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主题出版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2022-11-05 20:29黄先蓉陈馨怡
出版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融合发展

黄先蓉 陈馨怡

(武汉大学出版发行研究所,武汉,43007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各行各业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为了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据此提出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到2035年建设世界出版强国的总体目标。主题出版作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板块,同样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主题出版在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宣传社会主流价值的同时,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创新为驱动的融合发展成为主题出版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同时在“重大出版融合发展项目”板块中特别强调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领域、重大工程,重点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乡村振兴等主题,推出一批出版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打造推出代表国家水平的党史文献、社科文献、科技文献、学术文献融合出版精品”。这充分说明通过融合发展增强主题出版的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是当前主题出版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因此,深入研究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不足之处,并探究相应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提高主题出版融合发展质量,推动主题出版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增强主题出版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进而助力主题出版和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1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内涵

主题出版,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个特定主题而进行的出版活动,即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的年度发展政策、计划以及一系列重要社会活动而制定的与当年出版工作发展规划相契合的“主题”,各出版单位依据“主题”的导向开发相应出版物的出版活动。融合发展,即传统出版融合发展,也称“融合出版”或“出版融合”,是在1980年代兴起的“媒体融合”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围绕“融合出版”的定义,出版学界和业界基于理论和现实的不同层面,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解。曹继东(2014)认为“融合出版”是从“媒介融合”语境出发,基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解决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融合发展问题的新兴出版范式,其本质上是文化和科技融合。李文(2021)认为出版融合是指从技术、资源、主体和产业等层面出发,最终达到出版内容资源、业务流程以及整个产业的融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专家审定会将“融合出版”定义为“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笔者认为融合出版是涉及出版活动方方面面的融合,包括出版思维方式、内容、技术、渠道、管理、人才等多种要素的融合,这些方面的融合是立体的,同时也是交叉的,最终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相互促进、彼此融通。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就是指传统主题出版与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的新型主题出版在思维方式、内容、技术、渠道、管理、人才等多方面、全方位、深层次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

2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与实现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

2.1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机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组织起草“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特别指出:“高质量发展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更不是局限于经济领域”,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他又进一步明确强调:“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版业兼具文化和市场双重属性,既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主题出版的影响力、传播力不断增强,主题出版在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也随之提升,逐渐成为除大型出版工程、教育出版、专业与学术出版、大众出版以外的出版业第五大板块,可见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面向。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强调由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融合出版为主题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要想在全媒体时代持续发挥主流舆论阵地功能,唱响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主题出版就必须跟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步伐,将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撑,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拓宽宣传思想工作广阔的平台,不断提高融合发展水平,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将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得更开、更远、更深。因而可以说,新时代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融合发展道路。

2.2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

主题出版的主要目标是围绕特定主题引导良好的舆论导向,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如果主题出版物“不接地气”,忽略人民群众的喜好,那么主题出版所传达的价值就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其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传统主题出版物大多以纸质为主要载体,以党政群体为主要受众,产品形态较为单一,营销渠道依赖系统发行,出版的选题、策划、营销等过程都缺乏与读者的沟通,这样的主题出版形式难免给读者以说教的感觉,难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主题出版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创新主题出版物的形态,以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主题出版物的内容,充分调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主题出版物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利用全媒体渠道对主题出版物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营销活动,将主题内容传播到更深远的范围,触达更广泛的读者,进一步提升主题出版物的影响力。因此,不断推动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主题出版的传播效果、不断提升主题出版的引导力度,才能使党的思想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效的精神动力和舆论保障。

3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主题出版在出版理念、产品形态、营销渠道、参与主体等多方面都呈现出融合的趋势。

3.1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阅读市场,融合发展的方向早已成为出版业的共识。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组织实施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出版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与出版业整体发展的进程相呼应,主题出版也开始了对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当前主题出版的选题范围越来越宽泛,逐渐从以党政军题材为主的宏观层面拓展到涵盖社会、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微观层面,主题出版的产品形态越来越多元,营销方式和发行渠道也呈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趋势。2021年,中宣部公布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共170种,其中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25种,较上一年增加了10种,这些音像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书、音频、视频、知识服务平台等多种形态,而其他重点图书选题中也不乏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一些主题出版物更是同时开发多种载体形态,充分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国家新闻出版署实施的“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等项目也有多种主题出版产品入围,如《习近平用典》系列融媒体出版物、“为了共同的健康”疫情防控全媒体传播等。

