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辅导员育人能力的提高探索

2022-11-04 12:30:38徐佳佳
成才之路 2022年2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辅导员

徐佳佳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在新媒体时代,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辅导员应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增强育人实效。文章从新媒体时代教学环境的变化入手,分析新媒体时代辅导员所面临的育人挑战,明确新媒体时代的育人工作对辅导员素养的要求,并对新媒体时代辅导员提高育人能力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育人能力;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8-0129-04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和有趣。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相当于拥有一扇看世界的窗户。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信息获取渠道的革新。在此背景下,教学育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以及信息获取渠道等的变化上,而这样的变化也给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下面,笔者就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进行浅析,以期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辅导员育人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1.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却是在21世纪。2007年,新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市场日益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新媒体走进千家万户。2022年,新进入高等院校就读的这批大学生,大多数都出生在2004年前后,结合2007年新媒体开始迅猛发展这一事实来看,从这批大学生对世界开始有认知起,新媒体就一直围绕在他们身边。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着各种与新媒体有关的元素,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多元社交平台,以及丰富的检索和视频网站等,这无一不使他们天生就具备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人是以类划分的高等社会动物,时代的变化充分影响着每一个人,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本来就传播得极为迅速的新媒体快速发展起来。受新媒体发展影响,新一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以往的大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新一代大學生的性格、思维方式、为人处世能力等也都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为了适应新一代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育人理念,改进自身的育人方法,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育人作用。

2.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

在学生成长环境及信息获取途径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为了节省注意力,提高流量,信息开始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碎片化的阅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广泛的信息储备,但这样的信息是浅薄的,它们缺少内在联系,缺乏整体的脉络和宏观的认识。大学生对碎片化信息的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思考方式。据相关调查显示,在碎片化信息的影响下,74%的高校大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思考一件事背后的本质,他们往往更看重事件的外在逻辑,更在意事件呈现出来的模样,而忽视事件的完整性。由此可见,在碎片化信息的影响下,新一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片面化特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方便。人与社会交流的便捷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便捷则集中体现在一系列社交软件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上。无论何种交流都呈现琐碎、迅速的特征,这使得新媒体时代的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经常会在本能的驱使下,不假思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意味着他们的思考方式越来越简单化和情绪化,而这并不是一名合格的高校人才应该具有的。一名合格的高校人才应具有更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更深入的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如何及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3.信息获取渠道的变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极为有限。信息多以纸质文件为媒介进行传递,这样单一的传递方式决定信息传递是自上而下的,如一条笔直的溪流。对于当时的大学生而言,课堂和图书馆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移动增值领域的发展推开信息时代的大门,信息流通再也不是一条笔直的溪流,而是变成蜿蜒曲折、多岔口的河道。多种客户端竞相涌现,它们整合全世界的信息,并通过平台向用户发送。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信息数量激增,而信息数量的快速增加则影响信息传播的完整性,于是信息碎片化时代到来。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新一代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和图书馆获取信息,还可以从更为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没听懂的知识,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内容的网课进行自主学习。当他们需要查找资料时,他们可以直接在电子书平台上查找。而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天都会发布大量的时事热点信息,他们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使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的数量由此成倍增长。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流,网络平台难以保证每一条信息的质量,这导致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如何做出正确选择,是需要大学生和辅导员共同解决的难题。

1.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便捷用户、服务用户,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准绳。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天然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服务,他们的需求长期被置于首位,这使得他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感受。与此同时,互联网给他们提供极为便利的发声条件,他们不再需要费尽心思去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和理由,由此,他们的自我意识被无限放大。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人们不需要再以一个单一的、固化的群体作为一辈子的生活圈。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集体而单独存在。高校是一个集体环境,在集体环境中过分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会滋生矛盾,当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时,集体的意义便被个体所取代,当“我想要……”成为前提条件时,固定的高校规章制度和需要以一对多的高校辅导员显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无法周详地考虑到每一个人,不仅是高校的现状,也是高校学生融入社会必须适应的情况。但在此过程中,作为学生和学校对话窗口的辅导员,必须做好矛盾化解者。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平衡好个人意识和集体要求的关系,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首先要面对的挑战。

2.学生多样化的个性

当今时代,富足的物质生活为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创造条件,丰富多样的信息来源使大学生探索自己的爱好成为可能。信息碎片化降低了探索一件事情的成本,人们可以自由阅览,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了解。而且,这样的个性化价值追求是不断升级的,这在新媒体二次传播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当用户在互联网平台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信息筛选,并常常将自己筛选出来的信息分享和发表到社交平台的个人平台上,如朋友圈、微博等。无论是朋友圈的熟人社交,还是微博的网友点赞,都对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进行认可。当一群有相同观点和价值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的个性化价值追求被有力强化,就使得新时代的大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大学生的这种多样化个性特征给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度,其要求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一刀切,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以便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另外,当一个观点被抛到社交平台上,被不断二次传播,其传播的广度便不可估量,而相同价值追求的群体又不断地对该观点进行价值认同,这就使得这种观点的影响难以被消弭,学生也就更难接受新的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带来难度。因为,辅导员需要解决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群人的问题。

