能够加强患者膝关节运动能力。综合分析患者膝关节功能显示,观察组术后HSS各维度评分(25.14±2.72)分、(18.02±1.52)分、(15.78±1.86)分、(8.72±1.42)分、(8.69±1.56)分、(9.25±1.43)分和总分(84.52±12.0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需求,实施术中针对性护理干预,优化手术配合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此外,监测患者手术并发症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8/9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21/90)(P<0.05),可知术中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其应用价值较高。
总而言之,针对于接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而言,在手术过程中为其开展针对性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有助于缩减手术时间,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减少术中出血量,提升患者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