3.2 主题出版产品融合形态更加多元,进入全媒体融合新阶段

根据不同时期科技的发展进程及其在主题出版领域的应用程度,可以将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纸质图书为中心,对纸质图书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第二阶段,开始围绕图书内容打造主题IP,在图书出版之后继续开发有声书等衍生产品,提高主题出版物的附加价值;第三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进程也随之加快,进入全媒体融合新阶段。这一阶段,主题出版的产品形态越来越多元,通过纸书、电子书、有声书、AR书、知识服务平台等多种载体数字化、立体化、智能化地呈现主题内容,且大多在策划阶段即布局全媒体,以实现全媒体同步发布、同步运营、相互支撑。例如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出版的《百年红色经典—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巡礼》开发了实体唱片、微信小程序、学习强国App专区等多种载体,共同呈现包括歌曲、戏曲、歌剧、曲艺、器乐等在内的239部红色文艺精品。这些融媒体主题出版产品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形态的主题资源,全渠道推动主流价值观念传播,达到了纸质图书无法媲美的效果。

3.3 主题出版数字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国内外传播力不断增强

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主题出版在营销方式和渠道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主题出版单位纷纷开通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账号,通过自媒体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了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拓宽主题出版物营销渠道,同时通过长时间的自媒体运作提高主题出版品牌知名度,塑造主题出版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主题出版单位通过与得到、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知识服务平台的合作运营,进一步延长主题出版物的产业链,形成集看书、听书、说书、卖书于一体的知识服务链条。

主题出版在国外的传播能力也明显增强。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一批主题出版物畅销海外,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许多出版单位及时总结我国在抗疫医药、防控手段、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出了一系列“准主题出版物”,翻译成多种语言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国外发行,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已经翻译成12种语言输出到17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有益贡献。

3.4 传统主题出版单位积极探索融合路径,多主体共同参与产业链

当前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主体整体上以传统主题出版单位为主,这些传统出版单位具有优质主题内容、专业策划人员、深厚主题品牌等长久积累下来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而不断拓宽主题产品经营模式,努力开辟多种盈利途径,实现新时代主题出版单位的创新性发展。人民出版社作为融合发展的先锋,陆续开发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资源数据库、中国理论网、党员小书包App等一系列主题数字资源平台。党建读物出版社的党员书苑,学习出版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体库”数据库均已形成品牌,助推出版社的转型发展。

除传统主题出版机构外,许多数字阅读企业如掌阅科技、咪咕阅读、龙源数媒、中文在线、亿部文化党政书城等也开始涉足主题出版领域。例如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西海固笔记》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掌阅科技共同出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传统出版和数字阅读方面的优势,在图书出版、数字化开发、线上线下营销等多方面展开合作,进行了“纸电同步”出版模式的有益探索。同时,还有一些数字技术服务商如方正阿帕比、长沙青苹果数据中心、百分点等也凭借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在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提高了主题出版融合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加快了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进程。

4 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主题出版探索融合发展的时间尚短,主题出版单位对融合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数字技术赋能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融合营销模式尚未建立、体制机制建设相对落后、适应主题出版融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

4.1 融合主题出版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优质畅销的融合主题出版产品依然欠缺

当前融合主题出版产品中普遍存在着产品多、精品少的问题。尽管出现了学习强国、党员小书包等优质产品,但整体上优质畅销的融合主题出版产品依然欠缺。

主题出版物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这一特质决定了内容质量始终是主题出版产品的生命线。然而许多出版单位在开发融合出版产品时,将技术在出版过程中的地位提得过高,一味追求“技术”带来的形式上的创新,而忽略了出版物的本质在于其核心内容。目前许多融合主题出版产品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但由于其缺乏对读者需求的深入挖掘,仍然采取单方面“说教式”的灌输,导致许多读者阅读体验不佳,自然也不可能真正引发读者的情感共振,唤起读者的爱国情感。这些低质量的融合出版产品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技术带来的增值,反而使主题出版丢掉了其原有的内容优势。

