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晓红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学生了解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一把钥匙,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文章从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融入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适时对接学生生活,组织趣味活动、增强学生生活体验,优化案例解析、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立足课外实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等方面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设计策略进行探究,以期给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多点对接;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8-0133-04
“生活即教育。”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如果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必须融入生活,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道德与法治课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知识、国情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不断体验和感知道德与法治知识中提升素养,增强学习体验,进而获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完全照搬课本内容,而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以保证教学内容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
1.挖掘教材生活内容
教材带有普适性,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工具。然而,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思维能力、性格特征等,因此普适性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生活化处理,以保证自己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学会沟通交流”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沟通交流是一门说话的艺术,在平时生活交流过程中,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与“沟通和交流”有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案例思考以下问题:观看这些案例材料后,你对哪一个案例最有认同感?这个案例中提到了什么样的沟通交流技巧和方法?你还有什么样的建议?最后,学生针对教师的问题展开讨论,有效形成互动学习氛围,师生展开互动对话,逐渐达成学习共识。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案例内容,不但能丰富教学资源,还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学生对生活化的案例比较熟悉,会很自然地进行对接性思考,这样一来教学目标也就顺利达成。
2.搜集校本生活素材
教师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还要对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应用。学生对校本课程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学情做整合处理,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环节,进而在深度探究学习中建立起学科认知。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搜集素材要求: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挑选出一些有个性、有特点的生活方式,在课堂上做重点推介。学生在接受任务后,纷纷深入到生活中,展开多种形式的观察和素材搜集。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踊跃发言,主动对自己搜集到的生活素材进行介绍。例如,有的学生这样介绍:“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以保证学习和娱乐两不误。对我来说,我的课余时间除了用来写作业、上兴趣班外,还有玩游戏、做运动等。我最推荐的课余活动是做生活实验,因为这些生活实验不仅能教会我们很多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探索能力和实验能力,这样的课余活动才是更有价值的。”在学生们都完成展示介绍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介绍进行鼓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对学生的创意设计进行点赞。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观察或经历的个性化课余生活案例,以此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相应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因此直观、生动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也更好。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对接学生生活,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习理解相应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教师对接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针对学生生活认知设计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迅速启动思维,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针对学生对生活的实际认知情况,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和学习。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几段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并在播放前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下面,老师要为大家播放几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视频并仔细思考,如果你是视频中的人物,你会怎么做?以此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教师可适时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视频内容。最后,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视频中涉及知识的理解情况。例如,有的学生说:在第一个视频中,在火车上,有人递过来一瓶饮料,这是很常见的事,他可能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热情和大方,但作为被给予饮料的人却必须要小心,绝对不能轻易接受,以防别有用心的人在饮料里下药,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还有的学生说:第二个视频更常见,同学过生日时,有同学提议喝点酒,这是很诱惑人的,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很可能会带来很坏的结果。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分析,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2.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设置问题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创意,要有生活化特征,要契合学生当前阶段的心理需求,以保证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能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选举产生班委”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问题如下:选举产生班委,体现了民主精神,班主任指定班委是不是就不民主了?民主选举班委,能不能选自己?选举带有民主性,如何操作才能确保选举结果最公平公正?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都带有一定的敏感性,都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近,也都是学生最关心的,最有发言权的。学生拿到这些问题后,基本都能自觉地进行深度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展开深度讨论。在讨论结束后,大多数学生都能从班级管理大局出发分析和回答教师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员,对班级管理都有一定的发言权,教师对接学生最关注的事情提出问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必然更高,对问题的思考必然更深入,由此形成的学习体验也必然更深刻,学习效果也必然更好。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有趣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活动效果。竞赛、表演、猜谜等都属于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将这些活动与学生生活有效对接,教学效果必然理想。
1.组织开展趣味互动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他们对趣味性的活动往往具有较高的探究积极性,而对枯燥乏味的说教却毫无兴趣。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引入一些趣味性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协商解决班级事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管理班级需要大家协商,实现民主管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为协商处理班级事务贡献一个“金点子”,那么协商解决班级事务就会变得十分轻松。下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成员的“金点子”,并进行汇总。学生听说要为处理班级事务提供“金点子”,都很感兴趣,都能主动行动起来,展开思考和分析,由此活动顺利启动,实施效果也非常好。例如,有的同学就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金点子”:他建议构建班级管理网络交互平台,并设置专门的栏目,每天征集管理班级的方法,凡是经过评估后被采纳的建议,计入个人量化考评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金点子”共享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2.组织开展游戏竞赛活动
