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色彩教育的发展策略—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探究

2022-11-04 02:20黄灵杰
流行色 2022年9期
关键词:美育双减色彩

黄灵杰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7

美术是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了艺术家思想感情,也是一种艺术家实施创作过程的生产形态,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一定空间开展的、表态的、人们通过视觉感知的一种艺术。[1]美术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存在于许多随处可见的领域。其中显而易见的莫过于色彩的领域。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色彩,例如走在街上,映入眼帘的可能会是各种颜色搭配的行人,路两旁绿油油的大树以及各种不同颜色的建筑等。同时色彩在生活中也发挥着信息传递的作用。一种是直观的对我们肉眼的信息传递。例如大街上的红黄绿的信号灯,不同的颜色带给我们不同的指示。另一种则是色彩传递给我们内心情感的影响。例如红色带给我们温暖、热情、豪放的感觉,蓝色带给我们冷静、理智同时又阴郁、寒冷的感觉。

色彩是一种非常感性的语言,它能给我们传递十分丰富的情感,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儿童阶段对于色彩是一个较为敏感,关键的时期,需要我们给予孩子对色彩的正确认识,激发孩子心中对颜色天马星空的运用及想象力。孩子通过了解不同色彩能带来的不同作用,促进自身色彩敏锐度,对于健全孩子的性格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双减”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内容分析

“双减”政策提出于2021年7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所谓“双减”,主要就是对于两方面的减轻,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可以看出,“双减”政策提出的前提,都是围绕着当下学生学业压力过重,平时课余时间甚至周末都是在完成各科的作业或者各种课后补习班、周末加强班中度过而提出的。这种学习模式对于还处于小学阶段,只有6-1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强度过大,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的还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起逃避学习、厌学等不好的后果。换言之,所谓“双减”,在本质上是希望彻底改变学校、教师、家长以单纯延长学习时间、大幅增加练习强度等“苦干苦学”的方式换取教学质量提高的粗放式、高消耗做法。[2]它所强调的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都是从根本上倒逼学校、老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的45分钟内,能达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在课后的时间里,能给学生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

“双减”带来的不仅是对于孩子的减负,同时也是对于学校、老师、家长的挑战。其次,“双减”还要求学校要根据年龄学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例如社会实践、艺术鉴赏、劳动教育等作业,不单单只是简单的书面作业。这点上也是在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不同领域的内容,促进孩子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使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单单只是会读书,而是更加的全能、身体素质强、道德品行好的学生。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美育的意义

“双减”政策的实施,在带给孩子学习压力减负的同时,也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机遇。孩子的课后作业减少了,并且缩减了课外培训机构培训的时长,这表明孩子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是可控的,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学习美术,感受不同的美术类型带来不同的魅力和体验。在家长层面,在减轻了孩子内卷压力的同时,家长培养孩子的重心也会相应的从学科课中有所转移。而转移也将给孩子带来更多接触不同领域的机会,间接的也在推动各种非重点学科类教育的发展,例如美术教育。这次“双减”的提出让美育再一次出现在教学领域的热词里,是对于美术教育的一次“双增”。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同时,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的时间。在减轻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负担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培训和艺术活动的时间。

而基于对“双减”后学校应该如何做,一定程度上也让美术教育在学校层面上得到发展机遇,学校也会将教育工作重心有所增加的投入于美术教育当中,从而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学校美育赢得广泛关注与获得“双增”契机,在“发展机遇”上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赢得广泛关注为学校美育的发展奠定了主观上的认识基础,获得“双增”契机则为学校美育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上的基本条件。学校美育由此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是美育“美遇”新时代[3]。

三、在“双减”政策下把握小学色彩教育发展策略

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我们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机遇下,把握机会,完成挑战,助推小学美术中色彩领域的教育在这个机遇下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是相当关键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老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和实施相应的策略,来助推色彩教育能在这次“双减”的机遇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1.老师有针对性的开设课堂,加强色彩认识。

美术老师在开设课堂时,前期要对于课堂有一定的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要明确,根据当代小学生的特性来进行设计。例如小孩子天性好动,且思维活跃,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利用好孩子这几个特点,设计课程时可以多引入一些互动和游戏环节,在互动和游戏中交流学习会比单单老师来讲效率会高许多。再比如,在开设色彩中的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的课堂时,老师在口头讲述的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色彩的变化。例如在晚上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不同灯光的手电筒(图1),映射在白色的墙面上,让学生感受不同颜色叠加后的变化。