4.2 数字技术赋能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尚未完成从“相加”到“相融”的转变

出版融合不仅是各种融合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实现不同内容、不同产品、不同平台、不同服务、不同渠道之间的高度协调、合力并进,从而真正达到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具体来说,目前主题出版在技术融合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前融合出版产品的创新性较差,许多融合出版产品只是利用其他媒介将纸质书籍简单地转化,形式相对呆板,同质化问题也较为严重,人工智能、AR、VR、元宇宙等新兴前沿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数字技术赋能引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融合出版产品产业链延伸不够,许多优质的主题内容只是开发成一种或两种产品形态,没有形成纸质图书、电子书、有声书、知识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产品多元延伸、良性循环、深度融合的主题产业集群,因而也就无法实现主题内容价值的最大化;三是由于许多传统出版单位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其在打造融合出版产品时大多依靠外包技术公司,而大多数外包技术公司缺乏专业编辑人员,对内容的把控能力较弱,造成许多融合出版产品存在内容和技术脱节、后续运营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

4.3 主题出版过于依赖传统的系统发行,数字化整合营销模式尚未建立

在发行渠道方面,当前主题图书仍然没有树立起充分的市场观念,总体上呈现出被动的、形式的状态。面向党政机关和单位的政策性主题图书主要依靠政府采购、党建文宣系统发行,面向大众的经济类、文化类主题图书则大多依靠新华书店系统、时政类专业书店等渠道销售。传统的系统发行尽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主题图书的销量,但是如果出版单位过于依赖系统发行,就看不到真实的市场数据,也就无法了解群众的实际阅读需求。

在营销方式方面,许多主题出版单位开始尝试利用新手段强化主题图书的宣传势能,积极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社群等新媒体渠道设立了出版单位的自媒体账号进行线上宣传的探索。然而除了少数头部出版社借助自身的优势地位在新媒体聚集了大量粉丝以外,大多数出版社自媒体账号的后续运营都不甚理想。一方面,大部分出版单位缺乏对网络传播规律的了解,对各新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以及其受众属性也较为陌生,因而也就不能采取针对性的互联网营销策略;另一方面,主题出版单位的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布局尚未建立,大部分单位只是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可这些媒体账号之间没有形成联动,没有通过各媒体的有机互动、相互引流使营销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4.4 部分主题出版单位体制机制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有效保障融合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的主题出版融合浪潮的进程中,传统出版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相对落后,抑制了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主题出版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传统主题出版单位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当前主题出版单位大多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在社长下设置编辑、营销、发行等部门从事专业管理,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这种组织结构易于造成家长式管理作风,形成独断专行,同时各职能部门缺乏横向联系,各自为政,不利于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二是许多主题出版单位没有将融合发展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既没有根据融合发展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也没有根据融合发展设置年度规划、中短期规划以及更长期的发展目标。没有规划的融合发展容易陷入随心所欲、毫无章法的困境,最后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出版单位的绩效考核缺乏对融合发展标准的考察,尚未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来评判和规范出版融合发展的过程及效果。

4.5 适应主题出版融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出版单位人才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全媒体时代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全媒体出版人才不仅需要对编辑出版的知识了然于胸,还应掌握大数据分析、全媒体产品开发、全渠道宣传营销、网络平台经营维护等数字化技能,以编校为核心业务的出版工作人员已不能适应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出版需求。传统从业人员转型积极性不高、数字技能培训较少、培训师资水平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当前出版单位从业人员转型困难,出版单位现有人才存量没有得到充分激活,现有人才活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出版单位的工作环境氛围、薪资福利以及考核标准等仍与互联网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吸引到掌握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传统出版单位整体呈现出人才流失的趋势。此外,出版单位的人才引进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创新,导致即使人才“引进来”却仍然“留不下”“用不好”。如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高主题出版单位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为当前融合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

5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

实现精品主题出版,出版单位必须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有效传播为目的,以创新管理为保障,不断推动主题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

5.1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打造融合主题出版精品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优质内容始终是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媒介融合时代,主题出版应始终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不断增强用户意识、产品意识和精品意识,打造群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乐于接受的融合主题出版产品。

