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让出版拥有力量

2022-11-05 20:29
出版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

范 军

恰逢大学毕业季,南方某高校的“创新”(实为复古)之举,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热点。该校毕业照摒弃西方博士帽,改为传统进士服和状元帽。校方宣传说,这样可让毕业生显得更儒雅,“高贵与文雅并存”。给这些莘莘学子作毕业致辞的校长也是身着改装过的古代文官服,神气活现,颇有某种自信,不过网友戏称其形象和举止酷肖过去内廷的“公公”。近些年,这类倒行逆施的奇闻轶事时有所见,不仅大学有、中学有、小学有,社会上则更多,千奇百怪,层出不穷。

浏览这类线上线下八卦时,我不觉想到1980年代初钟叔河编辑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深感古老的中华民族要真正走向世界、融入现代文明还任重道远,中国“人的现代化”远未完成,当代出版人在启迪思想、改造国民、传承文明方面,依旧不可懈怠。老辈出版家如钟叔河曾因思想让出版拥有力量、拥有尊严,这种传统值得发扬,精神需要光大。

钟叔河编选的《丛书》在1980年代前中期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岳麓书社刊行了36种,一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好评如潮,钱锺书、萧乾、李一氓、李普、杨宪益、张中行、戴文葆等文化名流纷纷褒以嘉词赞赏有加。向敬之在《中国书史上的一座丰碑》一文中认为该丛书在中国出版史、图书史都是“大写的一笔重彩”。丛书专收1840年到1911年间中国人(主要是流亡政治人士、外交官及随员等)到欧美和日本出使、考察、留学和游历等所留下的日记、随感、回忆录、叙事诗等。这些亲历者角度各异、风格不同、内容丰富或庞杂的自述,无一例外都是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实录,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著名学者王元化晚年提出“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这句话尤其适合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专家,也应该是学术出版人追求的目标。在《丛书》中,学者型出版家钟叔河将思想与学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正有价值的学术,必定有思想引领,有思想价值;真正有创见的思想,一定以学理为基础,有深邃的学术作为支撑。好学而深思的钟叔河,1950年代被打成“右派”,1970年代被关进大牢,都是因为他的“思想”(1970年代末彻底平反)。即使身陷囹圄,他依然坚持思考过去与未来,思考改革与自由。好友朱正说,钟叔河读书、编书,首先并不是“思垂空文以自见”,而是想弄清楚中国历史和现状中的一些问题。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的,我们这个伟大的、优秀的民族为什么背上了这么沉重的历史包袱?这包袱又给我们民族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在钟叔河看来,我们的国家偏离了人类文明的轨道,而我们却要回到那轨道上去。中国1970年代末开启的改革开放,正是从偏离到回归。

毫无疑问,钟叔河编书出书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的。他追问的方向、追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引领的过程,也是酿就“思想”的过程。这里的“思想”,不是简单的口号堆积,名词翻新;关键在于其洞察力与引导力,根基在于其丰富内容与严密逻辑,学术内涵正是其真知灼见的底蕴。在《丛书》总序中,钟叔河写道:“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十九世纪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更不是清代后期的中国。但是,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快,中国的现代化还有漫长的艰难的历程,我们不能不继续打开眼界,走向世界。打开眼界后,还要学会分析,分清好的和坏的。一切好的东西,要‘拿来’为我所用;一切有害的东西,要实行抵制和预防。在这方面,前人的观察和体会,有些仍然值得我们重视。”

《丛书》刊行后能引起各方面的关切,产生了长远影响,就是因为钟叔河用有思想的知识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面镜子。因为有思想引领、问题导向、目标驱动,便可将晚清70年的“陈芝麻烂谷子”化腐朽为神奇,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解放、富民强国,发挥极为重要的参照作用。精于木工、擅长制图的钟叔河,又将工匠精神用于丛书的编辑加工,无论是手稿的访求、版本的选择,还是字句的校勘、图片的选用,抑或是人名索引的编制、译名简释的撰写,在在都是亲力亲为,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而为每本书静心撰写的叙论,篇篇都是卓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在给人们稀见历史知识的同时,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启示。

丛书的编纂无疑是一种知识整合,而思想让这种知识整合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力量。具有相互联系性的知识,如果采取合适的原则与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就可形成良性的知识互动,产生新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书局老总编李侃说“这套丛书可以说是内容并不新奇的‘奇书’”,原因正在于集腋成裘、积土成山所带来的知识增值和意义创新;国人最初睁眼看世界留下的旧闻片段,一旦被集成大系,整体观照,就反映出一股时代的潮流,是先辈们心的呐喊。诚如钟叔河本人所说,那些晚清人士的自述类书籍拆开来一本一本地看,有些并不怎么精彩,史料既不多,思想也浅陋,但如果把这些出国笔记尽可能完全地收罗到《丛书》中,就有它独特的价值了。其实,是思想照亮了古籍,是互动激活了内蕴。西方哲学讲“知识就是力量”,事实是有思想的知识才更有力量。钟叔河用新的方法整理古籍、用新的观点选印旧书,将传统文化的积淀解析成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参考和反思价值的资料,并获得极大成功,就是一个例证。

钟叔河最初设计的《丛书》为100种,直到2017年才由岳麓书社出齐,经过36年的长途跋涉,一套大书终成完璧。钟叔河在那段特殊的坎坷岁月决心“死也要做个明白鬼”。他认识到,中国一定要摒弃传统中的封闭、落后、封建的意识,一定要走向世界。而只有吸收外国有益的东西,中国才能进步和发展。联想到前面提及的某地方高校博士服改进士服,导师装换旧式文官装,还有几所著名大学声称不再参加世界高校排名,而要关起门来自己玩,还有其他种种全面“脱钩”之高论,总觉得有股力量要让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中国再次偏离人类文明的轨道,更加觉得钟叔河之立意高远,《丛书》之常读常新。

19世纪开始进入全球文明时代,而19世纪以来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一个现代化的问题。早在1918年,鲁迅先生就很沉痛地说:“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百年之后的出版家钟叔河之所以编辑刊行《走向世界丛书》,或许正是害怕中国人不再是“世界人”。今天已到新的大变局时代,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似乎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迫切和重大了。

猜你喜欢
钟叔河走向世界丛书
钟叔河的字
出版家钟叔河:与书相伴最幸福
阅读,让你推开门走向世界
韩国电影成功走向世界的举措及其启示
出版家钟叔河:与书相伴最幸福
“人梯书库”丛书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