图1 不同灯光手电筒叠加

在“双减”的背景下,学校对美术教育的精力投入也应有所增加。多投入一些智能教育技术以及多样的教学材料,实现更加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在传授色彩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技术展示色彩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色彩知识,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色彩视觉。学生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可以从多媒体播放的照片和视频中获取灵感,并在模仿色彩使用方式的同时提高色彩感知。使孩子能在课堂中运用色彩的搭配结合,在作品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4]。

2.从感官上引导学生多方面认识色彩

(1)视觉

色彩的感觉是色彩的直接心理作用的结果,来自于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产生的直接影响。视觉是对人和动物来说特别重要的感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5]我们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视觉带给我们的帮助是必不可少。在学习色彩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学习三原色,互补色,邻近色,以及纯度,明度的知识,让孩子们对于色彩概念有初步的理解。而后可以带孩子们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物体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它们在对色彩的运用以及搭配上是如何让我们视觉对它产生分辨的,如何达到一种和谐的色彩美感。

(2)嗅觉

嗅觉是人的感觉之一,它一般带给我们的直接性刺激会更强烈一点,不同的物体身上都会散发不同的味道,这也是我们去识别物体的方式之一。在美术的学习当中,我们在捕捉风景绘画的时候,也可以凑近的去感受一下,写生的植物、石头等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气味,而在整个大环境中,大自然带给你的又是怎样的气息,而在这种环境下,给你整个人的心情,感受肯定是和在室内有所不同的。这是嗅觉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之一。同时,也可以通过人的嗅觉感觉引发对图像的抽象联系与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轻重、清浊、心理等方面进行设计、完成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作品。[6]例如老师给出抹茶作为绘画主题时,让同学们通过对抹茶进行色、味、嗅觉的通感进行创作。其中的一幅作品,生动的运用了抹茶的绿色以及明度的调和,将抹茶带给人清爽、薄荷的嗅觉感以及口感层次丰富的特征表现了出来(图2)。

图2 抹茶主题绘画

(3)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我们接触外物时大脑和内心产生的一种想法和思维。感觉和前两种的视觉和嗅觉相比,视觉和嗅觉更像是服务于感觉,它们所接收到外界的信息,都会在你内心和大脑做处反馈,从而产生影响。我们在学习美术中,也很注重内心对于美术的见解和感受,米开朗基罗说过: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这也说明,带着感受的绘画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色彩感觉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幻想、色彩搭配、碰撞的课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使用搭配颜色,让学生在颜色的搭配、调和中,把握颜色的产生和变化。同时也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在捕捉大自然的各种颜色,以及蓝天、绿地的变化中,建立自己对于色彩的判断和感觉[7]。

3.设计游戏,在过程中学习与发现色彩的趣味

在老师的教学课程设计当中,可以适当的征集孩子们的想法,看看孩子们想要学习什么、想要了解和收获什么。在课堂上,可以让孩子自行组队,成立一个课程与游戏设计小组,让孩子自己当“老师”,自己在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中探索与发现,理解到每个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对我们的意义又是什么。例如在一堂色彩课上,老师给孩子一个主题,生活中的色彩。然后给他们笔纸和教材,让他们自行讨论发挥。老师要留心观察孩子们是如何运用安排色彩,融入结合到游戏当中。并且在孩子们在交流讨论时,老师可以站在一旁观察孩子,让孩子们自己独立去完成。相信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而老师这种时候,应该尽量保持沉默,不去打断孩子们的思路。不管孩子们设计出来的课程与想出来的游戏有多么异想天开或者不实际也不要去阻止孩子天马行空,老师此时做的应该就是给孩子带去自信,鼓励孩子,适当的引导孩子激发想象力,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在这种模式下,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而对于开设课程的本源也能有所了解,在往后的学习当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语

对于当下而言,美术色彩教育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课程,美育的发展关乎我们一代人对于艺术和审美等方面的研究和感悟。同时对于色彩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以及想象力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美术也会使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提升对于真善美、假丑恶的辨别力,养成良好的思维道德品行。所以,让美育适应“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让美术教育更上一层楼,面对21世纪带给我们的挑战也能更加的胸有成竹,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提高中华民族美术素养而奋斗。

猜你喜欢
美育双减色彩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神奇的色彩(上)
美育教师
春天的色彩