5.1.1 以用户意识智能采集市场需求信息,精准把握主题出版选题方向

在多种传播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推动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种多样,人们的阅读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趋势。主题出版要想使主题内容深入人心,更好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就必须以“用户意识”策划融合出版产品,对读者阅读需求和兴趣进行充分的调研,实现读者与主题内容的精准匹配,引导主题出版策划更加符合市场趋势。大数据的发展为出版人员充分把握读者需求提供了可能。网络书店的销售数据、读者反馈,豆瓣、微信读书、得到等网络阅读平台的读者书评,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最新资讯,都为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方向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主题出版人员可以通过对目标读者的特点、需求和反馈以及同类产品的销售数据等信息的搜集,充分了解融合主题产品的市场风向和目标用户需求,继而寻找相关主题与读者阅读需求的交叉点,与时俱进地打磨主题内容。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查医生援鄂日记》、人民出版社的《藏西先锋 红色阿里》、希望出版社的《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等主题出版物都是出版社基于对广大读者阅读需求的精准把握,以更广阔的视野、更细微的关怀传达了社会主流价值,回应了新时代读者的期待。

5.1.2 以产品意识布局融合主题产品策划,创建多元化的策划模式

由于不同形态的产品对主题内容的处理方法、呈现效果等都有所不同,为了确保各种不同产品形态的统一与协调,主题出版在策划阶段就必须增强产品意识,创建多元化的策划模式。纸质书籍与融合出版产品在产品生产逻辑、生产流程以及营销策略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二者在策划上也有很大的区别。纸质书籍以单一的产品形态呈现,整本书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完善的信息内容系统,其选题策划过程较为独立;而融合出版产品通常都是一系列的不同形态的产品,形成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其选题策划更加强调多元化。因此,在融合主题产品的选题策划过程中,出版人员必须突破将其他形态作为纸质图书的附属品的观念,打破在纸质图书出版后再根据市场反馈开发相应的数字产品的传统流程,而应该在策划阶段就对融合产品线进行整体设计,选取最合适的产品形态呈现最专业的主题内容。同时,出版人员在进行选题策划时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选题阶段,还应该充分考虑融合主题产品制作、宣传、运营等各阶段的关键点,为后期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5.1.3 以精品意识贯穿主题出版全过程,扩大优质融合主题内容产品供给

精品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媒介融合新形势下的立身之本,也是当前出版管理部门开展出版物质量评价工作的主要抓手。出版业“十四五”规划中反复强调要“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出版精品”“打造一批高质量、影响大的主题出版精品”“打造标杆性主题出版精品”,这充分说明新时代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必须坚定地走“精品出版”之路。一方面,主题出版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内容为王”,只有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主题内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书籍的价值,换句话说,也只有真正优质的主题内容才有多次开发利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于融合出版产品,出版单位必须对其政治导向、思想价值、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坚定地执行“三审三校”的审核制度,绝不能因为技术的外壳而轻视对产品质量的深耕细作,而应该在真正重视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多样化展现主题内容,扩大优质融合主题内容产品供给,从而实现传统纸质媒介和数字化媒介的共同高质量发展。

5.2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主题出版融合业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演进,出版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主题出版应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AR、VR、元宇宙等前沿技术不断推动融合出版新业态向纵深发展。

5.2.1 依托前沿技术,多维呈现主题内容

主题出版应该牢牢把握5G、人工智能、AR、VR、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带来的发展契机,加大对主题出版产品新形态的研究,主动探索利用融合媒介多维呈现主题内容,增强主题出版产品的互动性和多元性,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技术转变为切实的生产力。学习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一书,针对全媒介时代读者阅读的特点,在纸质图书出版的同时,在互联网同步上线与书籍内容相对应的12集动漫微视频,充分利用游戏、VR等新兴技术绘声绘色地向读者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八一军旗红:少儿动漫军史故事》,以VR的形式向少儿读者科普了我军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关键战役,充分调动了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