生活中有很多充满趣味性的娱乐活动,如游戏、竞赛、表演等,都深受学生欢迎。教师将这些趣味性娱乐活动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会特别高,学习效果也自然就特别好。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如都江堰、赵州桥、青铜器、丝绸、瓷器等,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以此帮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形成初步认知。为调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日常生活中的古代科技”的竞赛活动:中国古代不仅有四大发明,还有众多的科技产品,甚至在现代社会,一些古代科技产品还在应用,请同学们深入生活,展开调查,搜集一些古代科技发明,看谁搜集得最多。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深入到社会和家庭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搜集。因为带有比赛性质,学生参与热情都很高,收获自然也都不小。生活中有很多古代科技产品的应用,大多数学生平时都没太关注,教师从这个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对生活案例都比较熟悉,特别是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类似情况的生活案例,这些案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案例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对生活案例进行深度解析,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搜集生活案例素材时,不仅要整合教材内容,还要发动学生参与生活案例的搜集活动,让学生在案例搜集过程中接受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多对接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对接处理,并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解析活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会更高,学习效果也自然会更好。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做任务设计:请同学们围绕“民族大团结”这个主题,通过不同渠道展开案例搜集,并找到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其次,在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发言,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案例信息。由于学生在预习阶段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因此都能够积极回应。有的学生讲述道:新疆遭遇雪灾时,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捐款捐物,对新疆人民进行重点支援,这充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一家亲。还有的学生举例说:河南发大水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给予积极支援,即使没有物质支援,也从精神上给予抚慰,这充分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优势。教师精选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对民族一家亲这个主题形成深刻认知。教师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案例信息,为学生深入生活创造条件,学生在案例搜集和讨论活动中,会逐渐形成更为丰富的学习认知。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难以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科训练,以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社会调查、生活观察、信息搜集、案例分析、公益宣传、亲子活动、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都具有生活内容和特点,学生接受度都比较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获得的生活认知也自然更为多元和鲜活。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阶段的学生生活认知有限,教师在延伸训练设计时,要注意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引导学生利用现有教学手段展开信息搜集或社会调查,以此使学生产生更丰富的学习认知。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我国疆域辽阔,经常出去旅游的人对这一点会更有感触,请同学们展开生活调查,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谁去过边疆旅游,让他们说一说我国边疆的情况,并将调查信息整理成报告,在班级中展示出来。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主动行动起来,对家人和亲朋展开多种形式的采访和调查,很快就能获得不少相关信息资料,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班级中展示出来。在这个课外训练设计中,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自己熟悉的身边人展开采访和调查,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很高,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生活即教育。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更具开放性,更受学生欢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整合生活化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延伸生活化教学实践等方式,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对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节,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达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田诗,卢丹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07).
[2]丁晶,林巧丹.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德法融合教学实践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
[3]陈艳菊.再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
[4]徐长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把握与利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08).
[5]任天鸣.彰显伦理品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刍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04).
[6]蒋红斌,宁慧鸿.小学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内容及其实施———基于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01).
[7]童爱梅.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06).
[8]连鸿霞.SOLO分类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作品评价中的应用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10).
Multi Point Connection Make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Full of Life Atmosphere
Guan Xiaohong
(Pucheng County Guancuo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12, China)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 key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families, schools, society, th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life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is cours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life oriented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 reasonsble integrating into life material,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s, timely connecting students’ life, organizing interesting activities, enhancing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optimizing case analysis, 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basing on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broadening students’ knowledge vision, etc., in order to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Key words: moralityand ruleoflaw;lifeoriented;multipointconnection;teaching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