3.学生的隐私保护意识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爆炸式地增加、个人价值的追求、个人意识的觉醒,这无一不彰显了信息的重要性,但也正因如此,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更受到重视。个人价值的肯定和信息的爆炸式增加使得隐私空间延伸到个人社交平台,而生活在互联网中的人,其浏览、聊天等记录都成为其生活过的印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个人信息暴露的风险。因此,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高校大学生,从小就被教育要保护好个人隐私,这使得他们具备较好的隐私保护意识。另外,随着学生个人意识的发展,其“领地意识”日渐浓厚。许多学生习惯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发布不同的动态信息,有些信息需要被熟人知晓,有些吐槽和生活的琐碎只是需要一个宣泄的途径,因此不希望被熟人看到。而这样的心理也同样被延伸到生活当中。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动向的方式,除了面对面的交流,还有社交平台上学生信息的动态变化。为了满足用户的隐私保护需要,多数社交平台都有着强大的屏蔽功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可以让谁看,不让谁看,而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也被学生视作应当保护的隐私,是长辈和老师不能涉足的“禁区”。这导致辅导员对学生的动态信息和心理情况处于无法了解、无从了解的状态,给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1.对新媒体的应用和适应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育人工作对辅导员素养的第一要求就是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辅导员所接触的学生基本都是年轻一代,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地了解年轻一代的思想,熟悉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以使自己的育人工作有的放矢。而新媒体正是辅导员了解年轻一代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年龄分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26岁~29岁的青年辅导员,一部分是30岁以上的有丰富经验的老辅导员。对于两部分辅导员,新媒体都是一个新兴事物,他们都会带着传统媒体时代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和探索。与辅导员这种新媒体时代的“移民思维”不同,新一代大学生都是新媒体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新媒体更熟悉,受新媒体的影响也更大。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充分地了解新一代大学生,做好育人工作,辅导员必须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敞开心胸去接纳新事物和新变化,及时洞悉新思想,以便尽快了解新一代大学生的喜好,进而和他们有更多的话题,为接下来的育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在于,“权威”走下神坛。过去,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有限,研究和寻找答案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权威”的言论具有指引性作用。而在新媒体时代,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信息查询的便利,使得质疑精神被鼓励,当人们对某一问题有疑问时,强大的互联网检索功能可以迅速帮助人们找到想要的答案,這使得个人的理想和信念占了上风,“权威”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在高校中,辅导员曾经是“权威”的代表,他们不但可以将学校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并指引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多样,也更便利,因此对辅导员的“权威”表现得满不在乎。基于此,辅导员绝不能再使用过来人、家长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和劝告,而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用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以便学生接受并作出相应改变。

3.对信息的分析和筛查能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巨大,浩如烟海的信息对学生和辅导员的信息筛选能力都提出巨大的挑战。部分互联网平台利用用户的好奇心理,对部分事实进行夸大和隐瞒,并将其作为营销手段,以期引起用户的注意。新一代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三观”还没有完全成型,信息筛选能力不强,极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误导。这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但自己要具有较好的信息分析和筛查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以防他们掉入信息陷阱,被误导。

1.了解学生需求,拉近师生关系

新媒体时代的运营理念是一切以需求为中心,高校教育也应立足这一理念开展教育工作。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教师和家长缺乏信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和家长习惯以自己的经验要求他们,却忽略他们的实际需求。辅导员要想改善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学生的语言与他们沟通,以此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另一方面要从学生中寻找“话事人”,即“可以决定的人”,请他协助自己开展育人工作,并通过他了解学生的需求,向学生传递信息等。

2.運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育人工作

当前,部分大学生不愿意接受思政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觉得思政教育理论性较强,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要想改变这部分学生的这种想法,辅导员就要设法走近他们,用他们习惯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新媒体,辅导员可以从学生的这一特点出发,借助新媒体开展育人工作。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博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思政教育接受度更高。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推送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构建起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防御机制,从而有效达成育人目标

3.增加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

在隐私保护和个人意识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辅导员很难充分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和思想变化,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将育人方式从以往的指令式,变为宣传引导式。而辅导员要想让自己的宣传和引导有效果,就必须努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自己的言行能够得到学生的信服。当代大学生善于用观察的方式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辅导员通过自身的言行魅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育与时代的关系纷繁复杂,教育是时代的产物,而一个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又会体现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辅导员则是高校落实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当前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用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育人效果,达成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辛显华,李青山.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

[2]杨晓玲,张金花,唐登芸.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能力现状探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6).

[3]包东飞,吴千里.“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

[4]范劭兴,宣云.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实践育人能力培养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05).

[5]张俊,方东.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与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致性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6]李爱国.社会转型期提升高校辅导员育人能力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7]姜如星.高等学校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8]陈志勇.和谐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素质自我养成探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01).

Explora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Counselors’ Ability to Educate People in the New Media Era

Xu Jiajia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 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guiding students in ideology, study and life. In the new media er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follow the pace of the time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the new media era,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unselors in the new media era, clarifi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ducation work in the new media era on the quality of counselor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counselor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educate people in the new media era.

Key words: new media;counselors;bilitytoeducatepeopl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中国火炬(2009年12期)2009-10-17 02: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