5.2.2 打造跨界融合主题IP,探索产品深度开发

如果仅仅将优质的内容资源开发成纸质图书,就无法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当前做活做强主题出版的有效途径就是围绕优质的主题IP进行深度价值挖掘,合理开发出电子书、有声书、电影、电视剧、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知识服务等多种产品形式,探索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产品多个形态、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IP运营模式,通过不同载体、不同形态之间的相辅相成、协同共进,不断整合相关主体、平台和资本,最终形成完整的主题IP产业链,从而实现主题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天地出版社将其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出版的主题图书《大浦东》改编为同名电视剧,电视剧播出后的热烈反响又进一步推动了图书的销量。学习出版社围绕“信仰的力量—纪念建党95周年全媒体系列活动”这一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主题作品,包括一部纪录片—《信仰的力量》,一部微视频—《历历在幕》,一本书—《中国共产党历史知识问答》,一个活动—“九十五载辉煌—党史党建知识竞赛”。

5.2.3 整合主题数字资源,打造主题服务平台

出版业的实质是知识服务行业,书籍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外在形态,而在于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因而全媒体时代出版业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就是主动开发数字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对主题出版而言,当前主题出版的主要任务已经从传统的图书出版,向满足各层级读者主题学习教育需求转型。主题出版应加快整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等内容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综合性、专业化的主题知识服务平台,全方位拓宽主题出版业务,为读者提供更加多样性的学习和管理服务。例如人民出版社基于自身主题资源的长久积累开发了一系列融媒体平台,其中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涵盖了14个子库、万余种图书、7000多万个知识点,为用户提供党的思想理论领域内权威知识服务;“党员小书包”利用移动互联网创新了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考核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一经推出就成为党建的热门工具。

5.3 以有效传播为目的,构建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

主题出版应抓住新媒体机遇,创新主题内容宣传方式,拓宽主题出版营销渠道,构建全媒体立体传播格局,不断增强主题出版在国内国外的传播力。

5.3.1 全媒体联动,多维拓展主题出版传播渠道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图书营销的渠道不断拓宽,融媒体传播已成为必然趋势。融媒体有效整合了主题出版产品数字传播渠道资源,极大提高了大众读者对主题出版产品的触及度,助推主题出版思想宣传目标的实现。主题出版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时应注意把握传播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延续性。多样性强调主题出版单位应进一步拓展融媒体传播渠道,创新融媒体传播的方法,不断扩大主题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针对性强调主题出版单位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营销活动时应对各平台目标用户、内容生产、传播规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充分调研,把握各平台用户的特点与兴趣,有的放矢地开展主题出版产品的宣传工作,更有效地实现各平台的流量变现;延续性要求主题出版单位充分整合各种线上线下的营销方式和手段,统筹好各平台之间的关系,以统一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构建立体化的主题内容传播格局,实现对传播媒介的全面覆盖,牢牢占领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和制高点。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出的立体图书《走进树德里》积极探索了新兴的“直播电商”发行渠道,通过与头部主播的合作在短短几小时的直播中就创造了9000余册的销量,是主题出版在营销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5.3.2 全方位输出,促进中国主题声音国际传播

主题出版物讲述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制度、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这就意味着主题出版天然与我国“走出去”战略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主题出版是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与世界深入沟通的重要方式。媒介融合时代,主题出版“出海”可积极与国外出版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学习海外出版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同时主题出版单位还应摒弃传统单一产品、单一渠道“走出去”的观念,利用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主题出版“走出去”方式,加快主题出版“走出去”的数字化进程。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合作推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欧洲单机版和网络版,并将该产品的总经销授予VARTEC公司,成功利用技术手段开拓了海外传播渠道。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云书展”的办展形式,应用5G、AR、VR、3D等多种前沿技术呈现全球最新出版成果,有效推动了世界出版业的交流。

5.4 以创新管理为保障,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

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涉及到融合产品的选题策划、全媒体产品开发、线上线下营销与发行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涉及到不同的出版人员以及各项复杂的工作流程,这就需要主题出版单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主题出版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5.4.1 加快主题出版企业组织架构变革,切实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为了确保融合出版产品的顺利开发和持续运营,主题出版单位必须根据融合发展的需求对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变革,切实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具体来说,由于融合出版模式要求选题、编辑、印刷、营销、发行等环节进一步融合,选题策划人员、编辑加工人员、营销发行人员之间的协作也需要更加密切,所以主题出版单位应该推动组织结构朝扁平化、网络化、平台化变革,打破编辑、印刷、发行等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此外,主题出版单位应积极引入项目管理制度,围绕特定的融合主题产品建立项目团队,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职能统一起来为产品服务,从而确保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通畅,有效提高融合主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5.4.2 将融合发展纳入主题出版长远规划,融入各层次绩效考核

主题出版单位应将融合发展规划纳入出版社的长期发展规划之中,从融合发展目标、资金投入、保障措施、激励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规划,建立主题出版长效融合生产机制。例如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规定的形式要求每年社内申报的重点图书选题必须包括一定比重的融媒体选题,同时还从资金投入、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给予保障,这对各出版单位从制度层面推动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在具体的执行方面,主题出版单位应制定融合发展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根据各部门的职责细化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各阶段的监督、评价与总结工作,并将融合发展的效果融入各层次绩效考核。具体的考核指标也应充分考虑融合出版的特性,一方面,出版单位要积极引入用户活跃度、阅读量、转发量、支付转化率等互联网企业的评价指标,进一步丰富完善融合出版产品的考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针对融合出版项目投资回报期较长等特点,出版单位应灵活调整考评周期,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充分考虑多重指标,对融合出版项目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5.4.3 进一步加强主题出版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保障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可见人才队伍建设是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成败的关键。主题出版单位做好融合出版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从优化人才结构和释放人才活力两方面展开。优化人才结构一方面要求出版单位努力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数字化技术人才、数字化业务人才、数字化管理人才,不断提高数字化专业人才在出版单位整体人员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出版单位还要做好对出版单位现有人员的数字化转型培养工作,采取开设员工讲堂、组建数字化转型进修班等方式,充分激发出版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释放人才活力要求主题出版单位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更加灵活的考核和晋升制度,更加多样化的激励制度,不断增加出版工作人员的事业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调动更多的优秀出版从业人员积极投入到主题出版融合发展的工作当中。

6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元宇宙等技术将进一步在主题出版活动中得到应用,主题出版的出版理念、出版流程、出版业态等将面临着更大的变革与重构,传统主题出版与以技术为驱动的新型主题出版也将迈向更深层次的融合阶段。主题出版应坚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不断推动出版理念、出版业态、运营模式、传播方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打造双效俱佳的融合主题出版精品,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构建新时代思想引领新阵地。

注 释

[1]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Z].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12-30

[2]李建红. 中国主题出版研究(2003—2016年)[D].武汉:武汉大学,2017

[3]曹继东.基于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4(9):15-18

[4]李文.论出版融合发展的前提、本质与路径[J].出版科学,2021,29(3):58-63

[5]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召开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审定会议[EB/OL].[2022-01-14].http://www.cnterm.cn/xwdt/tpxw/202201/t20220114_678525.html

[6]周蔚华.重新理解当代中国出版业[J].出版发行研究,2020(1):5-15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02-2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t20220225_71727.htm

[8]俞湘华.5G时代下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思考[J].出版广角,2020(3):25-27

[9]周蔚华,陈丹丹.2020年中国出版融合发展报告[J].科技与出版,2021(6):5-16

[10]陈光耀.以“四个延伸”推动全媒体时代的主题出版融合发展[J].中国编辑,2019(11):77-81

[11]韩健民.今天我们怎样重新看待主题出版?[N].中华读书报,2019-05-01

[12]黄先蓉,王莹.出版融合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探析[J].出版广角,2019(18):9-13

[13]宋吉述,朱璐.深度融合与业态创新:关于“十四五”期间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1(1):53-64

[14]方卿.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与新举措:对《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几点认知[J].出版科学,2022,30(2):5-12

[15]李建红.探索融媒体新形态 创新主流价值传播新模式:专访学习出版社社长董俊山[J].出版参考,2017(01):9-12

[16]周国清 ,刘悦玲 .“十四五”时期主题出版的任务与路径[J].中国编辑,2022(3):14-19

[17]袁舒婕.2021主题出版:全产业链构建初露端倪[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2-09

[18]赵海云,韩建民.主题出版“走出去”:基于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视角[J].出版与印刷,2022(1):1-8

[19]孙利军,周珣.融媒体时代主题出版数字化创新策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12):41-46

[20]本刊编辑部.专家解读《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J].科技与出版,2022(3):94-104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融合发展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最美的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